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8「國際藏傳佛教研究會未來走向 」
發表者:噶陀仁珍千寶六世˙貝瑪旺晴
地點:中影商業大樓演講廳(原中央日報大樓)
頂禮上師、叁寶!
以衆緣和合而成立國際藏傳佛教研究會(簡稱藏研會),堪布慈囊仁波切、堪布曲尼敦多仁波切、圖登諾布仁波切、噶旺喇嘛及我,五位西藏遊僧的發願爲成立的本因,達欽法王及藏傳佛教諸山長老的祝賀爲本緣,大恩本師釋迦牟尼佛及蓮花生大士的願力、教法爲主要的動力,在衆人的贊揚及掌聲中已經開啓了藏研會,在臺灣的曆史上展開此菩提之道,未來希望走此道的人順步好走,誰是開發此路者不重要,開此路的目的乃爲了保護及推廣無垢清淨的顯密教法。
未來藏研會的邁向
具有豐富的理想,但世事無常故無有定數,任何宗教隨著時代的改變而有不同的發展,以政治、社會及人類變遷等諸因素,宗教也一定隨而變遷,如果無法掌握現代的變遷就無法預測未來的走向。
任何宗教的發展,起始由志同道合幾人的小規模團體,慢慢擴展至家庭、區域,乃至影響國土成爲國教,因此雖然藏研會目前的成員不多、經費有限,但只要和睦團結、英勇無畏、禀持公正、堅守會規且精進努力,短時間內定能有很大的發展。
藏研會以志同道合希望實現發展佛教的夢想而成立,發展過程中不忘記當初的理念、不因利益而變質是行此道的力量,所有會員各守本分、各個努力,理想會落實。
藏研會未來的走向主要有二:一爲保護佛法,二爲推廣佛法。
一、保護佛法
1. 學習顯密、淨守叁律爲根本。
雖然佛教有非常珍貴的經典、教理,但若不深入經藏就不會知道佛法的優點
所說的功德、利益、殊勝等對生活及精神不會産生提升的作用,信心將退失,乃至放棄這個宗教信仰。以叁門放任、沒有淨守戒律,結果爲道德日衰、觸犯國法、逐漸遠離傳法師,因此加強學習及堅守戒律,這是保護佛法的不二法門。
2. 尊重國法
任一傳教者不論在世界各地的那個角落傳法,方式、行爲等都應符合該國的法律。
3. 不涉政治
佛法廣大無邊、法門無量,不論職業、種族、性別、貴賤等都有可渡化的方法、學習的法門,因此政治人能學習佛法,但不能將政治帶到佛法上使佛法成爲政治的工具。而使政局安定、社會合諧、官民和睦等,皆爲佛教徒的責任、利益衆生的一種法門,也是佛法存在的附帶物。但若要佛法長久于世、法脈永續,即要遠離政治。
4. 製定訓練
欲維持傳統的佛教,必須在專門的單位學習及訓練,弘法的道場及專精學習的學院應區隔,不論佛學院或閉關的道場均需有定期的學習及實修,此固定期間的專業訓練未完成前不得弘法。如此的夢想若落實,佛教之教理、實修法門、藝術等得以保存。
5. 當前之務
藏研會現在剛成立,很多的理想尚無法實踐,期望各學會多多對有佛法基礎的信衆介紹藏傳佛教學習及修行的方法,利用寒、暑假等方便時間讓信衆體驗修學的精神,鼓勵初學者們閱讀諸佛菩薩及高僧大德的傳記及教言、推動研討會等。
二、推廣佛法
1. 弘法對象
推廣佛法的方法必要多元化,古代修學佛法者大部份爲出家衆,在家衆爲少數,以性別而言多數爲男衆,實修的大部份爲年長者,場所固定于寺院,對象爲皈依的佛教徒,修學方法爲師徒關系,所學法門爲修福忏罪。
以現今社會,居士多于僧衆,小寺院的僧衆人數不足。以有自由選擇的關系,學習的人由高中、大學乃至社會各階人士,而以女衆爲多數。法會的場所,歐美及臺灣等地大部份在城市的公寓內。
學習的人也不一定是皈依的佛教徒,有些以哲學、藝術等角度作研究,法師與信衆間的關系也不一定爲師徒,可能是朋友或合作一起推動慈善如美國的慈濟般。有些學習的目的爲喜好佛門的心理學及藝術,不一定是爲追求解脫、證得菩提。
2. 弘法多元化
隨著社會變遷、民族融合,現今宗教神秘面透明化,佛教成爲世界化,世界各地的民俗也影響佛教的弘揚方法,學習佛法的人兩極化,因此指導虔修佛學者依次第深入學習與未皈依者研讀佛法,此兩種方法要同時推動。
不具信仰的人研究佛法,不一定能在開始即接受佛法嚴格的戒律,要以善巧方便的方法帶入菩提道,世尊慈悲,法門無量,沒有不能適用的問題。
由兒童佛學、青年讀經到成年修學等,佛法必要到達社會各階層,在此多元化弘法的時期,僧衆的學習及道德素養不能忽略,若爲了符合世俗致使傳統修學沒落,實爲因小失大。
3. 弘法方式
在一位信心堅定的佛教徒前,佛法爲精神支柱,能讓衆生獲得解脫成佛。對沒有信仰的人,佛法只是種知識、文化,因此傳授佛法不能只有講經說論,其它如透過唐卡展覽、金剛舞表演、梵貝、唱誦、工巧、醫學、慈善、環保等種種方法傳達。現今科技發達,透過電視、網路、廣播、印刷等方式推廣,特別印刷對佛教的保存、延續及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4. 當務之急
翻譯出書、網路弘法、定期研討叁項爲藏研會當務之急、首要進行的事情。
韓愈說:「一時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因此臺上的講經說法,時間是短暫、影響有限,各人了解的佛法及研討佛法的內容編輯成書留給後世爲藏研會一項重要的工作。
印書布施之舉,臺灣可說是世界第一,但于坊間藏傳佛教的書籍非常有限,除了各學會依自己的力量出刊外,無專屬的翻譯單位,對此問題應重視。網路弘法由網頁開始,自不分教派高僧大德的講經開始,各佛教曆史文化的介紹部份,希望很快呈現于諸位眼前。
結 語
愛因斯坦曾說:「科學是偉大的,但它不夠來解決人生的問題,任何偉大科學家的貢獻都比不上一個人,這個人就是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因此符合科學及能使世界和平的宗教是佛教,佛教的教、證二法留在世界上會帶給衆生安樂。
保護佛法,不是爲宗教而是爲衆生。弘揚推廣佛法不是爲了自己的利益,是爲了人類能禁惡行善而盡力。
佛教弘傳二千五百年間以慈悲教育感化衆生,從未出現過爲了教法而戰爭,佛教是世界上所有宗教最符合人類需求的法門,藏研會爲了滿衆生願,以適合衆生的方式推廣是必然。不管在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弘揚佛法,都不能離開佛法根本的教育—出離心、菩提心、緣起性空的見地。
弘揚佛法需勇猛精進,回教徒能以生命保護其宗教,錫克教及天主教徒等付出財物奉獻教會以推廣,雖然教理及方法與佛教不同,但他們對教派堅定的信心值得敬佩及學習,希望所有會員及有緣者擇善共襄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