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彌陀佛 名體一如

  阿彌陀佛 名體一如

  

   彌陀願力無邊,慈悲無盡,彌陀將其修行功德全部注入其名號之中,令一切衆生容易稱念,容易得益,故彌陀名號與彌陀本身一體不二,毫無區別,昙鸾大師謂之:「名即法」。

   故不論何人,只要稱名念佛,阿彌陀佛即在其舌根跳躍,身中放光,現生消災解難,增福延壽,臨終順利安然往生極樂。故念佛衆生即與彌陀「機法一體」,親近不離。

   法然上人言(《法然上人全集》第四四七頁~四四八頁):

   抑!第十八願中選舍一切諸行,唯偏選取念佛一行爲往生本願者,蓋有二義:一者念佛有殊勝功德,二者念佛是易行故。

   初、殊勝功德故者:彼佛所有因位果上一切功德,皆悉攝在此名號中,是故一稱南無阿彌陀佛,即得無上大善根也。是以《西方要決》曰:

  諸佛願行成此果名,但能念號具包衆德,故成大善不廢往生。

   余行不然,各守一隅,譬如世間「屋舍」名字之中,攝棟梁椽柱等一切家具;而「棟梁」等一名字中,不能攝一切也。加之,此經即指「一念」贊爲無上功德,是則殊勝大善根故,選爲本願也。

   二、易行故者:但稱名號,不簡賢愚,不簡老少,有病無病,行住坐臥,修之得便。(中略)

  若以布施爲本願者,貧窮困乏輩,斷往生希望。

  若以持戒爲本願者,破戒無戒徒,斷往生希望。

  若以禅定爲本願者,散亂粗動人,不可得往生。

  若以智慧爲本願者,愚癡無智者,不可得往生。

  自余諸行,准此應知。

   然堪布施、持戒等諸行者極少;貧窮、破戒、散亂、愚癡者甚多,若以如上諸行用爲本願,得往生者甚少,不得往生者甚多矣!法藏菩薩大悲,遍攝一切欲得往生,是故唯以稱名一行立爲本願也。故法照禅師《五會法事贊》雲:

  彼佛因中立弘誓 聞名念我總迎來

  不簡貧窮將富貴 不簡下智與高才

  不簡多聞持淨戒 不簡破戒罪根深

  但使回心多念佛 能令瓦礫變成金

  又言(《法然上人全集》第六○八頁):

   彌陀因位時,代一切衆生,于兆載永劫之間,修六度萬行、諸波羅蜜之一切行,其功德皆悉納于六字名號故,萬行萬善、諸波羅密、叁世十方之諸佛功德,六字名號無有遺漏,是故名之爲「極善最上之法」,源信大師判爲「因行果德、自利利他、內證外用、依報正報、恒沙塵數無邊法門、十方叁世諸佛功德,皆悉攝于六字之中,是故稱名功德無盡」者,此意也。

   彌陀本願言:「與諸聖衆前來迎接稱此名號願往生極樂之衆生,此願若不成就者,願共衆生,同墮地獄,終不成佛。」發起四十八願,此願已成就故,成佛以來,于今十劫也。故雖極惡最下之罪人,稱此名號者,得萬行萬善之功德,相應因位之本願,而蒙迎接;故以本願不思議之力,須臾之間生于報土,剎那之程開無生之悟,有何可疑耶!一念得無上功德之名號也,一念十念之功,絲毫更不可思議。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