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叁寶
前邊兒我們已經說了,在這個苦難的世間,唯有我佛世尊才能夠慈悲救度衆生。那麼,我們現在有緣來學佛,該具體怎麼辦呢?
我們都有這麼個經驗,睡魇住了,急著醒卻醒不過來,在這睡魇住時,沒有人空戲論的,那麼我們現在這個人生,給睡夢差不多,無量無邊的苦痛,這時我們也不能空戲論了,得趕緊依佛教導去修行。有人活著可不是爲了自己,活著是一種責任。有人在病重得不得了時,他還與疾病鬥爭:我不能死,我死了的話,我母親該有多傷心,白發人送黑發人;我不能死,我死了的話,小孩才幾歲,還不能自立,我死了他該多受多少罪呀……這都是爲了父母妻兒而活,當父母妻兒受苦的時候,我真是恨不得代替他們。現在我們的父母妻兒親朋好友在受苦,我們爲什麼還不奮力去依止佛法修學,只有把這個修好了,才是有了解救父母妻小的本事,我們才能夠自度度他。
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密教中有一個比喻,叫入于寶山,“信如手”。進入寶山了,滿山都是寶,可是你沒有手,沒法子采摘,這多麼可憐呀。所以信是第一善。什麼是信呢,在《百法明門論》上,說信是信實、德、能,信事實,信叁寶的真淨德,信能力。信是心淨爲性,樂善爲業。性是本性,業是業用、作用。總說呢,對叁寶的正信,都包括實、德、能。佛是真實的,佛具無量功德,佛有救度衆生的能力。法是真實的,法具有無量的功德,法可以救度衆生,不是有例子比喻如舟船嗎?僧是真實的,僧有無量功德,叫做清淨福田僧,僧也可以救度衆生。別說呢,就是分開說呢,佛有無量的功德,法是真實的,僧可以度衆生。離了佛法僧沒什麼正信了,這叫叁寶。現在人不信叁寶,信二寶,信佛、信法不信僧,就因爲出家人不爭氣,盡幹些莫名其妙的事兒。他們都說佛是好佛,法是好法,但和尚是歪嘴,和尚這一歪嘴可不得了,好經也被你念歪了,從古至今都是這樣。《水浒傳》上,石秀智殺裴如海一節中,說蘇東坡有幾句話:不禿不毒,不毒不禿,轉禿轉毒,轉毒轉禿。這就是說出家人的。還有:一個字便是僧,兩個字是和尚,叁個字是鬼樂官,四個字色中餓鬼。什麼叫鬼樂官,就是指出家人專會做普佛、放焰口、打水陸,說是替鬼超度,其實是騙人。這一做佛事度鬼鬼就很高興,這都是該罵的,挨千刀的。但這些人根本不是叁寶的僧。
我們再說什麼是叁寶
首先是佛,佛即圓滿覺悟,二障滅盡了,已徹底在無明大夢中覺醒。這就是佛。過去有佛,未來有佛,現在還有佛。過去佛很多很多,無量無邊,未來也有許多成佛的。現在仍然很多。《地藏菩薩本願經》上,釋迦牟尼把彌勒降生以前這段無佛時代,度衆生的重擔交給了地藏菩薩,實際上地藏菩薩有佛之實,無佛之名,是代理教主。這個說法在其它經典上還沒有看見過,哪怕是類似的說法,這個說法太不可思議了。其實,釋迦的化身確實入滅了,但報身仍在摩醯首羅天宮,仍在說法,若說法身,那是不生不滅的。而且《阿彌陀經》上說現在阿彌陀佛也正在說法。如此說來,怎麼能說現在是無佛世界呢?不對不對,只能說現在我們這兒無佛而已。關于叁世有多少佛,阿含經上有個故事:一個居士去拜佛,問道,佛呀,我現在做生意實在太忙了,沒有時間修道,我以後再修行不行呢?佛說,當然行。居士不放心,就又問佛:是不是真的?是不是因爲你以後還有佛,所以我可以以後再修?佛回答:在我以後還有無量無邊的佛呢!居士放心了,就回去。可在臨出門時又想起一個問題,就又回頭問佛:瞿昙呀,那麼,在你以前是不是曾經有佛出世呢?佛說:有,在我以前有無量無邊的佛出世。這居士當時吃了一驚:過去已經有無量無邊的佛出世,我都不知道修道,那以後再有佛出世,我是否知道修道呢?很難說,我現在既然有緣碰上了釋迦牟尼佛,還猶豫什麼呢?別再耽誤了,出家修道!就放棄了生意,開始修道了。
叁世皆有佛,十方世界呢?多了,誰會背彌陀經?彌陀經上是六方世界佛出廣長舌贊歎,在玄奘法師的《稱贊淨土佛攝受經》上,是十方世界佛贊歎。
十方叁世那麼多佛,可我們都遇不上,可憐哪。在我們現在這個世界呢,只有釋迦牟尼才是佛,其它的都不是,一個都沒有。有人說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現在有人說宣化上人是阿彌陀佛,這說法聽聽就算了,別當真。
接著說法。什麼是法呢?法是佛陀所說的,佛陀怎麼說的呢?是依真而假安立的,所有的法都是依真而假安立的。雖說是假安立,但它是依于親證的真實而假安立的,也就是《攝大乘論》上說的最清淨法界等流出來的。佛陀說出來以後,由弟子結集而成,結集之後再輾轉流傳,這就是法。這些法呢,是可以正確地反映真實,可以利益衆生趣向涅槃。法的特點是什麼呢?契經順理,也就是說合乎經意順乎情理,也就是說,佛法絕不違背世間法。這時我們就發現,有些修行人修得處處惹人討厭,這個人修得沒了人氣兒,這不叫修行,一定是修行不得法,修歪了。
這樣一說,佛法有四種情況:
a。佛說佛法:佛陀所說的就是佛法。
b。佛說非法:這個情況根本不存在。這個情況就相當于數學上的空集。在沒成道時,他不能稱佛,只要成了道,所有言行皆是佛法。有人說佛有時候可能也會說些不扯拉,也算一種說法吧,這個我們別太認真。
c。非佛說法:比如佛弟子們所說的,也可以引導衆生了生死的。
d。非佛說非法:一般人說的不扯拉。
一般來說,法要佛來宣說,但佛幷不是經常住世的。比如釋迦牟尼佛,在他出生以前,圓寂以後,這麼長久的時間無佛,他只住世八十年。這才真叫現世寶,出現在這個世間的,都是寶貝,都有它的用處,這才是哲人所說的“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不過,現在人把現世寶理解成了丟人現眼。《長阿含經》說,如來本可住世一劫,但在將入滅時,阿難錯過了機緣,要不是咱們現在還能見到佛陀。
佛不現世了,入滅了,但法還在呀,法是永遠滅不了的,它可以用各種各樣的形式存在。不說遠的,中國曆史上,大大小小的法難可不少,叁武一宗,這是著名的。但說實在的,雖著名但效果不大,雷聲大雨點兒小,其實對佛教破壞最大的,在近代來說有兩次,一次是太平天國,一次是文化大革命。比如文革,文革不算法難,這個觀念我們得有。爲什麼呢?因爲文革是全國各行各業同等受沖擊,佛教與其它戰線是在這同一條戰壕裏同呼吸共命運,是患難兄弟,而叁武一宗呢,只是對佛教發難,打擊佛教,是佛教在獨自苦撐一方天空,獨木難成林,就成了法難。雖說文革不算法難,但對佛教的破壞程度是空前絕後的。中國文化要滅佛,只靠外部打擊,絕對滅不了,這麼多次破壞,但佛教仍然存在。
漢地如此,藏地也是這樣。琅達瑪滅佛,那是很著名的事件兒,但不是仍然出現了後弘期麼?這都是一樣的,天下老哇(即烏鴉)一般黑。佛教在印度不是滅了嗎?經過了這麼多年,但現在慢慢又在恢複!
我們說這還是法的相,那麼若說體的話,更是不易。因爲它是真實,這麼一來,我們應該知道,叁寶之中以法爲體。
第叁是僧。僧不是我們,我不叫僧,我們師父也不叫僧,老和尚也不叫僧。那麼什麼叫僧呢?僧的首要條件是:1、戒行清淨。2、修行證果,實踐六和。所以,什麼叫僧?僧就是以六和敬精神而成就的聖賢衆。簡單地說,就是“六和敬精神所造就的聖賢衆”,或者更通俗地說,是“衆出家人在一起修行所依靠的六和精神”。這一些聖賢衆,可以荷擔如來家業,可以住持正法。
這時候大家記住,只有一個人,是不能稱僧的。僧是“聖衆”,注意“衆”。比如說軍隊,若只有一個人那不叫軍隊,即使說你是軍隊的長官,你是總司令,古代的叫元帥,但你仍然稱不上軍隊。當然,有時候在一定的場合你可以代表軍隊,但也只是在出風頭的時候你可以代表軍隊,當打仗時你就不行了。對方幾百人,你就一個司令,一人與百人戰,能不死嗎?古代打仗時到底怎樣呢?不清楚,看古來的小說上,總是雙方的大將在陣前互打,當兵的不動,若甲方的將軍敗了,乙方的兵才來撿便宜,甲方將軍一敗,兵們就沒了士氣,這打法令人很難相信。
再比如一個政黨,共産黨。共産黨是整個黨派,你任何一個人都不能稱爲黨派,哪怕你是黨的總書記,你可以代表黨去做事兒,但你幷不是黨派本身。
僧寶也是這樣,任何一個人都不是僧寶,哪怕你是補處菩薩,象彌勒菩薩,你要下生成佛,但你仍然不能稱僧寶。因爲僧是六和敬精神,既然彌勒菩薩還不能稱僧寶,何況我剛曉等呢,都不能稱僧寶的!有一本《說僧過惡犯大重罪》,中間都是“苾刍”,就是“比丘”,爲什麼不說僧呢?
這是用比丘作爲僧寶的代表,但你也得注意,代表也不是任何一個人都可以當的。我們選人大代表時,幷不是任何人都能當上的,那也是得有一定的資格的,我剛曉想當人大代表,誰選我呀~~沒人選你,沒人投你票,你當人大代表呀,你當個屁。爲什麼人家不選我,大家覺得我不夠格兒,那麼夠格不夠格的標准是什麼?雖然一般老百姓不知道,但人大代表的資格審查是很嚴謹的,至于中間出現了暗箱操作,那是另一回事兒。
那麼,比丘要作爲僧寶的代表,也得有一定的資格,不可能說任何一個比丘都可以。比丘是什麼意思呢?乞士,乞食以資身命,乞法以資慧命;怖魔,魔也怕你。注意,魔也是依他起性;破惡;淨戒;淨命。
要作爲代表,堪爲善士,可作良師,可爲益友,這都是條件。善士我上次說了得十個條件,你看你具備幾個。
以上是說什麼是叁寶。明白了什麼是叁寶,才能真正皈依叁寶。我們都皈依叁寶了,現在我們看一看自己的心態。
既皈依了叁寶,則應有對叁寶的勝解心念生起。什麼叫勝解,即了解得清清楚楚,不可動搖。這是菊花,你說這是…
《佛學講座 皈依叁寶》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