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二十一卷▪P7

  ..續本文上一頁所說,地獄鬼畜,人及神仙,天洎修羅;精細研究,升沈往返,若因若果,不出虛妄情想而已。皆是下:即指妄因妄果。昏沈惑也,有爲業也,無非隨妄想以受生,隨妄業以受報苦也;即所謂惑、業、苦叁,如惡叉聚也。于妙圓明下:欲明其妄,先舉其真,以反顯之。空有不羁曰妙,本來周遍曰圓,無所障蔽曰明,無作無爲,本有真心;此七趣,皆如空華;以虛空喻真心,以狂華喻七趣;空原無華,病目妄見。原無所著下叁句:正當見華時,當處出生,隨處滅盡,豈有著落耶?是知七趣,但一虛妄名相而已,更無根本頭緒,可研究也。《指掌疏》雲:前阿難問雲:此道爲複本來自有,爲是衆生妄習生起?今雲妄想受生,妄想隨業,是答以妄習生起也。又雲:但一虛妄,更無根緒,是答以非本來有也。

  辛二 指病深根

  阿難!此等衆生,不識本心,受此輪回,經無量劫,不得真淨,皆由隨順,殺、盜、淫故。反此叁種,又則出生,無殺、盜、淫,有名鬼倫,無名天趣,有無相傾,起輪回性。

  溫陵曰:前問妙心遍圓,何有獄鬼,人天等道?故此結示,由殺、盜、淫叁爲根本也。《正脈》雲:上言更無根緒,而此又指病根者;蓋妄雖無體,起固無因,而妄理相應,續非無故,故複指也。阿難!此等七趣,一切衆生:據前阿難疑雲:佛體真實,雲何複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今如來以不識本心等釋之;本心者,本有妙明真心,亦即佛體真實,由不識佛體真實,故受此七趣輪回,經無量劫,惡道固爲不淨,而善道淨亦非真,以思惑種子,眠伏藏識之中,伏而不斷,故非真淨也。又不識即惑道,受此輪回,即業苦二道。皆由下:申明隨業,言所以不得真淨者,皆由隨順殺盜淫故,則成叁惡;反此叁種者,知其爲惡道之因,而欲違之也。又則出生,無殺、盜、淫,則成四善,叁惡固非可隨,四善亦當舍離,以同爲系縛叁界之根本也。有名鬼倫,無名天趣者:有則成叁惡,墮落叁途,地獄亦餓鬼之倫類也。無則成四善,得生四善道。今名天趣,以天趣,攝仙人阿修羅故。 有無相傾,起輪回性者:傾者奪也,奪有成無,從下升上,則成四善道;奪無成有,從上墜下,則成叁惡道。由是互奪不已,顛倒輪回,譬如井輪之高下,無有休息,故稱輪回性;是有爲生滅性故。

  辛叁 定藥能除

  若得妙發,叁摩提者,則妙常寂,有無二無,無二亦滅,尚無不殺、不偷、不淫,雲何更隨殺盜淫事?

  此勸修大定。以定藥能除病之深根。若得妙發叁摩提者:指妙耳門圓通也。從妙理發妙智,依妙智照妙理,即反聞聞自性,背塵合覺也。叁摩提,本經佛告阿難,有叁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萬行,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此勸修大定也。妙常寂者:聞性叁種德相,無七趣之系縛曰妙,無七趣之生滅曰常,無七趣之流轉曰寂,但能反聞如是聞性,則有之叁惡,無之四善,二俱無有,故雲有無二無。此則迥超凡外分段生死,先得人空,證有余涅槃,而出叁界矣。若能將無二之性,亦皆銷滅,正所謂斷性亦無,故雲無二亦滅。此則迥超權小變易生死,乃空性圓明,成法解脫,以至俱空不生,證無余涅槃,安住首楞嚴大定矣!當此之時,尚無權小不殺、不偷、不淫,雲何更隨凡外,作殺、盜、淫之事乎?是正道尚不屑爲,況邪道豈肯爲之耶?初藥病雙舉竟。

  庚二 同別俱妄

  阿難!不斷叁業,各各有私,因各各私,衆私同分,非無定處,自妄發生,生妄無因,無可尋究。

  此正答前問地獄,爲有定處,爲複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前阿難,但問地獄受果時,同受耶?私受耶?此通結七趣也。叁業即殺、盜、淫,由不斷此叁種惡業,則各各有私造別業,因各各有私造別業,在衆私同分之中,非無定處,即別業同報也。此前二句:佛結答造業各私也。次叁句:結答受報,有同分地也。後叁句:總結畢究虛妄也。而言七趣果報,但由一念妄動而發生,並非心外。妄之一字,即指最初一念生相無明,無明本空,如前所雲,妄性無體,非有所依,故曰生妄無因,無可追尋窮究,如虛空華,本無所有也。

  庚叁 正勸須除

  汝勖修行,欲得菩提,要除叁惑。不盡叁惑,縱得神通,皆是世間有爲功用,習氣不滅,落于魔道。

  此正勸須除叁惑。勖是勉也,汝勉力真實修行。欲得無上菩提者,要漸次伏斷叁惑,即殺、盜、淫,因迷惑不了,是輪回根本,故即名爲惑。不但只除叁惡之有,亦複更除四善之無,是謂有無二無也,又不止此,甚至無二亦滅,無二之性,亦複滅除,此即斷性亦無也。 不盡叁惑,但除世惡,而不除世善,則對待不盡,至若善惡皆除,而斷性存在,猶未盡叁惑種子,縱以禅定之力,得發相似神通,亦不能超出世間,成就無作妙力,究竟皆是世間有爲功用,有漏而已。習氣不滅,對境複發,縱能上升,終必落于天魔外道。

  雖欲除妄,倍加虛僞,如來說爲,可哀憐者,汝妄自造,非菩提咎。

  此承接上文,既落天魔外道,雖欲修習,銷除虛妄,倍加虛僞。《寶鏡疏》雲:以凡夫天人,不達真修,向外求心,已是虛僞。而況外道天魔全無正念,而欲除妄者,正是以暴易暴,以妄除妄,則虛僞中,更加一倍虛僞者矣。以故如來說此七趣,真爲可哀而可憐者也。 《正脈疏》雲:倍加虛僞者,如各自謂得無上道,實假世智以妄研,乘神通而造業,違遠圓通,背涅槃城,枉費功力,翻成惡因,故如來深憫之也。 且汝前問,佛體真實。雲何複有人天等道者,故答之曰:汝妄自造,非菩提咎。故明現前種種諸妄,皆由汝自心所造,實非菩提之過咎;菩提即佛體也。叁結妄勸離竟。

  己四 判決邪正

  作是說者,名爲正說;若他說者,即魔王說。

  若使能作是說,勸人欲得菩提,要盡除叁惑者,此人即是代佛宣揚,名爲正說。若贊歎殺、盜、淫,不礙真修,無須斷絕,此人即是魔王之邪說矣!亟宜著眼辨識,勿爲所惑。古德雲:修禅不持戒,即是魔羅業,以妄修于妄,真實可憐憫。是知我正說經畢,重說七趣,不但叁惡當斷,縱使四善,亦複要離,是以戒助定而已。大科談七趣勸離,以警淹留竟。

  楞嚴經講義第二十一卷終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二十一卷》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