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毛毛蟲變蝴蝶—缺陷變寶蓮▪P6

  ..續本文上一頁身體搭車搖搖幌幌來到醫院等候看病,已經夠疲勞了,好不容易才等及輪到他看,假如還要等醫師接完許多不太重要的電話打岔,對病人來說實在是很殘忍的折騰。所以上班的時候,通常我優先處理很辛苦來到眼前的病人,而把電話都挪到下班之後才處理。

  意外接到的電話

  有一天下班的時候總機小姐告訴我:“郭醫師,有一位臺中什麼工程處的女士打好幾次電話找您,我已經請她留下電話。”我說了謝謝,接過電話號碼,心裏想,我並沒有任何朋友在工程處服務啊!但是既然她已經找了好幾次,我還是和她聯絡,沒想到她告訴我,她是替高雄一位朋友打聽,我是不是確實在這醫院服務。而高雄那位朋友是我以前患者的家屬,她請我在醫院等那朋友由高雄撥電話過來,說有要緊的事告訴我。

  在電話接通以後,傳來一位中年男士的聲音,他說:“阿彌陀佛,郭醫師!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我是江某某的兒子,我的媽媽是尿毒症,前幾年輾轉送了好幾家醫院,才送到阮綜合醫院加護病房,送到時她已經斷氣,那天晚上正好是你值班,你給她念佛,還在她的額頭上灑上你師父—忏雲法師寄給你的“光明砂”,你記得嗎?”

  本來我光聽聲音,實在想不起來他是誰?但是說到這裏我猛然想起來了,他又說:“我們回家以後,大家就繼續爲媽媽念佛,後來家裏幾個人同時都夢見觀世音菩薩帶著我的媽媽回來,告訴我們說她已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叫我們向您道謝,也要向您的師父—忏雲法師道謝。可是我們回阮綜合醫院找不到您,他們說你去尼泊爾,最近聽說您在臺中,才又托臺中的朋友打聽,因爲我媽媽托夢交待,所以我們要告訴您這件事。”

  已被宣布死亡,孝子仍“堅持要急救”的病患

  聽到這裏我的眼眶裏頓時充滿了淚水,還記得那天晚上,在加護病房值班,由急診室轉上來一位心跳、呼吸都已經停止,而且面孔發黑、瞳孔也已經放大的老太太,看病曆的記錄,其實急診室的醫師已經爲她急救過一段時間,但是完全沒有反應,回生乏術,所以看急診的醫師,就已經宣布她死亡了。

  但是她的家屬仍然不願意接受母親已經去世的事實,一直要求要再住加護病房繼續急救。由她的病曆資料顯示,她的尿毒很久以來就已經很嚴重,這和突發性的疾病不同,因爲她全身狀況已經太差、破壞了。我看著這位已經過世的老太太和這群很急切要救回母親的孝子,想到一切衆生,就是在這樣的生離死別當中煎熬不息,心裏不禁湧起一股熱流。

  假如她是我母親,我要爲她念佛

  當時唯恐亡者多受無益之苦,就將心比心告訴這一群孝順的兒子說:“我知道你們的心都是很孝順母親的,都很希望母親能夠再活過來,你們能照顧她這麼多年,實在很難得。但是今天假如她是我的母親,現在我不會要求再爲她切氣管、做插管,因爲這已經救不了她,只有讓她多受苦;假如她是我的母親,我也不願意再用悲哀、哭泣讓她心中更難過,我會勸她念阿彌陀佛,跟阿彌陀佛去光明的極樂世界,永遠不再受苦,我要爲她念佛。我不知道你們家裏有沒有人信佛或是研究佛法,我是個佛教徒,佛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夠離苦得樂,我是醫生,當然也希望盡力把病人救起來,絕對沒有必要在這個時候遍你們,請你們姑且相信我,大家一起爲她念佛。念阿彌陀佛的道理很深奧,現在沒有時間說明白,請你們以後好好地去研究。但是現在要把握時間念佛,不然等以後你們明白了道理,就會後悔現在怎麼沒有爲她念佛。”

  把握時機助念

  那天正好忏公師父寄了一包親自加持的“光明砂”來到醫院給我。忏公師父很慈悲,我只曾經請求過一次,而師父老人家就常常記得每隔一段時間,就自動寄一小包加持好的光明砂到醫院給我,幫助需要的病人。而那天正好是第一次收到師父寄來的光明砂,所以印象特別深刻,我向家屬解說以後就爲這位母親灑上光明砂,然後我就不管別人用什麼眼光看我,就自己閉起眼睛、雙手合掌,在加護病房爲她念阿彌陀佛。

  無意中滿了亡者廿年之願

  念了一段時間,當我打開眼睛看見—所有的家屬也都雙手合掌圍繞在旁邊念佛,難得大家這麼虔誠合作,也使我很驚奇,後來其中一個兒子,幾乎要流下眼淚告訴我說:“我們家裏只有我母親信佛,我們這些孩子都不信,她曾經交待我們要爲她念佛,我們也沒有人聽她那一套,想不到今天晚上輾轉送了好幾家醫院,大家都不肯收,才轉到你們醫院,急診室的醫師也說急救無效了,勸我們回家,但是我們又要求,竟然又送到加護病房,讓你爲她念佛,又勸我們念佛,沒有想到我的母親吃素,拜佛廿幾年,終于滿了她的願!”

  有願必成!(“因”對,則“果”對。不必操心)

  這位兒子所說的話,給我很大的鼓勵和信心,人的願力實在不可思議。這位老太太雖然曆經了一些波折,終于還是如願以償,有願必成。有的人雖然想要往生,但是常常擔心自己不知道能不能往生,到時候不知道有沒有人助念,這就是信願不具足。祖師告訴我們去西方的條件,就是信心和願力,我們對阿彌陀佛,對自己都要有信心,用信心作我們內心正確的“因”,我們所種的因對了,所結的果才會對。如果我們真誠想要去西方,阿彌陀佛當然會知道,到時候自然會安排和我們因緣最好的人來幫助我們往生無障礙,不必自己操心!我們平常只要有信願念佛,盡量幫助別人往生,依照因果的道理,到時候自然會有很好的因緣幫助我們提起正念,順利地到阿彌陀佛的世界。即使還有業障,受病苦的果報折磨,但無論如何,只要堅持到底,一定能夠滿我們的願!

  個性變覺性—勿作習慣的奴隸

  檢討自己的“習慣”和“願”是否相應

  我們平常不知不覺中,都在培養一些習慣,沒注意到它與我們往生的“願”相應不相應,若不相應,可能就會給自己製造煩惱,製造往生的障礙。習慣可以比喻爲一只刀子,它本身是沒有什麼好和壞、善與惡,你如果懂得善用它來切東西使你方便,就是善用;如果不會用,切到自己的手,流血受傷,痛得哀哀叫,就是誤用。所以刀子本身沒有好壞,是看我們怎麼運用,習慣也是如此。對我們念佛人而言,能幫助我們定心,往生無障礙的,便是好習慣,值得培養;會障礙往生,增加挂礙的習慣,應該放下。

  勿做習慣的奴隸

  有人把自己的種種習慣看得很重,當作寶貝似的,非常珍惜,都不容許稍加改變。比如說:他某些東西,一定要放在某一個地方、朝某一個方向,牙刷要排成什麼角度,冰箱裏面的菜一定要整理成什麼款式;睡覺必得要在某床、向某方位,否則睡不著;讀書一定要坐在某張椅子,才讀得下;念佛一定要用某種形式,否則會不習慣;大碗要排成什麼樣子,筷子要擺成什麼形狀,鍋子要刷到什麼程度,衣服必要幾點洗、幾點去曬、幾點收起來......。像這樣,生活有規律的習慣,本來是很好的,但是如果別人和他的習慣不一樣,他就起懊惱、唠叨不停強調:“我是習慣怎樣怎樣!我不習慣怎樣怎樣!”別人如果沒有按照他的習慣,他就覺得別人很不對,覺得別人都不會做事情,都沒規矩。他雖然嘴巴沒說自己很會做事情,但是其實內心都覺得別人做的,不合他的意,認爲別人做的不如自己做的好。像這樣就是反而被習慣束縛住了,變成了習慣的奴隸,也變成了傲慢的奴隸。可能他那些習慣並沒有帶給他什麼大的利益,反而給他很多生煩惱的機會,使他生活更不快樂、不自在。

  生活規律而不受習慣束縛

  我們試想深遠一點:如果有一天我們死了,什麼牙刷、碗盤、冰箱裏剩下的菜,自己根本就不能帶走,別人更不會要,可能統統會被丟掉。說實話,亡者留下來的東西,別人多少有忌諱,如果我們不是像某些高僧大德,一生爲公忘私那麼偉大,而且又有許多好學生懷念我們,那麼也不會有人蓋紀念堂,保留我們生前生活環境給人家參觀學習。這麼說來,我們堅持自己的個性習氣來生懊惱,不肯隨順佛法提高覺性調整心態,這樣的堅持、固執于芝麻小事,到底有什麼價值呢?到底有什麼價值,值得我們每一天都去培養它、去強調它、去爲它生煩惱呢?爲什麼我們不專心培養我們往生的信願和放下的智慧,反而拚命地培養對娑婆世界的執著習慣?我們要知道祖師大德大部份生活都很有規律,但是他在有規律當中是不受習慣束縛,不會生煩惱的,比如說,當別人沒有按照他的習慣,他也很自在不會起煩惱,不會覺得不習慣就不自在。所以我們講“不作習慣的奴隸”,並不是勸大家東西該亂放或是生活不須有規矩,這大家千萬不要誤會。我們是勸大家在有規律當中,不要被自己設的規矩習慣縛住,別因爲我們有種種的“習慣”反而常常遇到“不習慣”、“不如意”的事情;也別因爲自己設定了好多規矩和習慣,反而時常都看好多人事不順眼,處處不順心,反而多生不必要的煩惱,這樣就是錯用心,就像錯拿刀刃,割傷手一樣,把習慣拿來傷害自己,障礙自己的快樂自在。

  別讓個性,障礙佛性開發

  有一些人雖然學佛很久,但是時常都還強調自己的個性是怎樣,自己一向都習慣怎樣怎樣,都不習慣如何如何。什麼叫做個性呢?就是我們無始以來培養出來的種種習慣性(習氣),有種種執著的性質。我們要注意:佛是教我們開發佛性(覺性),不是教我們培養個性、強調個性;佛是教我們放下我們的煩惱習氣,不是教我們培養種種執著的習慣;要開發佛性,必須放下我們的煩惱執著,佛性才開發得出來,也就是要隨時放下自己的個性,放下和佛不一樣的知見。常強調自己習慣如何、不習慣如何的人,不但日常生活和人格格不入,常會拂逆人意、違菩提門,也不能契入佛智、開發佛性,因爲被個性、習慣綁住了,就像一塊冰,失去了流水、雲彩的柔軟自在,不但不能“隨方就圓”流動,也容易碰碎。

  強調個性—增長“我執”—違菩提心

  無量壽經告訴我們:要往生西方,必須“發…

《毛毛蟲變蝴蝶—缺陷變寶蓮》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清蓮飄香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