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谛八正道
四聖谛是苦聖谛,苦集聖谛,苦滅聖谛,苦滅道聖谛。聖是如實,並非不如實,是真實不虛之義。對于四聖谛與八正道,佛肯定說∶「若人皈依佛,皈依法與僧,依于正知見,得見四真谛。苦谛苦集谛,苦滅谛道谛、滅苦八正道,導至苦寂滅。」([南傳法句經新譯190,191偈])苦聖谛是針對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憂、悲、苦、惱、悶是苦、求不得是苦、五取蘊是苦(對色、受、想、行、識的錯誤執取而生起的煩惱)來說的。苦集聖谛是指愛,此愛能引導再生,有俱喜、貪,到處爲追求滿足,即欲愛、有愛、無有愛。苦滅聖谛是對愛于內六處:眼處、耳處、鼻處、舌處、身處、意處的解脫,不染不著、斷舍吐盡、無欲、滅、止沒者,是名苦滅。苦滅道谛即八支聖道: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和正定。八正道是中道,是導致苦息滅的道路。
八支聖道是所有的修行人要走的道路,在諸衆多的修道中,八支聖道(Ariyaatthāngikamagga)是最殊勝的,在[相應部.道相應]裏佛陀舉出修習八正道的八種理由:(1)爲了遠離貪欲;(2)爲了斷諸結;(3)爲了永斷隨眠;(4)爲了遍知行路(行路指的是修道);(5)爲了滅盡諸漏;(6)爲了現證明解脫果;(7)爲了智見;(8)爲了無取般涅槃。
在[相應部。道相應]裏佛陀舉出七個有利的修習八支聖道的條件:(1)善友;(2)戒具足;(3)志欲具足;(4)我具足;(5)見具足;(6)不放逸具足;(7)如理作意具足。
在[大般涅槃經]中佛說∶「于任何法律中,無八支聖道者,其處無第一之沙門果、無第二之沙門果、無第叁之沙門果、亦無第四之沙門果。(須跋!Subhada)于任何法律中,有八支聖道者,其處則有第一之沙門果、有第二之沙門果、有第叁之沙門果、亦有第四之沙門果。外道則無真正沙門。然,若諸比丘住此正道者,此世間則不空缺阿羅漢!」這正道就是苦滅道聖谛的八正道。
在[自說]裏,佛說∶「像大海之水,只有一鹹味;此法亦複如是,唯一解脫味。」依這苦滅道聖谛的八正道修習,斷除苦,就能證果達到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