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 是何等佛
──于淨宗書院爲蓮友閩南語開示(四)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諸位蓮友:南無阿彌陀佛!
我們這個道場是淨土宗念佛會的道場,淨土宗是以往生彌陀淨土爲目的,念佛會也就是以專念「南無阿彌陀佛」爲修持。
除了往生極樂世界,沒其它的追求;除了念阿彌陀佛,也不做其它雜修。我們所念的這尊南無阿彌陀佛,在佛教最有名,不論出家人、在家人,凡說到修行,最後都以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爲其歸屬、修持。甚至不信佛教,不知道佛教的人,多少也會念南無阿彌陀佛。可見不論佛教內外,阿彌陀佛是普遍爲人所知、爲人所稱念的一尊佛。
南無阿彌陀佛是怎樣的佛?
現在要爲諸位簡單介紹講解,我們所稱念、所依靠的這尊南無阿彌陀佛是怎樣的佛?以下分四點做解釋:
第一、南無阿彌陀佛是本願成就的佛。
第二、南無阿彌陀佛是救度衆生的佛。
第叁、南無阿彌陀佛是光明攝取的佛。
第四、南無阿彌陀佛是臨終來迎的佛。
阿彌陀佛是本願成就的佛
第一、本願成就的佛。阿彌陀佛會成爲「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原因?就是兆載永劫之前,法藏菩薩在世自在王如來之下,爲救度苦難的十方衆生,爲使十方衆生脫離叁界六道輪回,爲使十方衆生快速成就正等正覺,因此發下四十八大願。這四十八大願就整體來講,就是阿彌陀佛的本願。
《無量壽經》說:
具足五劫,思惟攝取,莊嚴佛國,清淨之行。
就是說,阿彌陀佛發四十八大願救度十方衆生,是經過五劫這麼久的時間,詳細思考,才計劃出來的藍圖。
所以,阿彌陀佛以五劫時間所發的四十八大願,是十方諸佛中最高、最超越的「超世願」,沒有任何一尊佛的願,超越阿彌陀佛。
發願而沒有實踐,這樣的願是空願,也沒有功德力量來達成願望。爲了完成四十八大願,阿彌陀佛又以兆載永劫的時間積植菩薩六度萬行。所謂「六度萬行」,是指不論世間法或出世間法,世間的善事功德或出世間的善事功德,通通包含在內。阿彌陀佛經過兆載永劫的時間累積六度萬行,完成四十八大願,才成爲現在這尊「南無阿彌陀佛」,爲十方衆生說法,救度十方衆生。
《阿彌陀經》說:
阿彌陀佛,成佛以來,于今十劫,
阿彌陀佛成佛至今,已經過十劫的時間。也就是十劫以前,阿彌陀佛已經成佛,已經在救度十方衆生。
所以《阿彌陀經》一開始就說:
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阿彌陀佛現在在極樂世界,爲十方衆生說救度之法,阿彌陀佛說法的音聲遍滿十方世界,響徹整個宇宙。因此阿彌陀佛這尊佛,就是本願所成就的佛。
如果沒有這四十八大願,就沒有無量壽命、無量光明的阿彌陀佛,也沒有清淨、微妙、安穩、莊嚴的極樂世界。
追根究底,阿彌陀佛這尊佛是從那裏來的呢?就是從四十八大願來。四十八大願若有一願未成就,就沒有這尊「南無阿彌陀佛」;既有阿彌陀佛,表示每一願都已經成就、具足,沒有欠缺。
阿彌陀佛是救度衆生的佛
阿彌陀佛發願的目的,畢竟是要救度衆生,不是只爲了本身成佛。如果只爲自己成佛,未必需要發四十八大願,也不必經過兆載永劫的時間,累積六度萬行,種種的苦行。如果要救度的對象是菩薩,甚至是阿羅漢以上的聖者,所發的願、所修行的時間,也不用那麼久。
所謂「十方衆生」,就是上及文殊、普賢這種等覺菩薩,下至五逆謗法的衆生。無論聖人、凡夫、善人、惡人,無論是輕的或極重的惡,都包含在「十方衆生」之內;無論是男衆、女衆,是出家衆、在家衆,是會修行、不會修行,是心清淨、心不清淨,是已經在造罪尚未墮落,或以前造罪現在墮落叁惡道,通通包含在「十方衆生」之內,都是阿彌陀佛慈悲救度的對象。
阿彌陀佛所發的願,所成就的願力,要能使聖者(阿羅漢、菩薩)往生極樂世界成佛,也必須使六道輪回的凡夫往生極樂世界成佛,這樣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才算完成,才堪成爲「南無阿彌陀佛」。如果只救度聖者不能救度凡夫,只救度天界衆生或出世的聖人,不能救度造惡或已經墮落叁惡道的衆生,那麼阿彌陀佛也不堪成爲「南無阿彌陀佛」這尊佛。
就是要能平等救度聖人也救度凡夫;救度善人也救度惡人;救度六道中的叁善道,也救度六道中的叁惡道,甚至還包括阿鼻地獄的衆生,這樣才堪稱爲「南無阿彌陀佛」。
如果了解阿彌陀佛這尊佛,是救度十方衆生的佛,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會很親切,因爲祂就是我們的救度者。爲了救度我們,祂以五劫的時間計劃藍圖,以兆載永劫的時間去完成四十八大願。祂爲我們犧牲、付出的那種辛苦的代價,可說不是我們思考得來的。所以經典中說到阿彌陀佛所修的行,所付出的心力,是不可稱、不可說、不可思議,完全無法形容贊歎,無法解釋明白,也不能以我們凡夫有限的智能去推測思量。
《無量壽經》說:
唯佛獨明了,二乘非所測。
只有佛跟佛才能夠了解阿彌陀佛的願及功德力量,菩薩、羅漢都不能推測分毫,何況六道衆生?所以經典中形容阿彌陀佛的救度力量,是「威神光明,不可思議」。所謂「威神光明」,就是阿彌陀佛救度衆生的力量不可思議,是我們想象不到、推測不來的,我們只能信受,完全沒辦法形容。
阿彌陀佛是救度衆生的佛,祂的功德力量是使阿鼻地獄的衆生,都能夠得到救度。就好比一個人墮落十丈深的溪澗,如果我們要放下籃子給他坐上來,繩子起碼要十丈長以上,甚至要十一丈。阿彌陀佛的功德力量可說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好像這條繩子的長度遠超過十一丈,絕對可以救度任何一位衆生。所以阿彌陀佛這尊佛,就是救度衆生的佛。
阿彌陀佛是光明攝取的佛
第叁,阿彌陀佛是光明攝取的佛。
《阿彌陀經》說:
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
阿彌陀佛的光明,如同我們看不到的電波、磁場,不只包含地球,而且充滿宇宙,所以說「照十方國」。照耀、充滿著宇宙十方世界,不受任何有形、無形的阻礙。而這個光明的目的,就是在救度衆生、攝取衆生。
所以《觀經》說: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衆生攝取不舍。
阿彌陀佛遍照十方世界的光明,有一個目的,就是要──攝取念佛衆生。從發心念佛開始,就一直照耀他,不舍棄他。
一個人若是願生極樂,一向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就蒙受阿彌陀佛攝取不舍的光明;如果他不是發自內心,也不是爲了往生極樂世界,而一向專依阿彌陀佛、專念這句佛號,就不會受到光明永遠的攝取不舍。
雖然願生極樂世界,不過沒有專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樣會受阿彌陀佛的攝取不舍嗎?答案是不會。
爲什麼?因爲阿彌陀佛的光明就是阿彌陀佛的名號,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阿彌陀佛的光明,名號是有聲音的光明,光明是沒聲音的名號,光明、名號,名號、光明是一體的。
善導大師說:
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以佛願力,易得往生。
由這段法語可以了解,阿彌陀佛就是光明的名號,而且光明名號本身,充滿了阿彌陀佛救度衆生的願力。只要我們信心求念,往生就很容易,因爲這句名號就是光明,這句名號就是阿彌陀佛的願力。
所以善導大師將《阿彌陀經》及《觀經》的經文組合,做完整的解釋說:
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唯觀念佛衆生,攝取不舍,故名阿彌陀。
從這段法語可清楚了解,阿彌陀佛這尊佛,就是以光明攝取念佛衆生的佛,也因爲以光明攝取念佛衆生,才稱爲「阿彌陀佛」,如果不是以光明攝取念佛的衆生,就不稱爲「阿彌陀佛」。
而且阿彌陀佛以光明攝取念佛衆生,是不受阻礙的,就是不受念佛人的業障、貪瞋癡、妄想雜念的阻礙。所以任何念佛人,不管是聖人凡夫、善人惡人、心清淨不清淨,都不阻礙阿彌陀佛對他的救度,同時也不會受到冤親債主的阻礙。
每個人生生世世以來,都造了無量無邊的罪業,傷害過無量無邊的衆生。包括殺死對方或吃對方的肉,欠對方的情或欠對方的債,所以對方始終都跟隨我們,伺機向我們討債報複。這些冤親債主有的已經投胎做人,有的在地獄或天上,如果是在陰間,往往就會來找我們,當我們身體健康、陽氣強盛的時候,他沒辦法近身,一旦臨命終時,陽氣衰弱、陰氣增強,他就會來報複。只要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光明對我們攝取不舍,就能化解我們生生世世以來的冤親債主,甚至念佛也可以超度他們。
阿彌陀佛的光明非常偉大,十方諸佛不能跟祂相比。《無量壽經》中,釋迦牟尼佛以「最尊」、「最高」來贊歎阿彌陀佛的光明說:
無量壽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
阿彌陀佛的光明在十方諸佛之中,最尊第一,而且是超越唯一。爲什麼?因爲諸佛光明所不能及──都不能達到阿彌陀佛的光明,都不能跟阿彌陀佛的光明相比。
所以在另外一部《大阿彌陀經》釋迦牟尼佛說:
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極尊也。
所謂「王」,是超越性,沒有比王更加超越,不能跟王來相提並論,所以最尊第一。「光明」就是救度衆生的慈悲、力量,表示阿彌陀佛的慈悲,超越十方諸佛的慈悲,非常徹底,沒有限量;阿彌陀佛救度衆生的力量,也非常徹底,無量無邊…
《阿彌陀佛 是何等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