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1998年 慈悲喜舍(一)▪P2

  ..續本文上一頁有時我們可能會對某些事物有很強烈的期望,當這些期望達成時,你會快樂;但當這些期望不能達成時,這便是我們開始受苦的時候。這時候我們開始憎恨自己,憎恨別人及憎恨人生。所以,透過友善的態度,你將能學習去探索、找出和了解到底在你的身上真正發生了什麼事情。

  

  第叁個建議是和第二個建議有關的,就是去找出這些不愉快經驗的成因究竟是從思想所帶來的,從情緒所帶來的,還是從感受所帶來的。正如我昨天所提到的,有時當我們遇到一些不愉快的經驗時,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花一些時間和身體的感覺或呼吸的感覺在一起,這個方法能爲我們帶來一些空間,之後你會發覺這些感覺是在不停變化的。如果我們能夠以開放的態度來面對各種感覺,無論是身體或內心的感覺,都以開放的態度來面對它們的變化,之後無論發生什麼事情,我們便能夠以一種新的方式來面對它們。

  

  最後我想提出的建議是,我們也要去找出在什麼時候是沒有感到不愉快的。如果你被某種情緒困擾著,那麼去找出在日常生活中什麼時候它沒有生起是極爲重要的。要是你能以開放的態度來面對它,你也許會感到驚奇,在一日之中,有很多時刻是完全沒有你剛才所說那種情況的,我肯定你現在也沒有經曆著它,因爲我看到你在微笑。

  

  我建議你嘗試去運用其中的方法,但如果還是沒有效的話,你可以打電話給我或來找我談談。

  

  或許還可以補充一點,如果我們能把這樣的經驗視爲有價值的經驗,是學習的機會,這將是一種美好的生活方式。從不愉快的經驗學習,從我們認爲是負面的情況之中學習,視它們爲有助于心靈成長的學習機會。

  

  我想還有時間回答最後一個問題。

  

  聽衆:當平時沒有事情發生的時候,是很容易說以慈悲對待別人的,但當有事情發生的時候,例如某人在我們身邊做了某些行爲或說了某些說話,自己便會很忿怒,慈悲心也不知去了哪裏,有時甚至會忿怒數天及難以入睡。不知導師有否這樣的經曆?及請你教導我們應該怎樣做?

  

  導師:很好的問題,很好的問題!很高興你提出一個有關日常生活的實際問題。首先我想分享我是如何去處理這類情況的,希望能夠幫你去處理你所說到的情況。第一點是:不需感到驚訝。因爲正如我剛才所說,我們是普通人,我們仍然是不完美的。只要我們還是普通人,還是不完美的話,我們還是會發怒的,所以何需驚訝呢?

  

  第二點是:不要因爲生氣而給自己減號。因爲當在給自己減號時,實際上你是爲自己的忿怒而發怒,你爲自己的忿怒而憎恨自己。

  

  第叁點是:如果不能在忿怒生起的時候去觀察它的話,至少在事後去作一個反思。反思一下發生了什麼事情──我爲何發怒呢?我爲何說出那些說話呢?是什麼東西使我失去控製呢?正如我在之前的問題所說的,我們的失敗經驗可以成爲我們寶貴的善知識。反思的時候,態度要很友善、很柔和,而不是以嚴厲的態度來責備自己,使內心生起不必要的內疚和懊悔。然後正如在講座時提及的,你可以原諒自己及對自己說:“因爲我還是普通人,這次我發怒了,但讓我下次再遇到那人時,看看我又如何和他相處。”要是這樣的話,你便能從這類經驗當中學到東西,你可把這種經驗視作一種修習的實驗。如果我們對自己有要求的話,這要求不應是“我不會發怒”,更合乎現實的要求是“看我能多快從忿怒中回複過來”。這便是在日常生活中修習正念的重要性。正如我昨天所說,如果你能修習正念,與呼吸聯系起來,當你開始發怒時,呼吸會讓你知道自己正在發怒。正念能幫助你留意到忿怒的生起,這會幫你從忿怒中回複過來。

  

  我遇過一位脾氣極壞的女士,她最大的困擾就是發怒。我給她一個簡單的建議,這建議對她來說很有效。我建議她在口袋裏攜一面鏡子,告訴她︰“每當生氣時,請照照鏡子,不要開口說話,只是照照鏡子。” 當她依著去做之後,她吃驚地看到一個這樣的人。她是一位很注重外表的人,所以每次看到鏡中忿怒的樣子都感到很難看。這使她很快便能夠從忿怒中回複過來,有時她還能夠取笑自己的忿怒呢!

  

  我相信時間已差不多了。現在讓我們休息一會,在這短短的休息中,正如我在過去兩天所提到的,請保持正念慢慢走動,保持甯靜,欣賞一下由甯靜所帶來的內心空間。請在數分鍾內回來。

  

  [小休]

  

  坐禅

  

  [坐禅中的導引]

  

  讓我們一起來修習慈心禅。首先以我們的身體來開始。……去感受一下友善、柔和地對待自己時的感受。……

  

  感恩我們有這個身體,我們能運用這個身體來修行。……

  

  你能否視自己爲自己最好的朋友呢?你能夠真正感受到嗎?感覺身體的每一處,整個身心都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感受一下心房的位置。……讓你的心爲自己敞開,像花朵般開放。……

  

  感覺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你能否原諒自己過去的任何過錯呢?……

  

  在原諒自己時,你能否衷心對自己說並感受以下的說話呢?“願自己健康,願自己快樂,願自己平靜,願自己能從苦惱中解脫出來。”……

  

  如果你沒有這類心靈創傷,你可以因你已治愈它們而感到快樂。……

  

  如果別人曾做過一些事情傷害了你,讓我們學習從原諒別人和放下過去之中來治療這些心靈創傷。……

  

  學習放下你背負著的憎恨和敵意。……

  

  你能否想起他們,然後亦這樣祝願他們呢?“願他們健康,願他們快樂,願他們平靜及願他們能從苦惱中解脫出來。”……

  

  在治療我們心靈創傷的時候,願我們感受多些喜悅,多些輕安,更友善地對待自己及別人。……

  

  現在讓我們來隨喜:我們在培育慈心來對待自己;我們在培育慈心來對待別人。……

  

  

  [響磬]

  

  念誦

  

  在我們念誦之前,讓我們感覺一下這佛殿的甯靜及祥和。……

  Buddham saranam gacchami .......

  Dhammam saranam gacchami ......

  Samgham saranam gacchami ......

  Sadhu ......

  Santi ......

  南無釋迦牟尼佛……

  釋迦如來……

  

  [念誦完畢]

  

  願各位健康、快樂、平靜及能從苦惱中解脫出來;願所有衆生健康,願所有衆生快樂,願所有衆生平靜,願所有衆生都能從苦惱中解脫出來。很多謝各位。

  

  

《1998年 慈悲喜舍(一)》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