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從安般念到涅槃 四食

  四食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何謂四食?一者段食若粗若細,二者觸食,叁者意思食,四者識食,由此四食說諸有情皆依食住。...段食應言色攝,余叁食應言名攝。」

  在[嗏帝經]裏提到四食,也即是四種住世的因素∶「一曰抟食粗細(指食物);二曰更樂(指根門觸境);叁曰意念;四曰識也。此四食何因、何習,從何而生?由何有耶?彼四食者,因愛、習愛(習氣是貪愛),從愛而生,由愛有也。」

  這四食即是:抟食(段食kabalinkarahara),是指食物;觸食(phassahara),意爲對觸受的染著;意思食(manosancetanahara),意爲對境,塵的思想愛取等的造作;以及識食(viññanahara),因爲識緣名色,一個人若不能了解名色法,就有識食,在臨死時,意念不能寂滅,所以識又再輪回去了。因這識在死亡時,最後一念或稱死亡心又會去緣名色,結生心是名,羯羅蘭(kilala受精卵)是色,新的一世又開始了。

  色身從貪愛而生,由貪愛而有(存在于叁界)。這色身靠食物而得以住世,以及其他的因素如衣服,住所,以醫藥,保安,父母師長親友俯助等等。一世死後,又再跑去投胎。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