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悟的刹那
這證悟的境界實際上是不能給予言說的,它是不可思議的。開悟的時候是明瞭不著相的境界,心裏正念清清楚楚,眼還是照樣看,耳還是照樣聽,其它根門都很敏銳,但心裏卻是知道這些相都是無常,如幻如化的,一起思量就會被境牽去,所以還要常維持正念。
佛對這種境界的描述說:「此中沒有地、水、火、風四大種,長、寬、麤、細、善、惡、名、色、等等觀念也一樣摧破無遺,無此世間、亦無他世間,無來、無去亦無停留,不死、不生亦無根、塵。」(《小部。感興語》)
在《雜阿含962經》佛告婆蹉:「見此苦聖谛.此苦集聖谛.此苦滅聖谛.此苦滅道迹聖谛。作如是知,如是見已。于一切見、一切受、一切生、一切我、我所見、我慢系著使,斷滅、寂靜、清涼、真實,如是等解脫。比丘!生者不然,不生亦不然。.........我亦如是說。色已斷已知。受、想、行、識已斷已知。斷其根本,如截多羅樹頭,無複生分,于未來世,永不複起。若至東方、南、西、北方,是則不然,甚深廣大,無量無數永滅。」
既然如此,根據《阿毗達摩論》裏的分析,證悟的階段應該是在造善業,而平常我們的心路過程多是在造惡業;至于離心路過程則是有分,是不知道,或失念,缺乏正念,它不是禅宗的無念,所以證悟應是在安止定心路過程的刹那,也即是在有分心,有分波動,有分斷,意門轉向,遍作心,近行心,隨順心,種姓心,道心,果心的刹那;證果是在隨順心,種姓心,道心,果心的刹那。雖然很多證悟者都說無念,但證悟是世間法,它一定是聖者的道果心。它不是凡夫的有分心,有分波動,有分斷,意門轉向,領受心,推度心,確定心,七個速行心,彼所緣心,有分心的刹那,因爲速行心是凡夫造業的階段。
在禅宗和密宗裏都說這是不可說的,言語道斷,不思議的境界。不可以智知,也不可以識識。慧能尊者對這境界的形容說:「何期自性,元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四祖道信點化法融的話中說:「夫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一切戒門、定門、慧門,神通變化,悉自具足,不離汝心,一切煩惱業障,本來空寂,一切因果,皆如夢幻。無叁界可出,無菩提可求。人與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虛曠,絕思絕慮,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無阙少,與佛何殊?更無別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觀行,亦莫澄心,莫起貪嗔,莫懷愁慮,蕩蕩無礙,任意縱橫,不作諸善,不作諸惡,行住坐臥,觸目遇緣,總是佛之妙用,快樂無憂,故名爲佛。」法融因此覺悟。黃檗斷際禅師說:「此心自無始以來,不曾生,不曾滅,不青不黃,無形無相,不屬有無,不計新舊,非大非小,超過一切計量名言蹤迹。」這些都是指證悟的境界。
本文是從南傳佛法的觀點來探討這些重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