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妄非他,覺明爲咎。
此先標妄本。于已說世界相續之後,重複次第告滿慈雲:欲明衆生,亦從妄起,並非他物,此妄亦是性覺必明,以爲過咎耳。因此妄覺妄明,乃爲衆妄根本,前之世界,後之業果,均由此忽生,由此相續也。
所妄既立,明理不踰;以是因緣,聽不出聲,見不超色。
首句承上,因有覺明之無明,遂立業相之妄所,同前因明立所。所妄既立,明理不踰,同前生汝妄能;明即轉相能見分,理猶體也,即業相之本體。以見分欲明業相本體,業相本不可見,見分定欲見之,終不能超越業相之範圍。此二句俱屬妄心,以見分所見,但是業相晦昧空,尚未涉境。 以是因緣:是業相爲因,轉相爲緣,以此因緣,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遂結暗爲色。所聽不出聲塵,所見不超色塵,此二句即現相,隨其五塵,對至即現;見聽屬心該覺知,即轉相;聲色屬境該香等,即屬現相。不出不超,俱是心被境局之相。此之聲色,唯是惑現,尚非業招,猶是本識中境界相也。
色、香、味、觸,六妄成就,由是分開,見、覺、聞、知。
色、香、味、觸,該攝聲法,六種妄塵,成就粗境,不同上二句,聲、色之細境也。由是粗境已成,即法生故,種種心生,遂于一精明之體,分開見、覺、聞、知該嘗嗅二精六用。如下文所雲:“由明暗等,二種妄塵,黏湛發見。”見精映色,結色成根眼根,乃至第六,由生滅等,二種妄塵,黏湛發知,知精映法、攬法成根意根,故曰分開。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也。
巳二 四生感應
同業相纏,合離成化。
此總標。由上根塵既具,引起四生系縛。溫陵戒環法師曰:同業即胎卵類,因父母己叁者業同,故相纏縛而有生,合離即濕化類,不因父母,但由己業,或合濕而成形,即蠢蠕也。或離舊而托化,如天獄等。成對合言,化對離說。
見明色發,明見想成。異見成憎,同想成愛,流愛爲種,納想爲胎,交遘發生,吸引同業,故有因緣,生羯羅藍,遏蒲昙等。
此于四生中,獨詳示胎生之人道者,欲令人知所從來也。又衆生受生,而胎生欲愛偏顯故。前六句舉親因,中二句明助緣,後叁句結成胎。見明色發,明見想成者:合轍雲:中陰身投胎時,其無緣處,大地如墨,惟于父母有緣處,見有一點明色發現,以妄心見妄境,故曰:“見明色發。”中陰身乘光趨赴,明見妄境,遂起妄惑,而欲想便成,故“明見想成”。
異見成憎,同想成愛者:男見父,女見母,皆爲異見,則成憎:男見母,女見父,皆是同想,則成愛。流愛爲種,納想成胎者:流注此想愛,于父精母血之中,爲受生種子,納受此想愛,于赤白二滯之內,得成爲胎,上屬親因。交遘合也發生,吸引同業:父母交合,乃爲助緣,因緣和合,所以發生。吸引同業者:以父母之緣,吸引過去同業而入胎,如磁吸鐵相似。交光法師雲:“上以己纏父母爲同業,此以父母吸己爲同業。”故有因緣者:由投胎想愛爲親因,父母交遘爲助緣之故,生羯羅藍,遏蒲昙等,遂有胎相,前後差別。
《俱舍》雲:胎中凡有五位:“一七名羯剌藍,此雲凝滑父精母血,凝聚滑澤。;二七名頞部昙,此雲疱猶如瘡之形,未生肉故。;叁七名閉屍,此雲軟肉凝結猶如軟肉之形;四七名羯南,此雲硬肉肉漸堅硬;五七名缽羅奢佉,此雲形位,亦雲肢節生諸根形,四肢骨節。。此舉二而略余叁。《大集經》更有:六七名發毛爪齒,謂四種漸生。七七名具根位,謂諸根具足故。
胎、卵、濕、化,隨其所應。卵惟想生,胎因情有,濕以合感,化以離應。
此例示四生。首二句舉果由因。胎、卵、濕、化,皆所感之業果,情、想、合、離,皆能感之業因,故胎卵濕化四生,各隨其能感之業因,應之以業果。卵生惟以亂思不定之想,感而有生;胎生乃因親愛迷戀之情,所以成有;濕生乃以聞香貪味,附合不離而感;化生即以厭故喜新,離此托彼而應。四生具緣,有多寡之不同,卵生具足四緣,父緣、母緣、自己業緣、再加暖緣。胎生具父、母、己業叁緣。濕生但業、暖二緣。必假日光暖氣之緣也。化生惟業緣矣。
巳叁 結成相續
情想合離更相變易。所有受業,逐其飛沈,以是因緣,衆生相續。
情想合離:有情皆具,各從多分,而先受報,皆依業因感召,而應之以四生也。更相變易者:更字平聲,或情變爲想;或想變爲情;要合易而爲離;或離易而爲合,互相更改,彼此變易,種種不定。
所有受業,逐其飛沈者:論四生所受業報,並非另有主宰。逐即隨義,其指業因,皆隨業因,所以應之業果,若善業則飛升,惡業則沈墜。情想合離,皆有善惡之分,是以升沈之果,必隨善惡之因。末二句因緣有遠近,遠則無明爲因,業識爲緣;近則情想合離爲因,父母己業,暖、濕爲緣。四生轉換,叁界升沈,生死長縛,輪轉不休,故有衆生相續。二衆生相續竟。
辰叁 業果相續 分叁 已初 業果指本 二 業債酬償 叁 結成相續 今初
富樓那,想愛同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斷。是等則以,欲貪爲本。
此明業果,本于自心之貪。貪惑爲煩惱領袖,亦即諸業根本,貪之範圍雖廣,以貪欲爲最。吳興曰:欲貪通乎四生,今正約胎生言之。又胎生複通,今多就人倫辨之,以其易見故也。想愛同結,愛不能離者:謂同想成愛,乃爲結縛之因。何以故?由想愛既深,如膠似漆,不能舍離,所以深結生緣;則諸世間,父母子孫,遞代相生不斷,是等皆以欲貪爲本。欲貪即指受生時之想愛;因同想則成愛,因愛則生欲,因欲則受身也。舉世之人皆然。
貪愛同滋,貪不能止,則諸世間,卵、化、濕、胎,隨力強弱,遞相吞食,是等則以,殺貪爲本。
由有貪愛,必有身命;既有身命,必同滋養。彼此皆欲滋養身命,所以貪不能止,但知滋養,不顧殘忍,勢必殺害生靈,食彼身肉。則諸世間四生之類,隨其力量,以強欺弱,弱肉則爲強食,大鳥吃小鳥,大獸吃小獸,大魚吃小魚,大蟲吃小蟲。遞相吞食者,如夏天蛇吃老鼠,冬天老鼠吃蛇之類。是等則以殺貪,爲其根本。
以人食羊,羊死爲人,人死爲羊。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啖,惡業俱生,窮未來際。是等則以盜貪爲本。
溫陵曰:“不與而取,及陰取皆盜。”故以人食羊,不與取也;羊死爲人,互來相啖,陰取也,皆爲盜貪。吳興謂:“殺貪未論酬償先債,盜貪約過去于身命財,非理而取,故互來相啖,以責其盜也。” 以人食羊:承上貪求滋養,則以人食羊。羊豈甘心,爲人食乎?而宿業既畢,則死而爲人,食羊之人,人豈世世得爲人乎?而惡業既成,則死而爲羊,而人羊轉換,征償舊債,互來相食。所謂吃他八兩,還他半觔。何獨人之與羊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而複死,生而又生,展轉報複,互來相啖。由斯惡業,與生俱生,冤對相值,窮未來際,報複不已,是等則以盜貪爲本。
正脈問:“世教論殺,惟以忿爭殺人爲重;論盜,惟劫竊財命爲重,而食肉不與焉,似得輕重之宜;今經何獨論其輕,而反遺所重乎?一答:“此有二義:一以輕況重義:蓋此方世教,急于止亂,且圖養民,故惟斷現亂,而不禁食肉;今經欲絕生死,須斷生緣,故極至食肉,皆並斷焉。若悟輕者,尚爲生死之緣,則重者不言可知,非反遺于重也。況真慈平等,均爲奪命,有何輕重,且約現生食肉,似不爲禍亂,若約隔生酬債,則禍亂亦均,更待下義詳之。
二者絕本止末義:蓋凡一切殺盜,究其深本,多起于食肉,如八萬釋種,遭琉璃之殺,世人但知近緣罵詈,不知遠因,起于食魚之冤。故此方不長太平,緣太平恣意食啖,人之享福者,福終禍起;畜之酬報者,報盡爲人,皆帶殺冤,遂成亂世,乃至殺人無量。故佛斷食肉,乃聖智深遠,拔本塞源之意。經雲:“世間欲免刀兵劫,須是衆生不食肉。”外教君子,未能信達者,勿輕非。毀矣!
已二 業債酬償
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
上科明業果之本,此科論相續之因。首句約殺貪說,負者欠也。應有四句:汝欠我命,汝還我命;我欠汝命,我還汝命。二句約盜貪說,亦有四句:我欠汝債,我還汝債;汝欠我債,汝還我債。以是命債,惑業爲因,現行爲緣,雖經百千劫,怨對相遇,酬償不已,由此相續,常在生死苦海,不能出離。
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
此約欲貪說。首二句影略,亦應有八句:汝愛我心,我愛汝心;汝憐我色,我憐汝色;憐亦愛也。上二彼此心好,下二彼此色美,更有四句,心好色美合論:汝愛我心,我憐汝色;我愛汝心,汝憐我色。以是愛憐,惑業爲因,現行爲緣,經百千劫,想愛同結,誓不分離,由此相續,常在愛欲纏縛,不得解脫。
已叁 結成相續
惟殺、盜、淫,、叁爲根本,以是因緣,業果相續。
此承上,負還不休,常在生死;愛憐不舍,常在纏縛;並無他故,惟是殺、盜、淫叁種貪習種子,以爲根本。以是因緣:即種子爲因,現行爲緣,因緣相資,故有業果相續。若衆生聞此,力除貪習,則根本既盡,枝末自枯,有何業果之可言哉? 《指掌》問:“業果相續,與衆生相續,有何差別?”答:“業果相續,即依衆生開出,但衆生相續,惟約受生一念;業果相續,統約曆劫積習,積習既深,而輪轉莫停,一念之差,而變易無定,若果能頓絕一念,漸治積習,則變易可定,輪轉可停矣!要知衆生不離業果,業果不離衆生,爲成兩益,故各言之。”合前衆生相續,即是詳明真有爲法。叁業果相續竟,並前四正明生續竟。
寅五 雙關結答
富樓那,如是叁種,顛倒相續,皆是覺明,明了知性,因了發相,從妄見生,山河大地;諸有爲相,次第遷流,因此虛妄,終而複始、
此文蹑前叁種相續,結答相續無別法,即續彼叁種忽生;又蹑前叁種忽生,結答忽生無別法,即生此叁種相續,意乃雙關。但忽生中,先生虛空,次世界,後衆生,未曾明言業果,乃合業果于衆生中,具足叁種。相續中明言世界、衆生、業果,未曾明言虛空,乃合虛空于世界中,亦全無缺漏也。無論忽生相續,皆不出世界、衆生、業果叁法。
首二句牒上相續,次四句推究妄因。山河等五句,以明忽生相續之現行。佛呼滿慈告言:如是前來所說,世界、衆生、業果叁種相續,乃是顛倒之相,從真起妄而有。故曰:“皆是覺明”。即于真覺而起妄明;明了知性:指妄明之無明,了知性即妄有了知之性。因此妄了之無明,發生業轉現之叁相,此明了知性二句,則無明不覺生叁細是也。
從妄見生者:乃從細向粗,而成粗惑粗境,妄見即粗惑,山河下即粗境。生字雙連上下,連上乃粗惑生,惑即事識見分;連下由惑生則境生。汝問山河大地,諸有爲相,雲何發生?即由是而生也。次第遷流者:世界則成、住、壞空,衆生則更相變易,業果則彼此酬償,亦皆因此虛妄,妄有相續,終而複始,循環往複,無有止息。因此虛妄:此字乃指覺明明了知性,意謂不獨叁種忽生,由是而生;即汝問雲何次第遷流,終而複始,亦因此虛妄,而得相續也。初正答初問竟。
楞嚴經講義第九卷終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第二冊終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九卷》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