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乘本愿船 登涅槃岸▪P3

  ..续本文上一页望,都能够往生的。

   所以,唯有这个法门是所有修行者最后的希望,最后的安慰。

   我先讲到这里,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问:请问「合掌叉手念『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

   答:这是《观无量寿经》下品上生所说的。是说一个人一生作众恶业,无有惭愧,临终时看到地狱的火烧起来,心中非常恐怖惊慌,就像在大海浮沉,期望有人来救,身边有木头或草根,他都想抓住。

   在那个心情之下,遇到善知识为他解释阿弥陀佛的救度,而且只要他合掌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获得阿弥陀佛的救度。他一听,就非常恳切的合掌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当下地狱之火就消失,阿弥陀佛带着莲花现前。「慰言罪灭我来迎」,安慰地说:「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可说是「火化红莲」,他实时坐上莲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合掌就是叉手,叉手就是合掌,表示他内心的恳切。

   下品下生也是这样的往生。下品下生往生,就能够证明任何人都能够往生。为什么?下品下生之人是五逆十恶谤法,临终才念佛,而且才念了几句佛号。我们是现在就开始念佛直到临终,虽然我们烦恼深、罪障重,但没有像下品下生那么严重的罪业,他都能够往生,我们怎么不能往生呢!

   那些下品下生的人,信、愿、行都非常粗浅,可是他们却能往生,这就表示往生不是靠自己的功行,是因为「南无阿弥陀佛」具足了信、愿、行。只要念佛,阿弥陀佛都会现身来迎。下品生的人临终当下,心中必然六神无主,只有惊慌恐怖。善知识在短短的时间,为他解释名号的意义,他不可能有时间去详细思惟这个道理,可是只要他「恳切」希望能够得救,好像在水中浮沉痛苦的那个人一样,不管是木头也好,大树或大船都好,只要遇到就想抓住。

   不过,这也由于他们过去世的善根成熟,所以临终遇到的是好人;不但是好人,而且是佛门中的善知识。这位善知识所介绍的,不是其它难以解脱的法门,是能够当下解脱的法门;而且不但解脱,还能往生极乐;不但往生极乐得到成佛的无量光寿,而且得到可以广度众生的佛身。

   所以在座的诸位今生能够遇到这个法门,也是宿世有很深的善根,大家要好好珍惜。除了一生专修这个法门不变,也要做一个「奉公守法、为世良民」的世间善人。如果连世间基本的善人德行都做不到,别人一看念佛人竟然是这样,就让人失去学佛的心了!而且也可以反观,如果连基本德行都没有,或是做不到却没有惭愧心,怎么会是一个深信机法的念佛人呢?

   当然,我们都是业障深重的凡夫,虽然念佛,可是念佛的心,小到只有四、五寸的白道而已,而贪欲的心、瞋恨的心、妄想的心,却广大得像无边的大海。但是我们仍然要时时提醒,反观自照,这样自然就会常怀忏悔,心渐渐柔软。另外,也会因为知道像我们这样的人,竟然现生就能够获得弥陀救度,解脱六道生死轮回,而生起感恩的心。

   问:念佛的人遇到家庭、事业、感情或者人际方面的种种苦境、灾难,应该要以什么观念、心态来面对呢?

   答:应以「还债、感恩」的观念来看待。

   佛陀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做者是」。过去行好或做坏,我们已经不记得了,可是检讨我们现世所受是苦是乐,环境是好是坏,就知道过去世是善是恶。所以今生若恶缘逆境多,表示过去有造下欠人的业,这世才有这样的果报,这岂不是在「偿还」吗?

   另外,要有「感恩的心」。今生未学佛便罢,既然有因缘学佛,就要知道即使现在自己正承受着果报,可是这是「重报轻受」;如果不是重报轻受,可能要偿还的更多。所以要「感恩」有这个机缘让我们还债。

   另一方面要想,我们往昔造下的深重罪业,今生今世就会停止,不再继续下去了。因为不管此世所受的果报多或少,都是宿世的重报轻受,之后我们就要往生到极乐世界,永远不必再受业报;他日若再回来,是倒驾慈航,来这里救度众生啊!能有这样的观念,自然就不太会与人计较、愤恨、或争强斗胜,而较能逆来顺受。

   念佛人凡事都应先检讨自己,如果没有过去的因,就没有现在的果;点点滴滴都是自己造成的,没有可怨、可计较的对象。如果能这样想,心就会比较平和,否则一定会不平、不满、计较,是是非非越来越多。

   问:没有修行的时候过着享乐、随心所欲的生活,比较没有烦恼,反而皈依三宝有心要修行之后,事情变得更多。请示法师是什么原因?

   答:有可能是刚才所说的「重报轻受」。我们宿世以来造了杀人、偷盗、邪淫、诽谤的罪业,今生今世就要解脱生死轮回,所以过去的业会全部显现,但那是「重报轻受」。就好像现代的「排毒餐」,吃了以后身体隐藏的病会显发出来,这是一种自然的现象,病显发出来之后就不会有重病了。这是一种可能性。

   另外,也可能是自己造成的。有很多人学佛,可是自己该尽的责任义务,却忽略或放弃了,因而产生负面的作用。譬如有的家庭主妇学佛,早上赶道场,下午赶法会,晚上赶共修,家庭没有好好整理,小孩也没有好好照顾,引起家人的反感,发生冲突,而产生种种的障碍,这种情形自己就要检讨。

   我们学佛,应该让家人也感到愉悦,对佛法产生好感,使他们因为自己学佛的改变,而肯定佛法。如果能这样,不但不会有阻碍,更为自己与家人带来福报,学佛要这样比较圆满。否则,虽然念佛愿生极乐世界,但肉体还存在的时候,生活就会有苦恼。

   问:临终时,如果业障现前要怎么办?

   答:就是刚才所说的,以「还债」、「感恩」的心来对待。

   不过,比较重要的是,平常就要交代家人,甚至白纸黑字写清楚,告诉他们将来自己有病痛时,「小病求医生,大病求往生」,也就是大病或病重时就不要急救了!希望能在安然、平静中断气,请子孙在旁边念佛。如果能事先做这样的安排,不但往生时较没有障碍,而且也能使家人结佛缘、种善根。

   当然,如果真的信受弥陀救度,是现在就往生决定,非关临终的顺或不顺。只是如果有事先交代,临终会比较安然、自在、庄严,子孙晚辈知道长辈的心意,心中也较笃定,而临终者也可减少不必要的急救折磨。所以我们念佛人要如何处理自己的后事,最好先交代家人,并且清楚写下来。

   很多老人家忌讳听到「死」这个字,但我们念佛人不但对「死」字不忌讳,还要面对「它」,这样才可以解决「它」。如果现在不敢面对,要等到将来,恐怕就来不及了。

   所以学佛人,尤其是念佛人,不贪生、不怕死,肉体败坏火化之后,骨头可以磨成粉,也不需要放入骨灰坛或晋塔,可以用洒葬的方式和众生结缘。我们的灵魂不在墓穴、骨灰罐、牌位上,都要去极乐世界了,还看重这些吗?如果执着墓地,就是孤魂野鬼,到时随业受报,那就很悲惨了。

   我们真正的故乡是极乐世界啊!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为我们建设的,都登记我们的名字了!六道是随业受报的地方,或者地狱、饿鬼、畜牲,或者天人,或者人间,在其中辗转轮回。

   我们只是娑婆世间的过客,客人要出门,准备些必须的衣物用品就可以了。所以我们学佛念佛的人,生活就是「简朴」二字──简单朴素。像我的精舍,只有需要看的书、需要换洗的衣服,及使用的几项物品而已。除此以外,不会羡慕、不会收藏,有多的东西就捐出去,东西「能用则用,可省则省」,一样够了就不需要有两样,有旧的就不用新的,要买东西自己带塑料袋去装,吃自助餐自己带筷子,尽量要惜福。如果一个学佛念佛的人,这也要、那也要,有哪一样是可以带到极乐世界去的呢?

   一开始,我就用「国王与乞丐」的譬喻故事来做引言,一般人看到国王都会生起欣羡之心,看到乞丐就避之唯恐不及,可是以佛的眼光来看,不管国王或乞丐,都差别不大。乞丐若是念佛愿生极乐世界,就可确定不久的将来必定成佛,现在已得到无量寿了,如《阿弥陀经》所说的:

  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

   「及其人民」,是指极乐世界的菩萨。极乐世界的菩萨从那里来的?就是从十方世界──包括我们所往生去的。所以我们现在愿生极乐,专念名号,现在就是极乐世界的菩萨之一了。

   问:平常我也会跟家里的人讲世间的轮回、世间的苦,也鼓励家人要念佛,可是我觉得家人对三世轮回的观念几乎没有,总是认为人死后就一了百了。不知道这一部分要怎样才能更善巧的让家人信受?

   答:虽然有跟家里人强调世间善恶报应,有现在世、过去世、未来世的三世因果,而且死了之后还是会继续轮回,但家人还是不相信,其实这是自然的反应。因为你说的是道理,但事实如何呢?他自己看不到,问身边的人,也没有人看到,怎么相信呢?一般人太相信自己眼睛所看到的,觉得眼见耳闻的现象,才是唯一的真实,因此都用世俗的观念,来推论佛经的境界与内容,你刚才说的是一般的现象。

   除非是宿世善根的人,虽然没有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可是他会相信。但这种人毕竟太少了,甚至我本身也不是这种锐利根性的人。也因为这样,所以我们需要举出确实有善恶报应、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典故、事实、见证,给家人知道,让他们做比较,这样家人才可能从稍有观念,宁可信其有,进而到真正的相信。

   所以,有机会要讲因果报应的故事给他们听,拿这方面的书给他们看,像我们出版的「因果丛书」以及《念佛感应录》,都有地狱的报应事迹和极乐世界的感应事迹。有…

《乘本愿船 登涅槃岸》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