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事有理,以事來證理,以理來顯事,這樣比較圓滿,家人比較容易相信。倘若看了書還是不相信,也不用氣餒,因爲他們的腦海已經留下種子,時機一到,種子自然會浮出而得到利益,這也是我們出版這類感應錄的原因。
淨土法門是深入淺出,寓理于事的法門。如果希望家人相信善惡報應、叁世因果、六道輪回,並且仰慕極樂世界,發願將來往生淨土,我們就要不惜付出,盡量導引他們,無論是用說故事或鼓勵看書的方式,都會對他們有所啓發。就算當下他們可能沒有信心,但腦海中已有了種子,機緣一到,種子會開花結果,逢緣觸境就會啓發領悟。
感應故事可以印證道理,啓發信心,如果看了經典,沒有看感應事迹,有可能只是將經典的道理當作哲學,無法進入宗教的生活與信仰。所以,因果感應事迹對學佛的人非常重要,否則有可能永遠停留在哲學層面,不能進入信仰的世界。
問:我沒有要提問題,而是想和大家分享我母親往生的事迹。
母親是位典型的傳統女人,她心地善良、熱心助人,從不與人計較,甯可人負她,她定不負人。雖有顆虔誠的心,常到寺廟拜拜,但從未接觸佛法,也不懂得誦經、念佛。
去年(二○○五)九月,母親得了帶狀性疱疹,之後引發嚴重的神經痛,痛到沒辦法吃睡。九月十叁日我帶她去醫院就診,吃了醫生開的止痛藥稍有改善,可是隔天狀況更不好,進了加護病房。母親住院的時候,我在她床頭放了一張西方叁聖像,念佛機二十四小時播放,探病時間也陪著母親念佛,每天念佛回向給母親,希望她病痛減輕,早日康複。
母親因爲這次病痛,才有機緣接觸佛法,而上人也很慈悲的到醫院爲我母親開示。當母親見到上人,馬上雙手合十一直點頭禮敬上人,看來非常欣喜。上人握著母親的手說:「你既然生病,醫療方面就安心的交給醫生,而心靈則托給彌陀,只要稱念佛號,一心向佛,彌陀一定會保護妳。人生是苦的,生老病死誰也免不了,現在有個地方叫做極樂世界,在那兒每個人都非常快樂,沒有病痛之苦,可以來去自如,要什麼有什麼,而且那裏光明燦爛、美侖美奂,只要一心念佛,信靠彌陀,往生後就能去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聽完後,母親就跟著上人念佛。
母親從生病到往生大約六個月,從聆聽佛號開始,慢慢會跟著念,最後變成會和我一起拜佛念佛,甚至發願天天念佛。
有天下午,兒子打電話告訴我說外婆在醫院,情況很危急。我趕到醫院時,醫生正在急救,當時母親的心跳加快,血壓一直下降,又無法自行呼吸,醫生用氧氣罩加壓輸送氧氣,結果胃也受傷出血,後來醫生建議我們可以接回家。
因爲老家在苗栗,半夜我們用救護車送母親回家,沿路一直念佛,母親始終是昏迷狀態。回到家,已是淩晨二點,我們繼續在她身邊念佛,但是當天下午,母親奇迹的醒了。接下來在家的十四天,是我們這些子女真正在照顧母親盡孝道的日子,因爲累、忙,念佛也就斷斷續續。
今年(二○○六)叁月一日晚上,媽媽開始昏迷,血氧一直往下掉,到第二天早上依然昏迷。大哥跟我說,安妮(母親的越籍看護,信仰回教)昨晚夢到有人來看媽媽,媽媽恐怕不行了。我立刻去問看護夢到誰來看母親,是不是長得很恐怖?她說不是!穿得很漂亮,臉很慈祥,然後她看到貼在媽媽床邊的佛像就說:我夢到的人跟這叁尊長得一樣(因爲她是回教徒,對佛教的種種不熟)。我一聽當下就放心了。
那天下午四點半,母親便往生了,走時只是做了幾次深呼吸,非常安祥,感覺上好像在熟睡,一點痛苦也沒有。
母親昏迷時,我們常在她耳邊複誦上人的開示內容,並請她跟著我們一起念佛,且每隔一段時間,又再提醒,直到往生。往生後我們家人及幾位同修幫媽媽助念二十四小時,助念時,發覺她的臉變得好秀氣,臉上的皺紋也沒了,本來張開的嘴也成半閉了,二十四小時淨身時,媽媽的身體比生前更柔軟,深覺佛力不可思議。
後來又從堂姊那兒聽到:她去醫院探病時,看到西方叁聖在床邊守護著母親。我聽了好高興、好感動,因爲由此應證了彌陀的慈悲,母親應已蒙受彌陀的救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南無阿彌陀佛!
答:剛才這個事證有兩個重點:第一,臨終前,外籍看護見到彌陀現前;第二,她的堂姊到醫院探望時,看到西方叁聖在旁保護她的母親。
這兩點事證就可證明經典(理證)所講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衆生攝取不舍。」(《觀經》)「其人臨命終時,佛與聖衆現在其前。」(《小經》)是真實不虛,事理互證。
阿彌陀佛于人臨終時現前,如果被我們的同修或蓮友看到,可能比較缺乏說服力,因爲我們的蓮友們,本來就是念佛人,對教理有深入,對于淨土經中阿彌陀佛的現象也非常清楚,別人一定會以爲只是幻景。但是今天看到的是她們請的外籍看護,而且這位看護是信仰回教,完全沒有佛教、淨土、阿彌陀佛的觀念,結果卻夢到阿彌陀佛(雖然她並不知道夢中看到的是阿彌陀佛,但當她看到西方叁聖圖時,就認出來是阿彌陀佛)。由此可見阿彌陀佛有在這個家庭示現,在「其人臨命終時」,真的現前來保護、等待、接引。這段見證對我們是很大的啓發,很難得!也很值得。
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裏。南無阿彌陀佛!
(講于2006年3月25日)
《乘本願船 登涅槃岸》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