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出什麼‘家’?

  佛陀雖爲印度的太子,可是他對世間的富貴,深生厭離,願意舍離國榮帝位,出家修道。他也願意令一切衆生,都知道世間法,皆是妄想。這世界怎麼成就的呢?就是由于衆生的妄想而成的,將來也是由衆生的妄想而毀壞的。所謂如是因,如是果。世間一切都是無常敗壞。菩薩也厭離世間法,佛更是厭離世間的一切法,不生一切染汙和執著,佛是永遠斷棄世間人所有的一切貪心愛欲。世間人所貪的佛不貪,世間人所愛的佛不愛,因爲沒有貪愛就沒有煩惱。我們人的煩惱,是怎麼生的呢?就因爲貪和愛生出來的,若不貪就沒有自私,沒有自私也就沒有煩惱。爲何要貪?就因爲被欲念所支配,使生出貪愛來;有了貪愛,不能遂心如意,就生出煩惱;有煩惱就有顛倒,有顛倒就有染汙。修清淨行,就是破除一切染汙。佛時時刻刻都利益一切衆生,佛在王宮裏,不貪著一切愛欲和世間的榮華富貴。正當出家的時候,他舍棄世俗的一切威儀。不和人鬥爭與爭論,得到無诤叁昧。所謂:“诤是勝負心,與道相違背,便生四相心,如何得叁昧”。佛住于無爭法,他完成往昔所發的願,具有無量的功德,以大智慧的光明,滅除世間一切愚癡,一切黑暗,作世間衆生無上的福田,時時都爲一切衆生,贊歎十方叁世諸佛的功德。令一切衆生,在叁寶裏種福,求慧,種一切善根。佛以智慧眼,見到一切真實的道理。又爲一切衆生,贊歎出家的功德。

  出家是出叁界家,欲界、色界、無色界,又即出世俗家。世俗就是世間俗人的家,沒有世俗的觀念。又出煩惱家,我們每一個人在世間,都住在這煩惱的家裏,一發脾氣覺得比吃什麼珍馐美味,更有味道,所以出家就要出這煩惱家。又要出無明家,無明就是無所明了,什麼事情也不明白,所行所做顛顛倒倒,所以要出這無明家。出家又有種種的分別,好像中國的出家人,有的是因爲年老,無依無靠,出家以後吃飯比較容易,所以就出家;有的被環境所迫而出家,或許犯了法,殺了人,就改名換姓,做一個出家人,王法也不管他了,找也找不到他了;有的因爲不容易養就送到廟上去出家;以上這叁種出家人,能不能修行,就不知道,或者能或者不能。又有一種是真爲生死,發菩提心而出家的,這種出家人如果不退心就真能修行,痛念生死發大菩提心,依照諸佛所說的法去修行,出家也有這種種的境界。可是出家後要清淨過失,沒有一切的過失,離過絕非,恢複本有的清淨,永遠出離叁界的家、煩惱的家、無明的家、世俗的家。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