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十五卷▪P7

  ..續本文上一頁十七歲祖母逝世,十八歲欲出家爲僧,爲叔父所覺,不許。至十九,方入佛門,二十歲,受具足戒,即出外參學。廿四歲,聽通智老法師,講《楞嚴經》即發願爲法師,以利生爲事業,弘法作家務,弘揚《楞嚴》大法,令得久住世間,前曾創辦圓明《楞嚴》專宗學院,赤本此志願也。

  十叁者,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空如來藏,承順十方,微塵如來,秘密法門,受領無失,能令法界無子衆生,欲求女者,誕生端正,福德柔順,衆人愛敬,有相之女。

  此應求女無畏。《指掌》雲:男承內嗣,女結外親,有男無女,亦非全美。故半子亦有求者。《法華普門品》。約女人欲求生女,以是同類爲親,故欲求之;求之之法,亦不外禮拜供養而已。 六根圓通:圓者圓融,六根互相爲用,隨舉一根,皆具見、聞、嗅、嘗、覺、知。通者通達,六根根隔無礙。圓通二字,貫下諸句。由通達故,明照無二,六根靈明照用,無二無別,所以立大圓鏡,能承順十方,微塵如來,一切秘密法門。由圓融故,含十方界,而能含裹十方,諸佛世界,所以立空如來藏,能領受諸佛法門,大小權實,完全無失。《正脈》雲:承順即坤儀柔德,受領即閨門能事,故能應求女也。 能令法界,無子衆生,欲求女者:大士以此自在妙力,加被衆生,能令法界,無有女子之衆生,欲求生女者,果能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得誕生,端正福德,柔順之女,外則品貌端正,窈窕莊重,則有福;內則性情柔順,貞靜幽娴,則有德。有福衆人見之生愛,有德衆人見之生敬,有相即福相與德相也。若但端正,而不柔順,則可愛,而不可敬;若但柔順,而不端正,則可敬,而不可愛,福德二字,福字連上,德字連下,福德兼備,故得衆人愛敬,則求女無畏矣!叁二求無畏竟。

  午四 持名無畏

  十四者:此叁千大千世界,百億日月,現住世間。諸法王子,有六十二恒河沙數,修法垂範,教化衆生,隨順衆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

  此明持名無畏。以但持觀世音菩薩名,不持諸菩薩名,恐一名不及多名,而生怖畏也。此叁千大千世界:指娑婆世界,共有百億須彌山,百億日月,百億四天下。現住世間:即現住叁界六道,隨類化身,乘願利生;諸法王子,有六十二恒河沙數之多,此爲聖人現量,所知所見。 修法垂範下:顯諸法王子,行化不一,有修實行,自利之法,亦可垂範衆生,以爲衆生模範。教化衆生者:有修權行利他之法,隨順衆生根性,示現四攝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用方便權智者,各各則有不同。

  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然後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能令衆生,持我名號,與彼共持六十二恒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

  此明一名能敵多名。其故何也?由我所得耳根圓通,即是圓通本根。本根有二義:一、爲娑婆本利之根,欲取叁摩提,實以聞中入。二、爲諸圓通中之本根,此是微塵佛,一路涅槃門。上但標名,下出體相;謂此圓通本根,發自妙耳門之中。耳門所以稱妙者,即古觀世音佛,所授從聞、思、修之法,依根中聞性,不生不滅之妙理,起反聞照性之妙智,照破五陰,解除六結,生滅既滅,寂滅現前,證圓通體,發自在用。 然後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者:然後稱體起用,應化無方,身之微妙也;鑒機不謬,心之微妙也。含容、指妙心,謂心含十方,無量世界衆生;周遍、指妙身,謂身遍聖、凡、染、淨十界。故能令衆生,持我觀世音一名,與彼共持六十二恒河沙數諸法王子名號,二人福德,正等無有別異也。

  世尊!我一名號,與彼衆多名號無異;由我修習,得真圓通。

  《指掌》雲:一名多名,單持共持,以二人之行迹論之,有類霄壞;以二人之福德論之,不異絲毫。其故何也?大士曰:單持我一名號,與彼共持衆多名號,福德無異,則持名無畏矣!此實由我修習耳門叁昧,乃得真實圓通故也。以具足圓通常叁真實,故能超二十四聖而獨妙,當敵諸法王子以勿疑矣!觀後二句,菩薩密意,已將諸聖圓通,選己爲獨最也。後佛敕文殊更選者,爲不了佛與觀音密意者,添此葛藤也。二條陳無畏竟。

  巳叁 結名顯益

  是名十四施無畏力,福備衆生。

  此結名。前總標文雲:“令諸衆生,于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是即指上十四種,乃名十四施無畏力。菩薩以身心爲能施,無畏力爲所施,十四種衆生、是受施者。菩薩叁輪體空,不住于相,無能施之身心,無所施之無畏力,無受施之衆生,生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故能周遍普及十方衆生,令得離苦受益也。 以上十四種衆生,機遍十方,八難衆生,身罹苦難,畏其性命不保,但能持聖號,即蒙大士以無畏力,福德周備,而全性命。叁毒衆生,惑業深重,畏其將來墮落,但能持聖號,即蒙大士以無畏力,福德周備,令得離毒。二求衆生,無有後嗣,畏其老死無靠,但能持聖號,即蒙大士以無畏力,福德周備,令生男女。持名衆生,持念一名,畏其福德缺少,但能得一心,即蒙大士以無畏力,福德周備,令等無異。故十方世界衆生,皆稱觀世音爲施無畏菩薩也。辰二十四無畏竟。

  楞嚴經講義第十五卷終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十五卷》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