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我們都不評判,不能評判,在九華山上課的時候,讓啓發式上課,可大家說,還不如給個標准的答案,可這一給個答案,早就不是佛法了呀~~來佛學院不學佛法學什麼?經上說,“法無定法”,你這麼一“定”,就不是佛法了呀~~弟子相還有第叁條具希求,就是願學,你學不會,是怨自己能力淺,怎麼辦?忏悔,不能不學。而我們呢,一學不會,把書一抛,不學了。
真學佛的人就得注意這個,不能亂依止,依止善知識一定得小心。當然,若我們不舍棄自己的知見,也不行,不然的話,以自己的所知而顯擺,那這不是學佛,是欺世盜名,那就是阿含經上說的,是豬與虎戰鬥。
佛陀的聖教,有無量法門,所有的法門都是應機施教。有明白說的,有隱含說的,有直接了當的了義教,有曲裏拐彎的不了義教,有方便引誘的,有開門見山的究竟教。這些聖教因爲都是佛陀最清淨法界等流出來的,都是殊勝別別教。什麼叫別別教,就是對你適用而對他不一定適用。佛既然說了無量的法門,我們依何而修呢?世尊說了四個原則:
①依法不依人:比如說,現在諸多淨土宗人都說這麼一句話,《大集經》雲:末法億億人修道,罕一成就,唯依念佛得度。這是淨土學人常說的,這實際上就是沒有依法,我們翻一下《大集經》,根本沒有這樣的話。整個《大集部》都沒有這句話。我在《大集月藏經》中,只找到這麼一句話:“我末法時中,億億衆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在《安樂集》中找到一句話:“《大集月藏經》雲,我末法時中,億億衆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當今末法,現是五濁惡世,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古文沒有標點,在未有一人得者這兒就應該是一句話了,句號。這“我末法時中,億億衆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是經上的,但“當今末法,現是五濁惡世,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是道綽大師自己的話。在藕益大師的《彌陀要解跋語》中說,“經雲,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以念佛得度。”在“罕一得道”後邊兒也應該是一句話,句號,這是《大集月藏經》的變異,“唯以念佛得度”是藕益大師自己的話。
②依義不依語,比如《普門品》上說,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有人根據這句話,比如在大水中受溺了,念觀音菩薩,人來救就不接受,說有菩薩救,最後他要淹死。這就是不明如來真實意。
③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了義與不了義到底該怎麼判斷呢?依據聖言量判斷,然而我們大都是依據祖師的言論。我們不能說祖師錯了,但當祖師言論與聖言量不合時,就得動動腦筋。我們現在人偷懶,只看祖師著述,而少看經論,這是實情,很多情況下,違背了聖言量還不知道,因爲違背聖言量的不是你,你還沒資格、沒本事去違背聖言量,是祖師們違背聖言量。
④依智不依識。
若具此四,則就可稱有了正見,我們現在人都是只會說這四依,而且還說不對。有了正見,還得要有正信,正信之“性”是心淨,正信之“業”是造善。正見與正信二者最關鍵,缺一不可。
釋迦牟尼一生的教化,有判五時的,有判叁時的,比如天臺判其爲五時: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槃時,這個判教是天臺祖師根據原義引申出來的,幷沒有原經依據。在《解深密經》上有原文,是把聖教分爲叁時,先是阿含時,主要教義是四谛,苦、集、滅、道。考察世間,發現世間是苦。你知道了苦,就追問苦從哪兒來呢。這就是集。知道了集,你就想能不能不苦呢?能不能改變這世間呢?這是滅,苦是一定能滅的。馬列主義提出用階級鬥爭的方法可以除去不平等,除去苦。但佛教提出修道的方法可以去苦。
第二是般若時,般若主要講二谛。二谛是真谛與俗谛。真谛是講一切皆空,空性。俗谛講有。比如我作了個夢,夢見老虎追著要吃我,真谛就是講這只大老虎是根本不存在的。俗谛就講,我確確實實是作了一個老虎吃我的夢。
第叁是深密時,是講叁性。一個是遍計所執性。這是桌子,那是椅子。我說請兩位出來去把那塊黑板取下來。于是你們去把黑板拿下來了,保證不會把牆上那幅畫取來的,這就是遍計執——我一說黑板,你立馬就想到了這麼個東西。
二一個是依他起。依他起就是講孩子是他媽媽生的,沒有媽媽就沒有孩子。大海航行靠舵手,萬物生長靠太陽,幹革命靠的是毛澤東思想。
叁一個是圓成實。圓成實是真如實相。
阿含是佛最初所說的法,就象種子。所有的一切聖教都是從阿含中開出來的,都是阿含的延伸。任何一個法門都可以在阿含中找到出處,找到源頭。就象剛出來的小芽,還只是萌芽狀態。天下老偏向小,老人給小的呵護最多。佛陀對阿含也是精心呵護。世尊在宣講阿含時,是讓人直趨涅槃,不能讓你涅槃的,不回答。比如,有人問釋迦,宇宙有限還是無限等問題,佛不回答。所以阿含是最純正的佛法,而且是最直接的佛法,你只要繞一點彎兒,那就不是阿含,阿含是直接了當的。現代人爲什麼不能成道,不學阿含!自己要繞彎路。五比丘及舍利弗等尊者,一聽就悟道,而聽的恰恰是阿含。
般若呢?般若就不是那麼容易理解的了,對那些未授記的菩薩、未證果的修行者統統不說。般若是佛爲度化不定姓的衆生和已經證了果的羅漢,讓他們不要安住在羅漢位上,不要躺在羅漢位子上休息。佛說:革命尚末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繼續幹吧。般若可不是一般人能學的!我們現在常被一句話迷惑,就是菩提達摩祖師的一句話:震旦有大乘氣象。什麼是大乘氣象?這句話出自什麼地方?我們從來都不問問(注:這話出自《景德錄》卷叁《達摩傳》)。
深密呢?更難了,當時釋迦就說:“我于凡愚不開演。”對于凡夫根本就不說。這是第叁時,是最後說。就象老皇帝臨終時,交待後事,其實深密就是解釋正道,正道怎麼判斷,就是在這兒!“緣起唯能識”!這樣才可以轉識成智。證得無住涅槃,什麼叫無住涅槃呢?就是有智慧不墮生死,有悲心不住涅槃。我們要求證菩提,有釋迦老子親教,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何況我們還沒有釋迦老子親教,我們能夠走到正路上的機會是很小的。深密就是給我們指路的,“緣起唯能識”,這就是佛教的指路明燈!
現在人很奇怪,當初釋迦在講《法華經》時,五千人退席,不聽了,講《華嚴經》時,大羅漢也是如聾如盲,可我們現在人還能講~~你講個鬼!
在最初,我也曾膽大包天過,人家問我,我就敢講,但到現在,我是越來越膽小,不敢亂講了,小心又小心。在我剛選擇方向爲唯識時,老和尚對我說,你得最少潛心十年。可我學了一點兒就迫不急待,要出來賣弄,當時我不理解師父的用心,直到現在師父躺在病床上不能動了,在他剛說出來“佛教有什麼用時”,我的心才爲之一抖,不懂的時候,怎麼說也不懂,現在懂了,卻沒話說了。
對于這些佛陀的聖教,要求正見、正信,幷且進而學修,只能從這叁時來求。當正見,正信具足之後,要努力聞、思、修,這時候必須學阿含。照阿含修了很久,已經證果了,這時要斷“聖法障”,就該正觀般若。學過般若,進而正行瑜伽,方才可能得到無上菩提。整個佛法就這麼點兒東西。
《佛學講座 什麼是佛法》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