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從安般念到涅槃 定境

  定境

  (一)四色界禅

  色界是有別于欲界和它之上的無色界,此界衆生無男女相,已離淫欲,不著穢惡之色法,以光明作爲食物和語言,已無憎恚之心﹐但是仍貪著于清淨微細的色法。依照他們入定的程度可分爲四禅天。[俱舍論]詳分爲十七天,[大毘婆沙論]則詳分爲十八天,[《阿毗達摩概要精解]則分爲十六色界地。[雜阿含464經]也是如此強調:「上座答言:尊者阿難!修習于止,終成于觀。修習觀已,亦成于止。謂聖弟子止、觀俱修,得諸解脫界。」

  在初禅時有尋(Vitakka)與伺(Vicara)兩禅支,一個禅修者應以正念與正知觀察禅支,在修安般念時,因對同一相「出入息」數數作意而尋、伺生起,並使似相增大,避免常作觀察,以致使禅支變弱,不過要對禅定的五自在明了和掌握它。從初禅出定之後,再以正念與正知觀察禅支,因尋、伺粗,禅支弱,而爲了使喜、樂、心一境性寂靜現起,因而要舍棄粗起而使寂靜現起,爲了要止息和超越尋、伺的幹擾與動搖,心要繼續的淨化,依賴信與定,使心更爲清淨,故繼續以地遍爲所緣,生起意門轉向心,對所緣速行了四或五個速行心,最後速行心即是第二禅心。

  證得第二禅時,二禅的禅支是喜心(Piti)。要從第二禅出定,因爲喜心是粗的,有激動,所以禅支亦弱,爲了繼續淨化心,當以正念和正知觀察喜的粗起,以及樂與心一境性的寂靜現起,爲了舍棄粗支和獲得寂靜,再對「出入息」數數作意,斷了有分,對所緣速行了四或五個速行心,最後速行心即是第叁禅心。

  叁禅的禅支是樂(Sukha)。在第叁禅裏有舍念樂住,舍有八行舍(即證得八定相應的八行舍,以及十行舍是與四道、四果、解脫及解脫知見相應的。),在叁禅裏,主要有樂與心一境性禅支。從叁禅出定之後,因爲叁禅中仍有樂爲心所受用,因爲樂粗,是以禅支亦弱,爲了證得四禅,故樂禅支也放棄。從叁禅出定時,以念及正知觀察禅支,爲了舍斷粗支獲得寂靜支,再對「出入息」數數作意,斷了有分,同樣對所緣起了四或五個速行心,最後速行心即是第四禅心。

  四禅的禅支是一心不亂(samadhi)。在四禅時必須生起不苦不樂受,因後者是與舍受相應的。這舍念是極清淨的,遍淨的,一切與念相應之法亦得清淨。第四禅具備了舍念與心一境性。這是「出入息」的四禅。

  這四禅那依[大集法門經]卷上所說如下:

  「複此四禅支,是佛所說﹕

  謂若苾刍,已能離諸欲不善法,有尋有伺,此名第一離(諸欲)生喜樂定。

  若複苾刍,止息尋伺,內心清淨,安住一想,無尋無伺,此名第二定生喜樂定。

  若複苾刍,不貪于喜,住于舍行,身得輕安妙樂,此名第叁離喜妙樂定。

  若複苾刍,斷除樂想,亦無苦想,無悅意,無惱意,無苦無樂,此名第四舍念清淨定。

  如是等名爲四禅定。」

  (二)四無色界禅

  四無色(arūpavacara)是無色界禅,依果報的勝劣,可分爲四處:即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和非想非非想處。壽量很長,《長阿含》裏記載四處各爲一萬劫,二萬一千劫,四萬二千劫和八萬四千劫。衆生皆是男性,但無男根。在定中的衆生對欲、色等都不起念頭。在十遍(地、水、火、風、青、黃、赤、白、空、識)裏,沒有地、水、火、風、青、黃、赤白等色界,只有空及識。

  (叁)四梵住---四無量

  四無量(appamañña),即慈(metta)、悲(karuna)、喜(mudita)、舍(upekkha)。它的禅修對象是十方的無量衆生,它被稱爲梵住(Brahmavihara)是因它爲諸梵天神心所常安住之境。

  1。慈梵住──慈的特相是利益有情,味(作用)是利益有情,現起是調伏惱害,近因是見有情之可愛。慈無量的目的在于破除瞋恚,它的近敵是貪,遠敵是瞋恚。慈無量不僅對一部分有情而修習,它是對無量之有情境修習,但它只能修到第叁禅,因它與喜相應。如何修到遍滿慈及修慈的利益與功德等是法念處裏討論的。

  2。悲梵住──悲的特相是拔除有情衆苦,味(作用)是不忍見他人受苦,現起是不害,足處或近因是見到受苦者無所依怙。它的目的是破除害心;世俗的憂爲其近敵,害爲其遠敵,是故應以無恐怖心而修悲愍。它的修習,它能引申的十一種功德亦如修慈一般。它只能修到第叁禅。

  3。喜梵住──喜的特相是喜悅他人成就,味(作用)是無妒嫉,現起是去除厭惡或不樂他人成就,近因是見他人的成就。它修習的目的在于去除厭惡或不樂,若見世俗的喜或憶念它是其近敵,遠敵是不樂。它只能修到第叁禅。

  4。舍梵住──舍的特相是對有情維持中立的態度,味(作用)是平等的對待有情,現起是瞋恨與愛著的止息,近因是見業爲所有(業爲各個有情自己所有)。它修習的目的是斷貪,貪的出離,即舍心解脫。愚癡無聞凡夫不見執著的過患,只會口說他們見到色而起舍,但仍不能超越于色,這種世俗無智的舍是它的近敵,遠敵是貪與瞋。它能修到第四禅。

  在[如是語]七十叁經中說:「諸比丘,由色,無色勝;由無色,滅盡勝。」

  以上是修定的境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