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念佛成佛 即是佛教

  念佛成佛 即是佛教

  --于淨宗書院爲蓮友閩南語開示(五)

  

   諸位蓮友,諸位同修:南無阿彌陀佛!

   今天要跟大家研討的是「念佛成佛」是佛教。佛教的主旨在那裏?在念佛成佛。因此,念佛成佛就是佛教的目的,也是學佛的目的。

  諸惡莫作 衆善奉行 自淨其意

   所謂佛教,就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教,也是衆生學佛成佛的教。

   有一首偈可能大家都聽過:「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若以整個通途佛教來講,學佛的方法及目標,這首偈已有概略說明。

   學佛要成佛,首先要「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諸惡莫作,就是在身、口,言語及行爲上,凡對自己不清淨或傷害他人的,都不能做;要積極去做對自己、對他人、對大衆有利益,對現在、未來有利益,能夠向善、向上、向淨升華的事情。

   先端正、清淨自己的言語和行爲,進一步才「自淨其意」。

   人的言語、行爲,都是由內心所發動,所以最重要的還是內心。「自淨其意」,就是要使我們的心念,念念都清淨無汙染,念念都純善無惡,如果這樣,就可以朝向成佛的目標。

   所以,「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所謂「是諸佛教」──就是佛所說的教。凡是十方叁世一切諸佛,示現在世間教化衆生,都希望衆生諸惡莫作,衆善奉行,最後自淨其意,達到佛的境界。

  心淨國土淨 心淨衆生淨

   有一首偈說:「心淨衆生淨,心淨國土淨,佛法無量義,一以淨爲本。」就是說我們的心若能達到純善不汙染,自然就不會有爭端、怨恨。一個人若能心淨無汙染,沒有貪瞋癡,不起惡念,世間就是淨土,人與人之間不會互相傷害──殺他命、吃他肉、撻伐他、誹謗他、欺負他、損害他、怨恨他;不會因此引起生生世世冤冤相報,無窮無盡無有了期。人與人之間會很和諧、很關懷、很照顧,甚至會犧牲自己來利益對方。

   佛法不論小乘、大乘,都以「淨」爲出發點,以「淨」爲歸宿,故說「佛法無量義,一以淨爲本」。不過要達到這個境界,有兩種方法:一種是「聖道門」,一種就是「淨土門」。依聖道門要達到這種境界,祖師判定爲「難行道」,非常困難,因爲要靠自己的力量。淨土門就很容易,所以叫「易行道」,因爲是靠佛的加持。

   現在我們要講的就是「易行道」,靠佛的加持達到「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心淨衆生淨,心淨國土淨」的境界。

  以淨爲歸 以佛爲念

   我們這個道場叫「淨土宗」,每天念的就是「南無阿彌陀佛」,所以是「以淨爲歸,以佛爲念」。

   念佛往生極樂淨土,可以成佛,這是靠阿彌陀佛的加持力量。阿彌陀佛加持力量的強大,以凡夫的腦力、思惟,完全沒辦法理解;阿彌陀佛功德力量的偉大,連聲聞、緣覺、菩薩也無法稍加推測。阿彌陀佛救度衆生,絕對可以讓衆生當生成就,一世圓滿。這個力量只有佛能了解,只有佛能徹底弘揚、稱贊、護念與保留,菩薩、聲聞、緣覺、羅漢都沒有能力。

   阿彌陀佛力量的根本在那裏?在阿彌陀佛的本願。阿彌陀佛因地示現爲法藏菩薩時,以平等、徹底的慈悲,要救度任何善惡凡夫,所以發下四十八大願;爲凡夫修六度萬行,最終完成極樂世界,成爲南無阿彌陀佛。以這句「南無阿彌陀佛」的萬德弘名,來救度衆生,使衆生離開娑婆,往生極樂,最後成佛。

  阿彌陀佛的本願──念佛往生願

   彌陀四十八大願,當然每一願都是本願,但其中有一最根本、主要的願,有這個願,所有的願才有存在的意義價值;沒有這個願,則所有願就失去其意義價值。這個願就是第十八願──念佛往生願。所以,「念佛往生願」就阿彌陀佛本願中的根本願,也就是本願中的本願。

   通常我們講阿彌陀佛的本願,就是指第十八願──念佛往生願。因爲阿彌陀佛要救度十方衆生,如果沒有一個很簡單、容易,可以讓任何衆生都修得起的法,就無法救度十方衆生,而念佛就可以往生的願,是阿彌陀佛救度十方衆生的力量所在。

   阿彌陀佛已經成佛,表示每一願都已經成就,每一願都有它的功德與力量。所以,第十八願──念佛往生願,十方諸佛都贊歎是不可思議功德。這個功德力量,就是絕對強大的力量,可以使任何善惡衆生都往生成佛,所以不可思議。

   阿彌陀佛的本願──念佛往生願,也是諸佛的本懷,諸佛勸信、諸佛稱揚、諸佛護念、諸佛特留;十方叁世一切諸佛,釋迦牟尼佛示現世間,教化衆生,盡管講經說法幾十年,但最終目的也在宣說阿彌陀佛的本願──念佛往生願。所以,對我們十方衆生而言,唯有念佛往生願是最大的利益,也是不可思議的利益。

  真實的利益

   《無量壽經》開宗明義,釋迦牟尼佛就說:

  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叁界,所以出興于世,光闡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

   這段經文簡單說,就是十方叁世諸佛抱著悲憫的心,出現世間,弘揚佛法,要救度衆生,賜以真實的利益。真實的利益在那裏?就是在第十八願──念佛往生願。

   真實與方便相對。意思是說,念佛的利益,是真實的利益;而其它法門的利益,皆屬方便。所以在這部《無量壽經》結尾的流通結論,釋迦牟尼佛特別咐囑彌勒菩薩,將此法門流傳生生世世。

   爲什麼?釋迦牟尼佛說:

  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爲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

   意思是說,若有人聽到這句「南無阿彌陀佛」,非常感動歡喜,知道無始劫以來的生死輪回,依靠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就可以斷除,而且可以往生成佛。以這樣歡喜踴躍的心情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應該要知道這個人所得的利益,就是最大的利益。所以說「爲得大利」。什麼叫「大利」?就是開宗明義經文所講的「真實之利」。這真實之利或大利,都是在講成佛的利益;「無上功德」是指成佛的功德,念佛就可以得到成佛的功德,所以說「爲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也就是說「大利」就是「無上功德」,「大利」等于「無上功德」。

  叁根普被 利鈍全收

   八萬四千法門中,有的可以使菩薩成佛,不能使阿羅漢成佛;有的可以使菩薩、聲聞、緣覺成佛,但不能使六道凡夫離開六道輪回成佛。只有阿彌陀佛念佛往生法門,不但可以使菩薩快速成佛,也可以轉阿羅漢(自了漢心)發菩提心成佛,也可以輕易使六道善惡生死凡夫一世解脫,當生成就。八萬四千法門當中,只有念佛法門可以達到這個效果。十方諸佛出現世間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救度任何衆生快速成佛,快速離苦得樂,超凡入聖。

   這個法門是「叁根普被,利鈍全收」的法門。上等根器等覺菩薩,不會超越這個法門,即使五逆謗法阿鼻地獄衆生,也能進入這個法門,所以說「叁根普被」;利根也好、鈍根也好,全部包含,沒有一個遺漏,故言「利鈍全收」。

   這麼殊勝又簡單的法門,就像大海,喝水很多的大象進入海中,可以滿足牠喝水的願望;喝水量很少的蚊蟲,大海同樣能滿足牠的需求。阿彌陀佛的功德如同大海,深無底,廣無邊,可以滿足任何根器的衆生。

  懷疑彌陀救度 爲最大之惡

   凡是十方諸佛出現世間,必定會講說念佛救度的法門。因爲這是諸佛的本懷,而且是諸佛所勸信。佛說法的目的,是要使衆生領受,依教奉行,故時時刻刻都在提醒,要我們不要懷疑,要絕對從內心徹底信受。懷疑會失去利益,信受則可獲得成佛的大利益;懷疑會繼續六道輪回,依然造業、造罪,受苦就無量無邊,輪回就無窮無盡。

   這樣說來,懷疑阿彌陀佛之罪過,是所有罪惡中最大的罪、最大的惡。因爲沒有信受阿彌陀佛的救度,不能離開六道生死輪回,就永遠在六道輪轉中,難免因貪瞋癡而造罪造業,結下冤冤相報的輪回果報。

   所以一切的罪,以懷疑阿彌陀佛救度爲最大的罪。一個造五逆謗法的罪人,若回心轉意,不但離開阿鼻地獄的果報,也可以往生成佛;一個五戒十善上升天堂的天人,如果懷疑阿彌陀佛的救度,果報一到,照樣會墮落,甚至也有墮落地獄的。

  信阿彌陀佛 爲無上信心

   一切之信,也是以相信阿彌陀佛救度,爲最大、最有功德的信。信阿彌陀佛之信,爲無上信心,也可說是他力的信心。爲什麼?如果相信念佛必定往生,就會實踐,也就可以往生成佛,這豈非無上之信。而且這種信,只有阿彌陀佛的願力,才能讓我們這樣信,其它佛無此願力,也沒有極樂淨土讓我們依靠歸屬。所以信阿彌陀佛就是無上的信心、他力的信心、最大最高無量的信心,因此爲十方諸佛所勸信,也是諸佛所稱揚。

  威神功德不可思議

   《無量壽經》中說:

  十方世界無量諸佛,皆共贊歎無量壽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議。

   威神功德,就是救度衆生的力量。這種不可思議的功德,唯有佛可以正確徹底稱揚贊歎,菩薩因爲無法全部了解,所以沒辦法正確稱揚贊歎,何況凡夫?我們凡夫所稱揚贊歎的,不及其真正功德的百千萬億分之一。

   贊歎的目的,是要發起我們的信心,斷除我們的疑惑。凡夫經常會以凡夫之見思考,認爲我們生生世世以來,所造的殺生業、偷盜業、淫欲業、毀謗他人的業、十惡五逆之業,可說無窮無盡無量無邊,怎麼可能只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就可以離開叁界六道,脫離這種業報?而且,往生極樂世界就可以快速成佛,那麼這些業去那裏了?由誰償還?所以不可能。凡夫都習慣這樣思考而産生懷疑,這就是以可思議來推測不可思議。這樣阿彌陀佛的法,就不是不可思議的法,祂的功德,就是可思議、有範圍的,這是錯誤的。

  明來暗去 暗去…

《念佛成佛 即是佛教》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念佛方能消宿業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