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觀經等明般舟叁昧行道往生贊》一卷
比丘僧 善導 撰
敬白一切往生知識等:大須慚愧!釋迦如來實是慈悲父母,種種方便,發起我等無上信心。
又說種種方便,教門非一,但爲我等,倒見凡夫;若能依教修行者,則門門見佛,得生淨土。
若見聞有人行善者,即以善助之;若見聞有人行教贊之;若聞人說行,即依行順之;若聞人有悟,即依悟喜之。何意然者?
同以諸佛爲師,以法爲母,生養共同,情親非外。不得輕毀他有緣之教行,贊自有緣之要法,即是自相破壞諸佛法眼;法眼既滅,菩提正道,履足無由,淨土之門,何能得入!傷歎曰:
生盲信業走,隨業墮深坑;
縱此貪瞋火,自損損他人;
長沒無明海,遇木永無緣。
行者等必須于一切凡聖境上,常起贊順之心,莫生是非慊恨也。何故然者?爲自防身口意業,恐不善業起,複是流轉,與前無異。若自他境上,護得叁業,能令清淨者,即是生佛國之正因。
問曰:既道叁業清淨,是生淨土正因者,雲何作業,得名清淨?
答曰:一切不善之法,自他身口意,總斷不行,是名清淨。又自他身口意相應善,即起上上隨喜心;如諸佛菩薩所作隨喜,我亦如是隨喜。以此善根,回生淨土故,名爲正因也。
又欲生淨土,必須自勸勸他,廣贊淨土依正二報莊嚴事;亦須知入淨土之緣起,出娑婆之本末。諸有智者應知。
又問曰:「般舟叁昧樂」者,是何義也?
答曰:梵語名「般舟」,此翻名「常行道」。或七日、九十日,身行無間,總名叁業無間,故名般舟也。又言「叁昧」者,亦是西國語,此翻名爲「定」。由前叁業無間,心至所感,即佛境現前;正境現時,即身心內悅,故名爲「樂」。亦名「立定見諸佛」也。應知。
般舟叁昧樂 願往生 叁界六道苦難停 無量樂
曠劫以來常沒沒 願往生 到處唯聞生死聲 無量樂
釋迦如來真報土 願往生 清淨莊嚴無勝是 無量樂
爲度娑婆分化入 願往生 八相成佛度衆生 無量樂
或說人天二乘法 願往生 或說菩薩涅槃因 無量樂
或漸或頓明空有 願往生 人法二障遣雙除 無量樂
根性利者皆蒙益 願往生 鈍根無智難開悟 無量樂
璎珞經中說漸教 願往生 萬劫修功證不退 無量樂
觀經彌陀經等說 願往生 即是頓教菩薩藏 無量樂
一日七日專稱佛 願往生 命斷須臾生安樂 無量樂
一入彌陀涅槃國 願往生 即得不退證無生 無量樂
萬劫修功實難續 願往生 一時煩惱百千間 無量樂
若待娑婆證法忍 願往生 六道恒沙劫未期 無量樂
貪瞋即是輪回業 願往生 煩惱豈是無生因 無量樂
驗此貪瞋火燒苦 願往生 不如走入彌陀國 無量樂
彌陀因地發心時 願往生 頓舍王位求菩提 無量樂
饒王佛所落發須 願往生 出家修道名法藏 無量樂
四十八願因茲發 願往生 一一誓願爲衆生 無量樂
衆寶莊嚴名極樂 願往生 廣大寬平無限量 無量樂
我得菩提當心坐 願往生 徹窮後際度衆生 無量樂
身相光明照法界 願往生 光所及處皆蒙益 無量樂
一一光明相續照 願往生 照覓念佛往生人 無量樂
欲比十方諸佛國 願往生 極樂安身實是精 無量樂
般舟叁昧樂 願往生 釋迦如來悲意深 無量樂
本師釋迦修普行 願往生 長時長劫度衆生 無量樂
一切如來設方便 願往生 亦同今日釋迦尊 無量樂
隨機說法皆蒙益 願往生 各得悟解入真門 無量樂
門門不同八萬四 願往生 爲滅無明果業因 無量樂
利劍即是彌陀號 願往生 一聲稱念罪皆除 無量樂
釋迦如來因地時 願往生 頓舍身財求妙法 無量樂
小劫大劫長時劫 願往生 隨順佛語誓修行 無量樂
念念時中行六度 願往生 慈悲喜舍化衆生 無量樂
叁業專修無間業 願往生 誓作菩提無上尊 無量樂
證得菩提無上果 願往生 分身百億度衆生 無量樂
一音演說隨機悟 願往生 各各隨悟到真元 無量樂
般舟叁昧樂 願往生 隨順釋迦如來教 無量樂
佛教多門八萬四 願往生 正爲衆生機不同 無量樂
欲覓安身常住處 願往生 先求要行入真門 無量樂
門門不同名漸教 願往生 萬劫苦行證無生 無量樂
畢命爲期專念佛 願往生 須臾命斷佛迎將 無量樂
一食之時尚有間 願往生 如何萬劫不貪瞋 無量樂
貪瞋障受人天路 願往生 叁惡四趣內安身 無量樂
欲到彌陀安養國 願往生 念佛戒行必須回 無量樂
戒行專精諸佛贊 願往生 臨終華座自來迎 無量樂
一念之間入佛會 願往生 叁界六道永除名 無量樂
叁明六通皆自在 願往生 畢竟不退證無爲 無量樂
四種威儀常見佛 願往生 手執香華常供養 無量樂
一念一時隨衆聽 願往生 …
《《依觀經等明般舟叁昧行道往生贊》一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