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清蓮飄香▪P5

  ..續本文上一頁也受耽憂奔波之苦。”雖是短短一語,卻是深信因果之語,也含蘊了忏悔業障和承認自己“無始至今必然有許多過失”的想法,不像許多人一遇困境總覺得“自己很善良,怎麼會如此倒楣,真是老天無眼,佛祖沒保佑”,怨天尤人懊惱不已,其實欲知前世今所受,欲知未來今所作,她的先生能如此想,就能歡喜受,平靜甘心接受,就是有智慧。尤其信佛後,每逢手術時就更懇切念佛,或許是在生死大海浪濤洶湧四面茫茫然時,才體驗到無依無靠,唯佛是靠的境界,猛切誠懇之心光才燃起,她先生一臉誠摯地說:“這一切都是佛菩薩加被,有兩次在手術房外念佛都覺得有不可思議的感應。”如今她猶精神抖擻把做“加工”的時間挪去鼓勵別的病患,勸導念佛,不要殺生。有的長輩親人不忍她如此勞累,不贊同她去,她說:“我忏悔讓長輩操心”,然而又深長地說:“說真的,沒有病的人在照顧病人,很難了解體會病人的實況感受,我病了這麼久親身經曆種種痛苦,也許這經驗能安慰幫忙一些人吧!我很幸運能學佛,但願能把聽聞的佛法轉給同病的人,雖然在痛苦中我也會心煩心亂,念佛也會念不下,然而,無論我多苦多心煩,我都要作功課,我會告訴自己:“你今天還沒有作功課給引導學佛的師父回向”,于是就按住心煩勉力作功課念佛誦經,而當這樣勉力念去以後,自然心就平靜,不煩了,不苦了!”本想回向感謝報答師長,一念善心起加上念佛,自己也首先受益平靜快樂了。她又說:“我現在不祈求佛菩薩保佑病好,只願佛力加被讓我有勇氣智慧去突破困難,也能幫助別人突破困難。”

  “阿彌陀佛”聖號,雖只有四字,應是不難念,人人會念,難的是無論遇到人生中何種考驗都還能堅持地念,體驗彌陀的大悲心繼續地念,向來只有我們辜負彌陀長垂的手,佛絕不會辜負我們的。

  望著她們夫婦克服種種不便和重重難關,又悲憫地要同去濟助他人的背影,想到“但願衆生得離苦,不爲自己求安樂”的菩薩精神,眼淚不禁充滿眶中……我們想和一切受難者,共用二首小詩:

  “當您哭泣時,應知我也在流淚,

  當您高興時,應知我也在歡喜,

  不論何時何地,

  在信心念佛中,我們永遠在一起,

  和佛菩薩在一起。”

  “當您獨處時,不應想是自己一人,

  應想有兩個人,

  當您們二人共處時,應想是叁個人

  還有一位就是阿彌陀佛,

  您走到那裏,他就跟到那裏……”

  有些人以爲念阿彌陀佛,是人“要死了”才念,所以很害怕,嚇得都不敢念佛,其實阿彌陀佛,無量光壽。念佛正可消災延壽,壽盡又可生極樂。現在讓我們來看看二位當代的大德,如何現身說法。這是九十五歲的上廣下欽老和尚,他是一位證得念佛叁昧的老和尚,幾乎有六十年的時間,都是不倒單(不倒單就是不躺下來睡覺,都是打坐用功),末學曾經和一位吳醫師去拜見他,吳醫師請教老和尚,要如何打坐才能打通氣脈?老和尚就斬釘截鐵地說:“只要念佛,念到一心不亂,自然全身的氣脈都能打通”。老和尚平日最常勸人:“念佛!”“不要吃肉!”這是他在九十五歲往生前叁天拍攝的照片,依然是目光炯炯,打著木魚和弟子們念佛。事實上,老和尚有相當的神通功夫,很多人都親身體驗到,但是神通並不是佛教所追求的,神通只是修行的副産品,有神通也不見得能夠了生死。有一天有一個人,提著一個00七的手提箱,神秘兮兮地上山去,要求單獨見老和尚,他附在老和尚耳邊問說:“您老實告訴我,您到底有沒有神通?”老和尚也很神秘地附在他耳朵跟他說:“我有吃就有通,沒吃就沒通!”(臺語)

  老和尚往生的時候,也還是一直打坐念佛,他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念每一句佛號,每一個字,都是傾出整個生命,用全部的力氣來念,他最後留下一句很潇灑的話—“無來無去,無事情”。

  我們凡夫卻都“來來去去,全是事情”,在念佛聲中,他還是盤著腿坐著,就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是何等的安詳、自在。

  大家愛戴尊敬他,到火化的時候,連火化老和尚遺體的火化爐,大家都爭著進去,感受這一代大德的溫暖,男女老少,幾萬人到山上去爲他念佛,哭聲、念佛聲震天,難得有一個人能夠如此感動大衆。有一個人來參加他的火化典禮來遲了,就跪在火化爐灰上,頂禮、祈求老和尚,結果在火化爐灰裏,撿到舍利子,正是“佛法從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就有一分利益。”

  另一位大德,是大家所熟悉的李炳南老居士,他以九十七歲的高齡,還是在臺上講經說法,在十年前,末學大一的時候,曾經第一次去聽他講經,那個時候,自己聽不懂就覺得他講不好,就如此錯過了好幾年,沒有再去聽經,一直到後來參加齋戒學會,聽到忏公師父,每次早晚課就回向廣公老人、回向李炳南老居士,才又發心回去聽經,那次是他九十五歲的時候,生了一場病,已經很困難走路,但還是用椅子扛上臺去講經,末學看了這一幕,那整座經都是流著眼淚聽,他是一位活生生的典範,教導了末學—“未改心腸熱,全憐暗路人;但能光照遠,不惜自焚身”。他一生念佛,弘揚淨土法門,教導了許多人脫胎換骨,念佛、學佛。在九十七歲往生前叁周,還和大家去念佛放生,非常的自在,最後,預知時至,手拿著念珠,吉祥右臥,在大衆的念佛聲中,安詳的回到西方極樂世界,直到現在,我們都還深深的感懷。

  相信學長們在清涼山會發現,這是最佳的生活藝術—一切由心地中淨化起、美化起。齋戒的生活讓我們練習:在每一個心念中都愛護一切衆生,一切由慈悲心出發。遵守戒律,讓我們得到真正的自由,由自己內心的汙穢之中解脫出來,走出自私的圈子,和佛菩薩的心打成一片。譬如說,原本一大早我們可能都懶洋洋的按掉鬧鍾,而在這裏,我們一起床就發願:讓一切的衆生智慧覺醒,而開始一天的正覺的生活—“睡眠始寤,當願衆生,一切智覺,周顧十方。”。下床的時候,就想保護地上的生物,請它們回避,萬一踩到它們,也願它們馬上能夠生到極樂世界—“從朝寅旦直至暮,一切衆生自回護,若于足下喪身形,願汝即時生淨土。”。一漱口就發願—“漱口連心淨,吻水百花香,叁業恒清淨,同佛往西方”。一洗手就發願,所有的衆生,都能夠得到清淨的手,受持佛法—“以水盥掌,當願衆生,得清淨手,受持佛法”。當時最令末學感動的是,連大小便的時候,都要發願,願一切衆生把內心的貪欲、憤怒、愚癡,都像解大小便一樣的解出去—“大小便時,當願衆生,棄貪嗔癡,蠲除罪法”。這是何等的美啊!老實說,我們上了幾十年的廁所,何嘗有過這麼美好的心境?只有大智慧的佛陀,才能這樣的教導我們。

  拜佛的時候,觀想一切衆生都在光明中,所有的陰暗都解除了。本來在練武功的人來說,趴在地上的姿勢是最危險、最容易受到攻擊的,然而在五體投地的禮拜中,我們由一向的傲慢中解脫出來,放下了一切的敵對,卻感覺到安然無比。拜佛這種柔和安詳的律動,使內心漸漸地安定,當謙和恭敬油然而生時,我們必能碰觸到覺悟者的蓮足。用齋的時候就發願,一切衆生以禅定的喜悅爲食物,生命中充滿體驗真理的歡喜—“若飯食時,當願衆生,禅悅爲食,法喜充滿”。假如能夠體驗:有人正在受著吞咽如刀割的痛苦,有人插著鼻胃管灌東西,或者在肚子上開個小洞,插著管子來喂食。那麼,今天學長們能夠在義德寺的齋堂裏,朗聲唱著供養偈,吃著粒粒虔誠的飯菜,是不是會充滿著感恩?但願這來自十方辛勞的食物,能夠開啓我們心中的大智慧—供養大智文殊師利菩薩;能夠促進我們的實行力—供養大行普賢菩薩;能夠啓發我們“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大願力—供養大願地藏王菩薩;能夠長養我們救苦救難的悲心—供養大悲觀世音菩薩。

  佛陀教導我們,從早上到晚上,在每一句偈語裏,每一個動作中,都包含一份對衆生深深的關懷。自從上了齋戒,才感覺到自己枉活了二十多年,從來不曾活得這麼喜悅,從來不曾這麼細細地體會生活,所以說—“平常一樣窗前月,才經齋戒便不同。”一直到現在末學還是這樣地學習著,內心的感激,與日俱增。但願每一位學長,都能細細感受這一份喜悅,把這一份喜悅帶回去,給周圍有緣的人,同享“出汙泥之美”,同享“生時麗似蓮花,死時美如滿月”的莊嚴。讓我們在阿彌陀佛清淨偉大的國土中見面,再攜手回來娑婆世界,救度無邊無際苦難的衆生……。

  當您參加過了齋戒學會下山時,請別忘了把佛菩薩的慈悲帶回去,溫暖這個世間,而當您在娑婆世界的憂惱之處,請您回首仰望靈山,仰望這不可思議的山……。“蓮因鍾聲超法界,鐵圍幽暗悉皆聞”,不論夜多麼黑,師父悠遠的叩鍾聲,將會越過重山,再再喚醒我們沈沈的昏昧,“聞塵清淨證圓通,一切衆生成正覺”“洪鍾初叩,寶偈高吟,上通天堂,下徹地府。仰願佛日增輝,*輪常轉;虔祝民圖宏固,國道遐昌。叁界四生之內,各免輪回;九幽十類之中,悉離苦海……”。

  最後,懇求師父、諸位法師,以及所有有緣看到這錄影帶的學長們,慈悲的將大家念佛、齋戒修持的功德,爲這些苦難的病患們回向,願他們現存者,發菩提心,增福增慧;已故者,仰仗阿彌陀佛慈悲願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乘願再來,廣度衆生。像這樣痛苦的病患是很多的,有些因爲還沒有征求他們的同意,不方便公開。非常感謝他們以活生生的示現,給予我們信心和鼓勵。也非常感激爲這次錄影帶製作,義務拍攝的幾位菩薩,他們雖然和大家都素不相識,可是同樣在一種“不忍衆生苦,不忍聖教衰”的情形下,以大悲心,克服一切困難,來做這件工作。大家也許想像不到,有位李居士和他的夫人,爲了這事,在烈日及風雨之下,已經來往南北五六趟,因爲時間非常匆促,在工作時熬夜,他們就不得不捏著自己的大腿,拍著自己的面頰,讓自己清醒過來,好繼續努力工作,在這兒非常的感謝他們。

  末學叁年多來,承蒙大衆的慈悲護持和無微不至的照顧,其中一切的辛勞,不是末學叁言兩語所能描述的。大家念佛、拜山回向的虔誠,末學無以爲報,只有將無盡的感恩,化爲一聲聲的阿彌陀佛,化爲向道的力量,願將生命僅剩的燈油,盡傾入阿彌陀佛的無盡燈中……。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全文完—

  萬劫難逢無上寶

  眼前滅罪除煩惱

  他年功滿到蓮池

  與佛長生同不老

  

  

《清蓮飄香》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