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了義明燈 中篇 步上解脫道 脫離輪回海 十一、依持上師 受法入道

  十一、 依持上師 受法入道

  皈依,只是確定了方向。學佛修法要上路,那就必須從上師處接受法教,接受灌頂,獲得關于修法的教授和口訣,並依法修行。

  在金剛乘中,上師是佛法僧和本尊護法的集中體現。一切的聞、思、修和信、願、行無不依持上師之傳授和指導。依持上師便是修習金剛乘的關鍵所在。既然上師這麼重要,那麼如何選擇上師呢

  現代社會假冒僞劣商品泛濫,是否也有假上師呢

  是的,是有不具格甚至專門行騙的假上師。所以懂得如何選擇具格的上師非常重要。

  依止一位上師應該非常慎重。一位具格的上師最起碼得具備如下幾個條件:(1)對經律論和密續注[1]有相當的研學;(2)持有來自具格上師的毫不間斷的清淨傳承;(3)有相當的實際修證成就;(4)有教授和指導弟子修學的實踐經驗,有良好的品格足以爲人師表。然而上述這些條件不是初學者能鑒別的。現錄岡波巴大師“十一種上人之象征或德相”作爲參照。(1)嫉妒和驕慢心微小;(2)貪心微小,安貧知足;(3)不愛裝飾,無有我慢,從不盛氣淩人;(4)無诳詐,不隱藏自己的一切行爲,能善爲觀察,心中不失正念和主張;(5)對善惡報應謹謹慎爲如護己目;(6)于持守顯密諸戒無僞作隱藏;(7)對衆生無分親疏遠近;(8)對行惡之人心不憤怒,能忍能恕;(9)占便宜的事讓給別人,吃虧的事自己承擔;(10)所作所思與世俗之人格格不入。

  在請求關于佛法的開示、傳法和灌頂之前,應觀察好上師是否具格。作爲密乘修行人,一旦從某一位上師處求得傳法和灌頂,甚至只是一段關于佛法的簡短開示,弟子與上師的叁昧耶便自動建立,此後便不可以動搖對上師的信心,毀謗他、再檢查他的品性,或不以忠心和恭敬心對待他。經中說:

  “你一旦聽聞過簡短的開示,

  如果你不尊敬你的上師,

  你將轉生爲狗一百次,

  然後再轉生爲屠夫。”

  一旦如此,你將再也找不到一位圓滿無缺的上師,即使這樣的上師出現在你的面前,你因爲沒有純淨的審視力,你會把他的正品性誤以爲是缺點,就好象提婆達多注[2]認爲佛是有缺點的一樣。今天,大多數人所“富有”的只是惡業而已,我們很難以自己的觀察力真正去了解一個人的品性,我們常常會把好的看成壞的,把壞的看成好的。

  經過上述諸方面的審察,認爲某上師是具格的上師,那麼便可以皈依于他,從聞與思開始並修持前行法。在這一過程中,不斷考察上師,一般需時叁年之久。如果他是具格的,那麼弟子便在這過程中增強了信心。這過程也是上師考察弟子根性的過程。

  在求灌頂後,如果弟子看到上師身上有缺點,應該相信那是自己的惡業在上師身上顯現,此時不應該去責備或抱怨上師的“錯誤”,應該做的是忏悔自己的業障。即使看到上師無惡不作,也應該相信,那是上師度衆生的方便善巧。

  弟子確認上師是具格的,便可求受灌頂。修習正行法。上師也在考查清楚弟子的根性之後給予適合的灌頂。這時師徒關系正式確立,叁昧耶誓約即自然成立。弟子就依照金剛乘的要求依持上師,永不違犯叁昧耶誓約,上師則如法攝受弟子,永不遺棄任何一個弟子。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