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論玄奘的因明學成就▪P2

  ..續本文上一頁大影響。玄奘門人定賓將奘師的唯識比量和本宗舊說作了比較。他說“此量頭仿掌珍,身象唯識”,意思是因明的格式仿效了《掌珍論》,而宗、因、喻叁支的內容又像護法解釋唯識理論所立的量。

  據說陳那有因明的專著八種,玄奘除了譯出《理門論》之外,在公元657年還譯出了《觀所緣緣論》。在本論中陳那用叁支作法來論述自己的現量學說。

  以上是奘師所譯因明的全部。其中古因明部分填補了從《方便心論》到世親《如實論》之間的空白,使漢地學者了解到古因明的發展軌迹。兩年新因明專著的弘揚則代表了漢傳因明的方向。

  玄奘雖然有很高的因明造詣,但是無暇著書立說,他把全部的精力智慧都貫注到譯講活動中。一方面他組織了雄厚的譯經班底,譯出高質量的本子;另一方面又熱心培養出一批高水平的弘揚人才。譯場中的20多位助譯者本來就是各地奉诏而來的高僧大德,他們“時聞指掌,每記之汗簡,書之大帶”,各隨所聞“競造文疏”,一時間蔚爲壯觀。

  《入論》之唐疏,初有神泰、靖邁、明覺叁家,繼有文備、文軌、璧公諸作,還有淨眼、靈隽、勝莊、順憬、玄範和窺基等疏,如同雨後春筍。除神泰撰寫有《因明正理門論述記》外,《理門論疏》還有文備、玄應、定賓和圓測各家。此外,普光述有《對面叁藏記》(有雲僞撰),元曉著有《判比量論》。並非佛門弟子的尚藥奉禦呂才是位博學多才之人,他靠自學也撰寫了本《立破注解》,對神泰、靖邁和明覺叁家義疏提出40多條商榷意見。以上各疏中,以窺基之疏爲集大成者,被尊爲《因明大疏》。窺基的弟子慧沼、慧沼的弟子智周薪火傳燈,著述頗豐。奘門弟子中的朝鮮、日本僧人又將因明種子帶回本國。尤其是日本後來居上,不僅將部分珍貴的唐疏保存至今,而且千多年來著述不絕如縷,其中鳳潭的《因明論疏瑞源記》和善珠的《因明大疏明燈抄》保存有大量唐疏的重要論述。

  唐疏今存文軌的《入正理論疏》殘本(叁十年代內學院曾輯佚補足)、神泰的《因明正理門論述記》前半部和窺基的《因明大疏》,這叁種在清末由東瀛回歸故土。此外,還有敦煌寫本淨眼的《因明入正理論略抄》。前叁種是我們研究玄奘因明思想的主要依據。

  玄奘因明成就第叁方面的表現是繼承和發展了陳那的新因明理論。

  毫無疑問,玄奘口述的要義大量保留在唐疏之中。要對玄奘的因明思想作出全面准確的評價,必須將其本義與弟子們的創見(如果有的話)或者錯誤發揮區分開來。這曆來是個難點。本文將唐疏中共有的、及有疑義的或者有充足的理由支持的五條闡述如下。

  首先,玄奘弘揚的是陳那前期的新因明,以立破爲主,以認識論作爲准備條件而附帶論述。

  玄奘在印度反複深究陳那後期代表作《集量論》,應該說他對《集量》之奧義是精通的,但是他不譯以認識論爲中心的《集量》,而譯以立破爲中心的《入正理論》和《正理門論》,客觀上說明譯者看重的是陳那新因明的邏輯工具性質。“可以權衡立破,可以楷定正邪,可以褒貶是非,可以鑒照現比”(文軌),“以其衆妙之門,所以先事翻譯”(呂才)。

  玄奘開創的漢傳因明既不同于以辯論術爲中心、以邏輯和認識論爲附庸的印度古因明,又不發展成陳那後期因明。

  法稱因明一方面對陳那因明作重大改革,使其真正成爲演繹論證,另一方面又沿著陳那後期因明的方向發展,以認識論爲中心。藏傳因明弘揚的是法稱因明,把因明直接當作解脫成佛的工具。這是漢傳因明與藏傳因明的區別。

  其次,玄奘及其弟子對共比量、自比量、他比量叁種比量理論有整理發展之功。在陳那《理門論》和商羯羅主《入正理論》中,討論範圍限于共比量。玄奘留學期間,叁種比量及其簡別方法在因明家手中還很生疏。玄奘學成將還之際已經運用自如。他修改勝軍的比量和提出唯識比量便是兩個成功典範。如同不同的哲學派別都可以運用形式邏輯來宣傳各自的觀點一樣,玄奘也成功地運用因明工具來論證其唯識思想。他對叁種比量及簡別方法的整理發展主要反映在窺基的《因明大疏》之中。

  第叁,根據陳那因明的共比量性質,明確揭示同品、異品概念必須除宗有法。舉例來說,在“聲是無常”宗論題中,聲音能不能算無常的同品或異品

  既不能算同品,也不能算異品,因爲這正是要爭論的問題。在印度的文化背景下,這是題中應有之義,不言自喻。作爲新鮮的學問傳播到中國,不把這隱而不顯的要點明確揭示出來,便無法理解陳那因明的整個邏輯體系。《瑞源記》中彙集了四家唐疏的同品定義,明確提出除宗有法。

  第四,對陳那新因明核心理論因叁相規則的翻譯,既忠實于原著,又高出于原著。這是漢傳因明對印度因明的一大貢獻。在因叁相遍是宗法性、同品定有性、異品遍無性中,兩個“遍”字和一個“定”字是梵文中沒有的。因叁相是對陳那九句因中的二、八正因的概括。加上這幾個字便把二、八正因固有的邏輯意義揭示得清楚明白。這一方面說明玄奘對陳那因明體系的把握是何等透徹,另一方面又充分展示其“既通華言,又娴梵語”、“意思獨斷、出語成章”的翻譯優勢。因叁相的奘譯,可以說是對陳那新因明的又一發展。

  第五,發展了陳那新因明的過失理論。陳那、商羯羅主二論的過失論,限于共比量範圍。玄奘把它擴大到自比量和他比量,使得過失論更爲豐富和細微。玄奘的過失理論在窺基《大疏》中反映得最爲充分,但窺基把過失論搞得過于煩瑣,這是應當指出的。

  玄奘對因明的發展還不止這些,以上五條是主要的。

  

  

  

《論玄奘的因明學成就》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