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因明入正理門論述記▪P5

  ..續本文上一頁性因。世瓶上故。

  此中但(至)宗法者。

  論主答也。謂此宗法中。但說定是宗法。然不欲說言唯是宗法。若言唯是宗法相。瓶上不得有此因性。但說于宗上同定是宗法。不言其因唯是宗法。以因有非宗法者。謂所作性同。一頭世瓶上故。

  若爾(至)名宗者。

  外人複難雲。若所作性。一頭世瓶上。亦得名因者。亦可其所立無常。亦一頭在同品瓶上。亦應名宗。

  不然(至)相似者。

  論主答也。論汝外人所難。令瓶上無常。亦名宗者。此不然也。何者。別處說所成故。謂聲望瓶。是瓶家別處。于此別處。成立無常。其聲上無常。由敵論人不許是無常。今以因成立。即說聲上無常。爲所成立。此所立可名爲宗。其瓶上無常。立敵先成共許。不須成立。既不欲成立。何名所成。既非所成。故不名宗。若其所作性因。必須立敵共許。故言因必無異。以此因彼此同許。方成因故。由共許聲之與瓶。俱有此因故。方成比量。故不同所成立宗。不共許故。宗爲宗也。故不相似。

  又此一一乃至叁種者。

  上來問欲法總釋宗法。此下解頌中于同品等言。如即此宗法。于同品中有叁種。謂有及非有及俱。此叁一一爲叁。故有九種。

  謂于(至)非有者。

  謂叁種中初一也。即是于同品中有。于異品中有。或非有。或有非有。此是初也。

  于其同品非有者。

  于同品叁種中。第二非有。于異品亦叁。如前。

  及俱者。

  于同品中。第叁俱也。于異品亦有叁。如前。

  各有如是叁種差別者。

  即前非有及俱。各有叁種也。

  若欲(至)此無如者。

  勝論對經教。立聲是無常。以所作性故。以虛空爲異品。其經教既不立處空。雲何于彼虛空處。說此所作性無。此外人問。

  以若彼(至)過者。

  論主答也。謂若彼虛空無有。其所作性。于彼不轉至經教。若是敵論。定不辂所作性。于彼虛空轉也。但遮義成故。則名異品。不要須指有異品法。方名異品。雖然對敵論者。然須異品。言遠離也。問如菟角等是非有。無對無常有宗。雲何非異品耶。答若遮無常故。名爲異品。菟角等非無常故。亦名爲常。應是異品。爲約直诠了異品。對無空論轉。故明所立于彼處無。若無異品。其所立因。于彼不轉。合無有辂。故無過。

  如是合成九種宗法隨其次第略辨其相者。

  如是宗法相。同品中有非有及俱叁種。一一各有叁句故。如是合成九種宗法。如其前列次第。今略辨相。先明初叁所立。通是宗法性中。初于同品有異品亦有。謂立聲常是立宗。言所量性故是立因言聲常宗。以空等爲同品。以瓶等爲異品。所量因通常無常品故。此因于同品有。異品亦有。同入理論六不定中。第一共也。二或立聲無常(宗)。作性故(因)。猶如瓶等(喻)。此所作性因。于同品有異品無故。是正因也。叁或世聲勤勇無間所發宗。無常性故(因)。是入正理論六不定中。第四異品一分轉。同品通轉。此中勤勇無間所發宗。以瓶等爲同品。此無常因。于此通有。以電空等爲異品。于彼一分電等此有。空等是無。上成初同品有異品亦有。亦同品有異品無。叁同品有異品有非有。是初叁也。次明中叁相違因。初或立聲常(宗)。所作性故(因)。此中常宗。以空等爲同品。瓶等爲異品。所作性因。于同品無。于異品有。是初句。二或立聲爲常。所聞性故。同入理論六不定中。第二不共。彼論雲。言不共者。如說聲常所聞性故。常無常品。皆離此因。常無常外。解非有故。是猶豫因。此所聞性。其猶何等。解雲。立聲常宗。以雲等爲同品。以瓶等爲異品。所聞性者。是六句義。第四有句義。此因常無常品法。無此因故。是于同品無。異品亦無。是第二句相違因也。或立聲常宗。勤勇無間所發性故(因)。此中常宗。以空等爲同品。電瓶等爲異品。勤勇無間所發性因。于空等一向無。于異品中瓶等有。電等無。故此因于同品一向無。于異品有及非有。是第叁句也。上來初句同品無異品有。第二句同品無異品亦無。第叁句于同品無于異品亦有亦無。總是中叁句也。次後叁句中。或立聲非勤勇無間所發(宗)。無常性故(因)。此同入理論六不定中。第四同品一分轉異品通轉。者如說聲非勤勇無間所發無常故(雲雲廣解彼文)。二或立聲無常(宗)。勤勇無間所發故(因)。此中無常宗。以電瓶等爲同品。勤勇無間所發因。于瓶等有。于電等無。其無常宗。以空等爲異品。異勤勇無間所發因。于彼通無。是第二句。此亦正因。叁或立絡爲常(宗)。無觸對故(因)。同入理論中。第五俱品一分轉者。如說聲常(宗)。無質礙故(因)。此中常宗(雲雲廣舉彼文)。解雲。上來初句同品有非有。異品通有。二品同有非有。異品通無。叁品同有非有。異品有非有。總是後叁。

  如是(至)等九者。

  如是九宗九因。二頌攝也。一常。二無常。叁勤勇。初叁宗。一墮。二住。叁堅牢性。此中叁宗。一非勤。二遷。叁不實。是後叁宗。由所量等九者。所量性是初宗因。由字是第叁轉聲。前之九宗。由所量等九因來也。一所量。二作。叁無常。是初叁因也。一作性。二聞。叁曾發。是中叁因也。一無常。二勇。叁觸。是後叁因也。此之九因是宗法。複依前常性等九宗立也。依字是第亦轉聲。

  如是分別(乃至)所解法不定者。

  如是分別九因中。二因說名爲正因。二因說名爲相違因。五因說名爲不定因。前二頌是因論生論謗生頌。自下一頌是根本論正頌。故雲本言也。二正因中。一于同品通有。故言于同品有。二于同品有及非有。故雲于同及二。此之二同立異品通無。合是正因。故雲世異無是正因也。翻此名相違者。翻此二正因。即名二相違因。故言翻此名相違。應作頌雲。于用品通無。世異有及二也。所余名不定者。余二正因。及二相違因外。所余五種。皆不定因攝。上來九因。皆通是宗法性因。然對同品異品。有此九句不同。四不成因。無來不成因。非通是宗法性因故。此中不說。

  此中(乃至)各取中一者。

  于九因中。故雲此中唯有二種名爲正因。七非正因。謂于同品一切有。異品通無。是初正因。及于同品通有非有。異品通無。是第二正因也。此二因于初叁中及後叁中。各取中間一因。謂或立聲無常(宗)。所作性故(因)。此因于同品遍有。于異品遍無。是初叁中之因也。第二或立聲無常(宗)。勤勇無間所發性故(因)此因于同品一分轉。異品遍無。是後叁因中之因也。

  複唯二種(乃至)取初後二者。

  次明二相違因。不但正因唯二。相違因亦唯二。故雲複唯二種說名相違因。其所立因。能返前宗。故雲能倒立故。又釋返前二正因故。雲能倒立。正釋頌本翻此名相違。下指其事。謂一相異品遍有。二相異品有及非有。故雲及二種。此之二因。于其同品一切遍無。其二因者是前第二叁中。取初一及後一合爲二。故雲第二叁中取初後二也。前明第二叁中初者。或立聲爲常宗。所依性故(因)。其聲常宗。以空等爲同品。此勤勇無間所發性因。于此遍無。其聲常以電瓶等爲異品。此勤勇無間所發性因。于瓶等有。于電等無故。此因于同品遍無。于異品有及非有也。

  所余五種因及相違皆不決定辂因義者。

  九因中。許前二正因及二相違外。余有五種。望前二正因及二相違外。余有五種。望前二正因及二相違因。皆不決定是正因。亦不決定是相違故。是□因之義也。

  又于一切因等相中皆說所說一數同類者。

  前頌中九因。總爲叁類。二是正因。二是相違因。五是不定因。依西方有叁種言。謂一言二言多言。既正因有二。應二言中說。相違有二。應以二言中說。不定有五。應以多言中說。何故頌中但以一言中說因。乃至一言中說不定。故前頌中二正因。總名正因。二相違亦總名違因。五不定因亦總名不定因。言又于一切因等相中皆說所說一數同類者。如前頌中所明一切亦正因。等取二相違。五不定相中。雖有二因。應二言中說。五不定應多言中說。然前頌中。皆一言中說者。若法法同相。皆不可說。今就意識相分。于二正因上。現一正因相分。括二正因上。如線貫華。此是彼立爲一數。可言說法。又其二正因上。假立一法種類。亦可言說。故言皆說所說一解數似同類。二故違因。總說爲一相違因類。五不定因。總說爲一不定因亦爾。

  勿說(至)遍因者。

  若如勝論第二佐句義中。有一實數。指二因上。名一正因。複有一第五同異句義。括二因上。令二因相似。名爲同類。相違不定亦爾。今陳那破。若以實一數及實同類。括二因上。說爲一正因。或一相違。或一不定者。便舍本因自相。不得爲本因。文中先非一實數。故雲勿說二相乃至猶爲因等。其事雲何。如二因若別合說。即成一正因。如勝論師。對聲論師。立聲無常(宗)。所作性故(因)。猶如瓶等(喻)。更于後時。別合聲論師。對勝論師。立聲是常(宗)。所聞性故(因)。猶如聲性(喻)。此二師複別立故皆無過。若此二師。同一令說合此二因。爲一數及一同類。括布便轉。作相違因。

  理應四種(至)皆雲何者。

  此古因明師。不許四不定外。別有不共不定。故征問雲。以道理言之。除決定相違。余四不定。于同異二品。若遍不遍。皆悉俱有。以攝屬異類法故。此因可名不定。今聲論對佛弟子。立所聞性因。既不屬異類。何故所雲不定。爲顯此難。立比量雲。所聞性因。非不定攝(宗)。異品無故(因)。猶如正因(喻)。又所聞性因。非不定攝(宗)。同品無故(因)。如故。違因(喻)。

  由不共故者。

  此下陳那答。此句是總。余四不定。屬同異二品。不唯屬一。故是不定。今所聞性。成不定因。由不共故。謂如山中樹木。無的攝屬。然有或屬此人彼人之義。故是不定。今此所聞性因亦爾。不在同異二品之上。然容即通世二品之義。觸通同異二品。無定所屬。故名不空。

  …

《因明入正理門論述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