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快樂那裏找?

  快樂那裏找?

  

  世人追逐五欲之樂,這些樂是靠刺激我們的感官而産生的。諸如見到外界種種色相,或去了新的地方旅遊,或擁有一個新奇東西,或是男人見到女人,或發了意外之財;或是聽到新歌,或是聞到他人贊美恭維之詞;或嗅到新香味,新香水;或吃到什麼好食物,山珍海味;或享受身體的樂觸感,酒後或抽煙時飄飄欲仙的感覺。種種五欲的快樂不一而足,,世人日複日,月複月,年複年,追逐得不亦樂乎,樂此不疲!

  

  當我們在感受到刺激的快樂時,極少人會想到這感受是短暫的,以及快樂結束時的愁怅,漠落,不知所措。然後事後懷念它而又生起新的追求樂受的欲望,很多的強奸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憑一時的沖動又再做奸犯科去了,這種追求樂感的欲望不就是苦嗎!

  

  當一個人得不到他所追求的欲望時,那種失望,懊惱,沮喪,爲苦所煎熬,難以言喻,實在很苦,佛陀稱這些爲心苦(domanassa) 。它們有叁種:親愛別離之苦,怨憎相聚之苦,所求不得之苦。

  

  此外身體還得受苦,佛陀稱這些爲身苦(dukkha) 。它們有四種:生長的苦,衰老的苦,病疼的苦和死亡的苦。

  修行人能夠離苦得樂,快樂在那裏呢?身體的苦無人能夠避免,就連佛陀自己也要忍受。因此我們每一個人,不論是凡夫,或是聖人,我們一生下來就注定要受生老病死之苦。

  

  但是修行人能夠遠離心靈受苦的情形,當他享受五欲的快樂時,他能夠觀察它們是無常的,因此快樂結束時,他不會愁怅,漠落,不知所措。事後也不會懷念它,也不會生起新的追求樂受的欲望。他就享受到修行的第一種快樂--------離欲之樂。

  

  修行人能夠享受的第二種快樂--------遠離之樂。這是什麼呢?遠離受苦的地方,遠離人多口雜,有理說不清的地方;定力不夠的話,遠離會勾引起自己內心貪嗔癡的地方。因爲遠離的關系,就不會勾引起欲望,也就不會召來失望與懊惱之苦。

  

  修行人能夠享受的第叁種快樂--------禅定之樂。這是什麼呢?這是靠修習四禅八定,降服五蓋,而能得現世受樂。禅定中生起的快樂分爲五個層次:小喜、剎那喜、流喜、上升喜、遍滿喜。小喜能令身體之毛豎立;剎那喜有如閃電經過;流喜有如海浪拍打海灘般一陣陣地流遍全身;上升喜能夠令到身體升起;遍滿喜則有如洪水灌注滿山洞般遍布全身。但是這些樂受都是無常,可能會耐幾小時或幾天,然後就消失了。死後若是未證羅漢果,也可以生到色界天或是無色界天,享受極長時間如在定境裏的天界之樂。但是定中所得的禅定之樂也是無常,出定之後,五蓋還能生起,因此不是究竟之樂,而且生到天界,福盡還要墮落輪回。

  

  修行人還能夠享受的第四種究竟快樂--------寂滅之樂。這是什麼呢?我們的苦就是我們一直被宿業所困,被宿業所障,以至在此輪回不己,若遵循八正道精進修習,就有機會脫離輪回之苦,而得寂滅之樂。爲什麼寂滅是樂呢?因爲苦息滅了的緣故!

  

  法增比丘,臺北。

  願衆生安樂!

✿ 继续阅读 ▪ 經行法四階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