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十八卷▪P5

  ..續本文上一頁

  此求身後往生。命終者,前陰已壞,後陰未成也。隨願往生十方諸佛淨土,以持咒功力,得滿所願。決定不生邊地下賤,邊地下賤,尚且不生,何況地獄餓鬼等,雜形異報耶?《指掌疏》雲:《大悲經》雲:誦持大悲神咒,若不生諸佛國者,我誓不成正覺。蓋彼兼菩薩願力,此兼諸佛心力,以此咒是諸佛心咒,持此咒者,必爲諸佛護念故。初約衆生以顯各益竟。

  辰二 約國土以顯普益 分叁 巳初 諸難消除 二 兆民豐樂 叁 惡星不現 今初

  阿難!若諸國土,州縣聚落,饑荒疫疠,或複刀兵,賊難鬥诤,兼余一切,厄難之地。

  此正顯此咒,能護國安民,轉凶爲吉也。若諸一國領土之內,州縣者國土之分治;聚落者,人煙聚集之村落,此又爲州縣所轄也。饑荒者:即五谷草菜不生,爲饑馑難;疫疠者:疠乃四時不正之氣,人得之而成疾疫,爲疫疠難;刀兵者:邊疆不靖;賊難者:家國不甯;鬥诤者:群小爲亂,皆刀兵難也。兼余一切厄難之地者:如久雨爲患,旱魃成災,蝗蟲肆虐,風雹時至,凡有損于衆生者皆是。

  寫此神咒,安城四門,並諸支提,或脫阇上,令其國土,所有衆生,奉迎斯咒,禮拜恭敬,一心供養,令其人民,各各身佩,或各各安所居宅地,一切災厄,悉皆銷滅。

  寫此神咒,安城四門:衆人往來,必經之處。並諸支提:此雲可供養處,即清淨佛刹之都稱。或脫阇上,脫阇此雲幢,如尊勝幢,陀羅尼幢之類。令其國土,所有衆生,禮拜恭敬。皆同一心,至誠供養。令其人民,各各身上,佩帶此咒,或各各安供于而居宅地;一切災害危厄之事,悉皆銷滅,自可化暴戾爲祥和也。

  巳二 兆民豐樂

  阿難!在在處處,國土衆生,隨有此咒,天龍歡喜,風雨順時。五谷豐殷,兆庶安樂。

  隨在隨處,國土所有衆生,皆宜有咒,隨有此咒之地方,能信受奉持,方感天龍歡喜,則風雨順時。如古之盛時,五風十雨也。由是則五谷收成,必豐盛而殷實也。兆,十億爲兆;庶,衆也,儒典以民爲庶。今雲兆庶者,即指民衆之多,非局定數也。安樂者,謂各安居樂業也。

  巳叁 惡星不現

  亦複能鎮,一切惡星,隨方變怪,災障不起,人無橫夭,杻械枷銷,不著其身,晝夜安眠,常無惡夢。

  鎮者壓也,以此神咒,亦複能鎮壓一切惡星。星各有方,故曰隨方。變怪者,反常曰變,異余曰怪,如前彗孛飛流,隨其所感之方而現;彼國衆生,本所不見,亦複不聞;蓋人事作于下,天道應乎上,然變怪既已不興,災障自然不起。災不起,則各盡天年,故曰人無橫夭;障不起,則相安無事,故杻械枷鎖,不著其身。晝夜安眠,常無惡夢者:晝爲覺時,夜爲臥時,安眠者,無有夢想也,謂災障既無,自然臥安覺安,夢想亦安矣!

  阿難!是娑婆界,有八萬四千,災變惡星,二十八大惡星,而爲上首;複有八大惡星,以爲其主。作種種形,出現世時,能生衆生種種災異。

  娑婆界者,五濁惡世,故有惡星,淨土無之。八萬四千者,乃周列宿之總數,乃應衆生煩惱之數。災變惡星者,惡不自惡,因災而變,故雲災變惡星。二十八者,爲四方之經,八大星者,爲循經之緯也。二十八星,佛經世典,大同小異,如東方七星,依《孔雀》,謂:昴、畢、觜、參、井、鬼、柳。而世典,則角、亢、氐、房、心、尾、箕也。南方七星,依《孔雀》,謂:星、張、翼、轸、角、亢、氐。而世典,則井、鬼、柳、星、張、翼、轸也。西方七星,依《孔雀》,謂:房、心、尾,箕、鬥、牛、女。而世典,則奎、婁、胃、昴、畢、參、觜也。北方七星,依《孔雀》,謂:虛、危、室、壁、奎、婁、胃。而世典,則鬥、牛、女、虛、危、室、壁也。或《孔雀》約災變,而世典約常度;言地方清甯,則四七各住本位,若災難將起,則四七遞互交錯,能統領八萬四千,而爲上首。複有八大惡星。長水謂:金、木、水、火、土、羅侯、計都、彗,有謂五星與羅、計、孛也。以爲其主者:以爲八萬四千之主,二十八大惡星。以爲其帥,上列天象,下應人事,順則爲福應,逆則爲災應。儒書所謂惠迪吉,從逆凶,作種種形,或商羊舞水,石燕飛風,如爲小兒,幻出歌謠等。出現世時,能生一切衆生種種患變災異,非常不測之事。

  有此咒地,悉皆消滅。十二由旬,成結界地,諸惡災祥,永不能入。

  溫陵曰:以咒力葉乎百順,故惡變悉滅于天,災祥不入其境。 有此秘咒之地,則能反凶爲吉,所有災象,悉皆消滅。由旬者,正雲踰善那,此雲合,猶此之驿站也。乃輪王巡狩,一停之舍。由旬有叁種:大者八十裏,中者六十裏,小者四十裏。成結界地者:百靈呵護。諸惡災祥,永不能入:祥者,吉凶之先兆也;災祥當是凶兆,不取吉祥之義。二詳伸護生助道以出由竟。

  寅叁 承明行人必證以結勸 分四 卯初 保護安隱 二 遠離魔冤 叁 不犯四過 四 必得心通 今初

  是故如來,宣示此咒,于未來世,保護初學,諸修行者,入叁摩地,身心泰然,得大安隱。

  承上持咒,能獲如上種種利益,由是之故,如來宣示此咒,留于未來之世,保護初心修學。而不言現在者,以現在佛世,魔不得便,故而不言。久修者,以久修之士,有力降魔故。入叁摩地者:以從耳根圓通,入正定者。身心泰然;內外身心,解脫自在,得大安隱也。

  卯二 遠離魔冤

  更無一切,諸魔鬼神,及無始來,冤橫宿殃,舊業陳債,來相惱害。

  更無一切者:神咒保護之力。諸魔鬼神:如後陰魔中說。及無始劫而來,冤對橫禍之宿殃,陳舊未了之業債,來相惱害身心,令叁摩不成也。

  卯叁 不犯四過

  汝及衆中,諸有學人,及未來世,諸修行者,依我壇場,如法持戒,所受戒主,逢清淨僧,持此咒心,不生疑悔。

  汝及衆中,諸有學人:指叁果以前之衆。及未來世,諸修行者:未來尚資保護,現會益當信受,依我壇場,所定儀軌,如法持戒,皎如冰霜。所受戒主,逢清淨僧,持此咒心,不生疑悔。《正脈》雲:不犯四過,一壇差,二戒缺,叁師穢,四疑悔,犯一則難現生取證,惟種遠因而已。

  卯四 必得心通

  是善男子,于此父母,所生之身,不得心通,十方如來,便爲妄語。

  是善男子,不犯四過,于此父母,現前所生五蘊之身,不待後身,若不能得心地,明了藏心,以獲圓通者,則十方如來,所說之法,便爲妄語。《指掌疏》雲:心通者,即是心地開通,果能如上所說,不犯四過,自然心地開通;設或自力未充,亦必蒙佛現助。如前略示定慧雲:我自現身,至其人前,摩頂安慰,令其開悟是也。 余謂設或自力現證,必得圓解大開;如前叁七定後雲:端坐安居,經一百日,有利根者,不起于座,得須陀洹果。既證初果,能斷見惑,如阿難位居初果,于本經叁卷畢,大開圓解,謂不曆僧祇獲法身,即使其身心聖果未成,決定自知成佛不謬矣!設或心精通吻,決定必得宿命,如前圓證通明雲:是人應時,心能記憶,八萬四千恒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矣。二備彰威力竟。並前大科,二如來重說竟。

  壬叁 會衆願護 分二 癸初 外衆護持 二 內聖護持 癸初分五 子初 金剛力士衆 二 兩天統尊衆 叁 八部統尊衆 四 照臨主宰衆 五 地祗天神衆 今初

  說是語已。會中無量百千金剛,一時佛前。合掌頂禮,而白佛言:如佛所說,我當誠心,保護如是修菩提者。

  金剛者:即手執金剛杵,乃力士衆也。無量百千,極言其多也。一時佛前,合掌頂禮,而白佛言:如佛所說神咒,有如是利益;我當至誠,保佑護持,如是修菩提者:謂修耳根圓通,乃得菩提之正定,由護咒所以護人,亦藏王眷屬之類,非是後文之菩薩也。

  子二 兩天統尊衆

  爾時梵王,並天帝釋,四天大王,亦于佛前,同時頂禮,而白佛言:審有如,是修學善人,我當盡心,至誠保護,令其一生,所作如願。

  梵釋二天統尊,四天王爲帝釋外臣,亦于佛前同時頂禮,而白佛言:審有,果有也。如是持咒修學耳根圓通者,即爲純善之人,我當盡心至誠保持衛護,令其一生之中,凡有所作,悉皆如願也。《指掌疏》雲:一生所作如願者:即于現身圓滿菩提,所謂不曆僧祗獲法身也。《正脈》雲:一生如願謂令現生取證,及心通也。此入理悉檀。若作事事如願,即余叁悉檀矣。

  子叁 八部統尊衆

  複有無量,藥叉大將,諸羅刹王,富單那王,鸠槃茶王,毗舍遮王,頻那夜迦,諸大鬼王,及諸鬼帥,亦于佛前,合掌頂禮,我亦誓願,護持是人,令菩提心,速得圓滿。

  此曰大將、曰王,皆統尊之義。亦于佛前頂禮,而發誓願,護持是誦咒修習之人。令菩提心速得圓滿者:上求佛道之心,速得圓滿成就也。

  子四 照臨主宰衆

  複有無量,日月天子,雨師、雲師、雷師、並電伯等,年歲巡官,諸星眷屬,亦于會中,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亦保護是修行人,安立道場,得無所畏。

  日月爲世界照臨之主,一四天下,一對日月,故雲無量。風、雨、雲、雷而稱師者,電稱伯者:長也,即統尊之號。年歲巡官者:即司年值歲,監察人間所有善惡之巡官,如十二宮神之類。亦于會中,頂禮佛足,而白佛言:見賢思齊,亦願保護是修行耳根圓通之人。安立楞嚴道場,令其克期取證,心安如海,得無所畏也。

  子五 地祗天神衆

  複有無量,山神、海神,一切土地,水、陸、空行,萬物精只。並風神王,無色界天,于如來前,同時稽首,而白佛言:我亦保護是修行人,得成菩提,永無魔事。

  複有無量山神,即主山神,如五嶽之類;水神,即主水神,如四渎之類;土地,即主地神,如堅牢地神之類。水陸空行者:此舉叁居,以該一切神祇也。萬物精靈者:如藥草樹林,苗稼神等。以上乃有形之類,下屬無形之類。風神王:即主風神也;無色界天:即四空天也。于如來前,同時稽首,而白佛言:或雲風神王,無色界天,憑何稽首?答:舜若多神,如來光中,映令暫現,亦得受樂。如《涅槃》雲:非想等天若無色者,雲何得有去來進止?《阿含》雲:舍利弗滅,無色界天,淚下如雨,是皆顯其無粗色,有細色也。故《中陰經》雲:無色界天,禮拜世尊,則今之稽首,即禮拜也。我亦保護,是修行人,得成無上菩提,中間永無魔事。初外衆護持竟。

  癸二 內聖護持 分二 子初 顯本久護 二 正明護持 今初

  爾時。八萬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剛藏王菩薩。在大會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此明內聖,金剛藏王菩薩,發願護咒。《正脈》雲:證究竟堅固之理,故稱金剛;秘迹護持,故稱藏;慈威特勝,折攝並行,故稱王。菩薩是其常儀,降魔則現持杵忿怒金剛之相。 《寶鏡疏》雲:金剛藏王者,依究竟堅固,如來藏心,全體大用,以立名也。蓋首楞嚴定,亦名金剛叁昧,所以地上菩薩,破除無明,皆用金剛正智,以其根本無明,最細最堅,若非金剛正智,則不能破故。此咒心亦稱金剛者,以從如來金剛心內,所流出也。故能除宿障,破無明,翻轉塵勞,而成護法,即有八萬四千,金剛正智,常隨守護也。

  世尊!如我等輩,所修功業,久成菩提,不取涅槃,常隨此咒。救護末世,修叁摩地,正修行者。

  世尊!如我等輩,指同行菩薩,所修功業,曆位斷證久矣!當成菩提,現在不取菩提,而證涅槃,而實圓住叁秘密藏,常隨此咒,救護末世,修叁摩提,指修習圓通之人。正修行者:謂持戒誦咒,方得遠魔離障,爲正修行。此表其不舍衆生,帶果行因,以酬護生之本願也。

  子二 正明護持

  世尊!如是修心,求正定人,若在道場,及余經行,乃至散心,遊戲聚落。我等徒衆,常當隨從,侍衛此人。

  世尊!如是修心,修叁摩提,求得楞嚴正定之人,若使在道場靜坐,專修反聞工夫。及于余處經行,持誦秘密咒心,此是正定聚者;乃至散心,遊戲聚落,謂欲求正定,不能攝心,乃至散心,雖然散心,不忘誦咒,此是不定聚者;閑遊嬉戲,于人煙集聚,村落之中,此是邪定聚者;我等徒衆,指所統領眷屬。如前雲:一一菩薩,皆有諸金剛衆,而爲眷屬是也。又前雲:設有衆生,于散亂心,此不定聚也;非叁摩地,此邪定聚也。心憶口持,是金剛王,常隨于彼,何況決定菩提心者,此正定聚也。此則直言俱護耳,故曰常當隨從侍衛此人,亦顯爲法爲人之深心也。

  縱令魔王,大自在天,求其方便,終不可得。諸小鬼神,去此善人,十由旬外;除彼發心,樂修禅者。

  縱令魔王:欲界頂天;大自在天:即色界頂天。摩醯首羅天王,叁目八臂、騎白牛,執白拂。此二魔王天,貪戀塵勞,惱亂正修。求其方便,終不可得者:無隙可乘也,有菩薩救護故。諸小鬼神者:指魔民魔女等,去者離也,離此善人,十由旬外;前雲,有此咒地,十二由旬,成結界地。除彼發心,樂修禅者:諸魔鬼神,亦有發菩提心,好樂修禅之者,願隨行人,親近修習,故不袪除,准許隨從也。

  世尊!如是惡魔,若魔眷屬,欲來侵擾,是善人者,我以寶杵,殒碎其首,猶如微塵;恒令此人,所作如願。

  世尊!如是惡魔:指上二魔王天,常欲惱害正修,故以惡魔稱之。若魔眷屬:指上諸小鬼神,是其伴侶,故以眷屬稱之。欲來侵惱擾害,修叁摩提之善人者:我以寶杵,殒碎其首,猶如微塵:殒滅也,寶杵擬之,其首即碎,不待觸擊也。恒令此人,所作如願者:恒者常也,常時救護此人,凡所修爲,悉皆如意,離諸障難,故雲如願也。 《指掌疏》雲:問:菩薩以慈悲爲本,十重以殺戒爲先,況複四種明誨,言猶在耳,遽發是願,應爲佛呵,若果杵碎其首,犯殺違慈,其如菩薩行何?答:如父母之于兒女,笑罵皆爲教道,菩薩之于衆生,折攝俱屬拔濟。故孤山雲:若涅槃殺闡提,仙預誅淨行,皆住無緣慈,得一子地,乃能如是。是知此之杵碎其首,本無嗔怒,而其恒令如願,亦非喜愛;必以如是之人,乃可發如是願,如來不呵,非爲無故,幸勿以大鵬比?鷃也。

  《正脈》雲:自初華屋請修,以至此文,當爲巧修正助周。夫二修雖皆最初方便,而耳門深入、是爲正修,而道場持咒,皆爲助行。是知方便修人,自分利鈍二根。根稍利者,固不必道場等助,而自脫纏以入圓通,如阿難是也。根稍鈍,而不能促入者,方用後門助之。問:“此既一周,何無證悟之人?”答:“證悟在正行之末,此但助行,故無證悟。其于經題,四實法中,正屬修證了義耳”。辛二重請神咒竟。並上大科冥授以選本根竟。再並前正宗大科,己叁說叁摩修法,令從耳根一門深入竟。巧修正助周

  楞嚴經講義第十八卷終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十八卷》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