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十二卷▪P6

  ..續本文上一頁屋之門,則修證有憑,不至錯入歧路矣!故摩頂動界,感現諸佛同以證信。

  以閻浮檀,紫金光手,摩阿難頂,即時十方,普佛世界,六種震動。

  先則摩頂安慰,表授無上頂法。即時十方諸佛世界,由佛威神所感,同時六種震動。形則動、湧、起,聲則震、吼、擊,以表六結將解。

  卯二 諸佛放光灌頂

  微塵如來,住世界者,各有寶光,從其頂出。

  寶表圓湛不生滅心之體性,光表稱體所起之妙用,即諸根圓拔,內瑩發光,光從頂出,表最勝最妙之法。

  其光同時,于彼世界,來只陀林,灌如來頂。是諸大衆,得未曾有!

  上叁句,諸佛頂光,同在一時,于彼十方世界,來此只陀林中,灌釋迦如來之頂。表此頂法,諸佛共證,所謂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是諸大衆,于所表之法,雖複未明,于所現之瑞,亦複罕見,故曰得未曾有!

  卯叁 聞佛同音告示

  于是阿難,及諸大衆,俱聞十方,微塵如來,異口同音,告阿難言:

  阿難大衆,于大光明藏中,俱聞十方,微塵數如來,異口同音,即衆口一詞也,齊宣妙教,足可深信。

  善哉阿難!汝欲識知,俱生無明,使汝輪轉,生死結根。唯汝六根,更無他物。

  諸佛欲示難信難解之法,先贊善哉者,以阿難既開圓解,繼請圓修,饒益今後,堪爲諸佛共贊。謂言汝欲識知,俱生無明,即是根結之元,前雲性覺必明,妄爲明覺,無始與俱,故曰俱生。由無明力,轉本有之智光,爲能見之見分,托根緣塵,順流而出,引起六識,爲煩惱根本,使汝輪轉生死,而生死結之根元,唯是汝六根,更無他物,此證前所問,雲何是結義也。

  汝複欲知,無上菩提。令汝速證,安樂解脫,寂靜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上言結唯六根,此言解唯六根。又曰汝複欲知,無上菩提;梵語菩提,此譯爲覺,即根中所具不生不滅,本覺真心,無有何法,能在其上,稱爲無上,不要作所證之果解說。此心爲真因地心,依之澄濁解結,一門深入,自可令汝速證涅槃四德,安樂即樂德,解脫即我德我以自在爲義,解脫方能自在。,寂靜即淨德寂然宴靜,清淨無染。,妙常即常德。亦汝六根,更無他物;若離六根,亦別無真元矣!此根是真妄和合之故,約妄邊說,是生死結根;約真邊說,是涅槃四德。下雲迷晦即無明,發明便解脫,結解唯根,豈有他物哉?此證前所問,從何名解義也。

  寅二 如來詳釋 分二 卯初 阿難未悟述問 二 如來詳釋除疑 今初

  阿難雖聞,如是法音,心猶未明,稽首白佛:雲何令我生死輪回,安樂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

  如是法音:指上諸佛所說,聞雖親聞,心未明了。稽首白佛:雲何令我生死、涅槃,同是六根,而塵、識不預焉?

  卯二 如來詳釋除疑

  佛告阿難:根、塵同源,縛脫無二,識性虛妄,猶如空華。

  此文詳釋伏疑,何以諸佛同言,結解惟在六根。佛告阿難:汝疑諸佛所說,結解惟指六根,不指塵、識,又六根既爲結縛之元,何以複爲解脫之本?汝今當知:根、塵二者,本是同源,而無異體。若以執相而觀,似有內外之分,根爲內之根身,而屬有情;塵爲外之塵境,而屬無情;若在明理而談,祗是見相之別,根爲八識見分,屬心法;塵乃八識相分,屬色法。相宗雲:相、見皆依自證起故。喻如蝸牛兩角,出則成雙,收則唯一,唯是一頭,並無兩角,根塵同一本源,舉根即攝于塵,故不言塵。 縛、脫無二者:縛脫即是結解,六根若縛,六結重疊生起,則爲凡夫,而受淪溺之苦,此六根即是結縛之元。故諸佛雲:生死結根,唯汝六根,更無他物。六根若脫,六結次第解除,則成聖人,而得寂滅之樂,此六根即是解脫之本。故諸佛雲:安樂解脫,寂靜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故曰:縛脫無二。 識性虛妄,猶如空華:此佛複釋諸佛惟指六根,爲結解之要,而不言六識之故。識性是前塵虛妄相上,所起之妄想,全無實體,故曰:“虛妄”。猶如眚眼,所見空華,眚觀似有,究竟全無,諸佛乃以六塵既無別體,六識又極虛無,是以不言塵、識,同言結解,惟是六根也。諸佛之言,如來上釋,其義已盡,下更重釋頌者,以其理隱微,標文簡略,恐未徹了,故重釋所標之文,欲令義理增明而已。

  阿難!由塵發知,因根有相,相、見無性,同于交蘆。

  此重釋根、塵同源。根爲能緣,塵爲所緣,能所不相舍離。由有六塵,方發六根之知,是根要托塵立;因有六根,方顯六塵之相,是塵要托根有。 相、見無性,同于交蘆者:相即六塵之相,見即六根之見,首句說知,此句說見,乃互影言耳。六塵之相,離根固無獨立之自性,六根之見,離塵亦無獨立之自性。同于交蘆,此蘆異于常蘆,生必二莖交並而立,二根盤結而連,單則撲地,不能自立,外實中虛。此喻有叁義存焉:一喻相依,各無自立之性;二喻同源,本是一體不分;叁喻根、塵、空、有,二者俱非。

  是故汝今,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真淨,雲何是中更容他物?

  此重釋縛脫無二。是故者:是根、塵一體之故,汝等今者,知見立知見;立字即是縛;知見指根性,即性本二覺,本具妙明明妙,真知真見也。不必更立知見,若一立知見,其猶性覺本明之上,再加明而明之,則妄爲能明之無明,所明之妄覺,故曰即無明本。若了本具真知真見,無容更立知見,斯即清淨本心,本覺常住,故曰斯即涅槃。無漏真淨涅槃,此雲不生不滅,一念不生曰無漏,一塵不染曰真淨,複本心源,究竟清淨是也。無字即是脫,是知縛脫,皆不離六根,雲何于是結解之中,更容他物哉?

  《正脈》雲:是故二字,雖顯承上言。根、塵既無兩體,是以縛、脫但惟在根,然亦暗承空有俱非而來。更有意味:知見,則該六根之性,立知者,立空有二知也。凡夫迷六根之性爲有,二乘晦六根之性爲空,俱不達空有俱非之旨也。即無明本者;凡夫即具足五住,而長淪分段,皆迷有以爲之本也。二乘尚余第五,而未出變易,皆晦空以爲之本也。無見者:無空有二見也,凡夫于根性,除執有之見;二乘于根性,除執空之見也。涅槃:即翻上二種生死,無漏真淨,即離上五住無明。斯即者:蓋凡夫除前四住,先得有余涅槃,無漏真淨;二乘除第五住,究竟無余涅槃,無漏真淨也。

  雲何是中更容他物:此即結歸諸佛語也。是中,即結中與解中也,言結中惟是根結,更無他物,能爲結元;解中惟是根解,更無他物,以爲解元。此諸佛所以同言,更無他物也。醜初長行竟。

  楞嚴經講義第十二卷終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十二卷》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