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正教立正見
我們都是生活在無明當中,在無明中隨波逐流,偶爾,我們也會想想歸宿問題,于是發一陣子急,精進一下子,但無有正見,因而就象無頭的蒼蠅一樣,猛飛猛撞一陣子,仍然毫無出路,于是又松懈了下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初發心菩薩。
因爲我們一直生活在無明當中,現在有人告訴我們,說有一個地方不是這樣的,是一片光明,我們不明白,不了解,他告訴我們說我們生活在無明當中,我們還不明白什麼是無明,就象魚生活在水中,你問魚什麼是水,它不知道。我們生活在空氣中間,天天背負著空氣的重壓,但我們不知道空氣的壓力到底如何。現在也是這樣,我們生活在無明當中,幷不知道無明到底什麼樣兒,現在佛告訴我們光明,可我們連無明也不知道,如何能知道光明?想也想不到。
我們從來沒見過光明,我們怎麼能認識光明呢?我們一直生活在虛假之中,從來就沒有見過真實,真實到底什麼樣子,我們又怎麼知道呢?
到底什麼是真實?不經過比較,不通過其它助緣而認識的,這才是真實!答案是唯一的,若有兩答案,就不是真實。這一個大家一定得記住!真實就是只有一個答案。比如我問:那張桌子什麼樣兒,大家都給我畫一張桌子的圖形出來。一位會給我畫出正面,一位會給畫出側角,一們會畫出截面,等等不一而足,我不能夠說哪一位畫的不對,都對。既然各不相同,但又都對,這就是說,答案不是唯一的,所以桌子就不是真實的。
達芬奇畫鶏蛋的故事大家也會知道,他最初學畫兒,老師就讓他專畫鶏蛋,畫各種各樣形狀的鶏蛋,一個鶏蛋放在前面,從各個角度看都不相同,所以鶏蛋也不是真實的。
只有唯一一個答案的,才是真實的,這一點兒請大家記住。
佛法說的真實,只能親證,除了這一個法子,就再無什麼法子了。只有親自證得,方可見到真實。前邊兒我們說了要聽聞,要思惟,說佛法是佛陀從最清淨法界等流出來的,世尊宣說出來以後,我們聽聞,我們思惟,這一聽聞,就是外緣,真實是不需要外緣的,那麼思惟呢,若說思惟不是外緣,是“內”,那麼它的所依是什麼?我們都是隨順無明而生活,當然無明是不能做正思惟的所依的,若無明是正思惟的所依,則無明就可以辨別是非了,若能辨別是非,也不叫無明了~~這就出現了自相矛盾的現象。我們學佛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自相矛盾,覺得佛法中處處是矛盾。
我們先問問自己,我們自己是否有決斷是非的能力,能力我們稱爲種子、習氣,若我們有這決斷是非的能力、種子,那麼這種子自然可以摧伏邪惡,親近諸佛菩薩、祖師大德,能夠正信叁寶,可我們爲什麼直到現在才知道來皈依叁寶?
我們在六道中輪回無量劫了,已經過去了無量諸佛,那麼多佛出現于世,開演正法,可我們爲何不曾去聽正法呢?無量劫來難道我們一直很高興地在苦海中沈淪?我們爲什麼總是上賊船呢?
佛經上告訴我們,說我們都有佛性呀,可爲什麼佛性老不顯現呢?就因爲佛性不顯現,才使得我們沈淪苦海而不能自拔呀。我們有沒有想過,佛有沒有騙我們呢?《金剛經》上說,佛是真語者,實語者,不诳語者。佛不騙我們的,可我們爲什麼老不上法船呢?
觀音菩薩說:你若有難,你就念我觀音的名號,我當觀其音聲而往救之。觀音菩薩怎麼能這樣呢?若這樣的話還不如喊媽媽。比如一個小孩兒,遇住一條惡狗,媽媽可是不管小孩喊沒喊自己,她只要看見,就趕緊去救,而觀音菩薩總是你先喊她她才來救~~觀音菩薩表示慈悲,若她僅只是這樣的話,她的慈悲還不夠。大家想想,這是不是慈悲不夠呢?當然不是了,這是結緣。如,我奶奶拿個大包,我去接過來,幫奶奶拿,奶奶就把包給我了,但若是一個素不相識的老太太,我去幫她,她不讓的,她怕我把她的包拿跑了她追不上,但若是老太太喊我讓拿,那就行了。觀音菩薩也是這樣,她來幫我,我怕她騙我,不讓她幫的。
這一次我們來說正見,那麼有幾個根本觀念需要解答。
佛說一切法都是緣起的,只要是緣起,一定是性空的,這沒話好說。一個事物要生起,必須得待衆緣,衆緣和合方才生,但生起的當下必須滅,生起的當下就滅,滅不需緣,生滅同時。這一個大家是否理解。比如這張桌子,在作成的當下就滅了。
若生起的當下即滅,那麼因果又該如何相續呢?若沒有因果,那這是徹頭徹尾的外道,佛教徒都得信因果,有些人學到最後不信因果了,這就是墮入了惡趣空的地步,是極其糟糕的。其實因果是很平常的,因爲你感冒了,所以你吃感冒片,這就是因果呀~~因爲你叁天沒吃飯,所以你餓得渾身沒勁兒,這就是因果呀~~前天我看了一篇故事,是佛教報紙上的,說一個人因爲念佛,所以他的癌症好了。這是根本不懂佛教!念佛還管治痔瘡~~胡鬧、胡鬧,根本不懂佛教!你學佛後,佛教有一個醫方明,憑醫方明可以治療你的癌症、你的痔瘡,而不是坐那兒不動,只念佛就治了你的癌症、你的痔瘡,憑念佛可以得到一切,這是標准的以一法代萬法!以一法代萬法,外道也!有人誹謗《大集經》,說《大集經》上有這麼一句話: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以念佛而得以成就。《大集經》上哪兒有這樣的話?本來是祖師大德們爲了方便弘傳自宗的教法而說的話,怎麼變成佛說的了~~當然,說誹謗是有些過火了。
一切法都是緣起的。比如這桌子,是由釘子、皮膠、木板以及人造的,釘子、皮膠、木板也是緣生的,生桌子的緣釘子、皮膠的緣是也緣生的。在生這一法的諸緣中,若有一緣不具備,它就生不出來,這樣一切法都可以統攝到緣生這裏來。這張桌子由釘子、皮膠、木材及工匠造的,造這桌子的釘子是叁個月以前就出廠了,造這桌子的皮膠也是在半年前就在市場上了,木材是已經長了好多年了,工匠是已經存在于世叁十多年了,那麼,就是說,這張桌子生起的諸緣是早就具備了,既然這張桌子生起的諸緣早就具備了,是不是說這張桌子不生起也不行?這豈不是宿命論嗎?既然是宿命論了,那就不是佛教,佛教是排斥宿命論的!若從佛教理論中推出了佛教是宿命論,我們何必學佛呢?這豈不是大邪見嗎?
諸法都是由諸緣而生起的,這個在佛教中有個專門名詞,叫依他起,佛教說依自起的東西是不存在的,但是真實是不能夠由他緣而生,是親證的,一個依他起,一個不依他起,二者是否矛盾?我們在修道,二障未盡,真實還未證得,那麼我們怎麼才能知道這依他起是真實的呢?
諸法是緣起的,修行斷障也是緣起的,可障礙無量無邊,那麼豈不是得無量長的時間才能斷盡無量的障礙嗎?那麼我們何時才能成就佛道呢?
一切法緣起,這是諸經的核心,這個其實是很深的,在最初時,連阿難也不明白。緣起是諸佛證道之後共同宣說的,但憑我們比附測度則是絕對不可以通達的。
緣起性空如何成就因果相續呢?比如鐵索鏈,赤壁之戰時,龐統獻連環計,使曹操用鐵索鏈把戰船連在一起,鐵索鏈的環環相扣就如同因果鏈。我們總認爲,在叁世輪回時,總得有個東西去轉世投胎吧~~若無一個恒常的東西貫穿叁世,一切都緣起性空,那麼因果就沒有辦法相續。其實不需要的,就象鐵索鏈的環環相扣就可以構成完整的鐵索鏈了,根本不需要在環環相扣中間來穿一根繩子。因果鏈也是不需要有個恒我貫穿叁世的。當一法在現行位上時,我們不妨給它假名爲明流,當此法在種子位上時,我們不妨給假名爲暗流。現行熏習成種子,就由明流變成了暗流,種子在暗流中刹那刹那生滅。因緣成熟的時候,種子成爲現行,暗流又變成了明流,明流也是刹那刹那生滅。就這樣,現行熏種子,種子生現行,一環套一環,因果相續就成立了。再比如茉莉花,它開花時,香極了,此時我們稱之爲現行位,是明流。當我們把它的花采下來,製成茶,此時我們還能夠看見花朵,當然它已不再鮮艶,香味也沒有了,這時我們稱爲暗流,雖然我們聞不到香味了,但這香味還潛伏在茶中。當我們要喝茶時,把茶用開水那麼一沖一泡,茉莉花的香味又來了,暗流又成了明流,因緣成熟,又從種子位到了現行位。現行爲明流,種子爲暗流,明流熏暗流,現行熏成種子,緣熟時由暗流轉爲明流,種子熏現行,現行熏種子,這樣成就因果。這麼一隱一現來著。這樣看,緣起不性空,反而因果難成就。若在輪轉中,有個恒常的“我”來貫穿,一切都麻煩了。沒有恒常是啥意思?就是說從第一刹那到第二刹那之間,就在變化。就是說,在後一刹那一定與前一刹那有所不同。就是相似相續。那麼你可能會說,這張桌子我怎麼看不到它的變化呢?我說,那是你笨!正因爲是變化的,所以一切東西都有一個使用壽命問題。
問:無自性准確地說該怎麼理解?
無自性就是依他起。我們一定得把依他起和遍計執分清。在《攝大乘論》中講的很清楚,現在北京的韓鏡清老先生又譯了一遍,叫《總攝大乘綱領論》,更准確,我那兒有的,不過,你們現在還看不了。
一切法都是緣起的,但絕對出不來宿命論,爲什麼呢?是這麼回事,一切法都是緣起的,但從根本來說,緣起唯能識。大家會問,難道緣起唯能識,就不會出現宿命論了嗎?是的,只要明白了緣起唯能識,保證不會出現宿命論。我們現在在觀念上覺得緣起性空導致宿命論,是因爲我們不明白緣起唯能識。識是活潑潑的,是能不是所,然而我們卻總把識對象化,也就是把“能”變成了“所”,這一變就出了麻煩,宿命論就從此誕生。我說這張桌子是阿賴耶識的變現,于是你把這桌子分析分析,想找阿賴耶出來看看,這不是愚癡嗎?中醫說人身上有脈絡,于是你要把一個人解剖開,以此來驗證脈絡的有無,這能成嗎?不行,然而我們卻在幹這樣的傻事兒。人有呼吸、體溫,你就解剖屍體,要找呼吸與體溫,這樣能行嗎?絕對不成的。可是…
《佛學講座 依正教立正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