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講座 依正教立正見▪P2

  ..續本文上一頁我們卻這樣幹。脈絡、呼吸、體溫這都是生命的屬性,若你用解剖的方法能找到,那才叫怪,找不到才對。識也是這樣,我們把“能”變成“所”,這樣一來,當然會認爲緣起則導致宿命論。凡夫都這樣。緣起的識,它是活潑潑的,刹那生刹那滅,生的當下就滅了。在每一個刹那,其實都可以決定善惡,刹那爲善,刹那爲惡,這樣一來,只要善于用功,在刹那間的當下精進,這就擺脫了宿命論。那麼,到底該怎麼用功呢?緣起如一張大網,萬法都在這張網上,任何人都在這張網上占著一個點兒,都在這張網上占有一席之地,因爲個人所在的點兒都不同,所以,你的切入點兒也該各不相同,個人的用功法也該各不相同。這個“能”、“所”在大乘教法中是很重要的一個觀念,韓老有個紅卡,上邊兒是四有四無,“只有相似相續,沒有常一不變;只有相互依存,沒有獨立存在;只有能分別識,沒有所分別相;只有一隱一現,沒有真正顯現”,這個偈子我給登在《甘露》上了,因爲占太小,它只有四句話麼~~沒有引起讀者的注意,其實這是很關鍵的理念,我呢,還把這四句話印在名片上了,到處宣傳這理念。

  佛法講緣起法,是什麼在緣起?比如桌子,它需要樹木、釘子、人,樹已長了五十年,釘子也已出廠一年了,人也已叁十多歲了,這是不解“如夢幻泡影”、“空”,什麼是桌子,桌子是方便我們讀書寫字的這麼一種作用,大樹也是一種抽象的作用,釘子也是一種抽象的作用,人也還是作用,既是作用,就不能用多少年來界定,一切法緣起,緣起的是“唯能識”,我們的所爲是墮入所邊,“能”是離開相對觀念的。

  緣起唯能識,是絕待的能,絕對不可以對象化,用對象化的方法就認識不到識了,那麼,該怎麼去認識它呢?只能憑能識去認識能識本身。我們知道,有一本《八識規矩頌》,有人說,我想學八識,憑《八識規矩頌》是永遠認識不了八識的。一切都是心識的顯現,都是虛幻的,看《二十頌》中,殺業的成就,不需外境,就可成就了,只要心識就可以。

  正因爲緣起唯能識,諸法才可以親證。你親證真實了,但別人沒有,你憑大悲心,設立種種方便,使得凡夫衆生,比附真實,知道真實是親證的。

  任何法都是能識,沒有一法是離識的,假如說有這樣的法,那它就沒有辦法親證,沒有親證,就不能說是有還是沒有,如果有不可親證的法,法界就不圓滿了。

  有人問:若一切法都是無常的,那麼,我怎麼來投胎轉世,十二因緣就講的叁世流轉。投胎是什麼投胎的?在《八識規矩頌》中就講到“去後來先作主公”。在我最初學唯識的時候,在九華山是學的阿賴耶識去投胎,後來韓廷傑老先生明確告訴說,其實阿賴耶識就是靈魂,就是民間說的靈魂。《解深密經》上說:“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爲我”。現在人們還是把阿賴耶執爲了我,說,若什麼都無常的話,人該怎麼投胎,叁世怎麼流轉,若不恒常還行嗎?于是,佛教的“無常”變成了中國的“無常鬼”,還有兩個無常呢~~黑無常、白無常。

  有人問:緣起唯能識,不可以在所上推度,“能識”是絕待的,離開對象化,我說了,我們在講《八識規矩頌》時,其實就是已經把活潑潑的八識心王變成了研究對象,已經使得八識不是八識了。要想認識八識心王,只能憑八識心王本身,我們以第六意識去認識八識心王,已經顛倒了。比如,現在有人因研究《紅樓夢》而被稱爲紅學家,他們把紅樓夢研究來研究去,有人研究大觀園到底在北京呀還是在南京,曹雪芹到底是什麼地方人等等。你研究得再深入,也不能說你的成果就對,爲什麼,沒有人能夠評判,沒有標准答案,除非讓曹雪芹自己出來,他自己來說,“我是什麼什麼地方人,我當時寫傻大姐是爲了幹什麼才寫的她。”別人再研究那都是在邊際處瞎猜。說到佛教也是這樣,迦葉、阿難這麼說,龍樹、提婆那麼說,無著、世親又說一套,中國的祖師大德們另外又是一套,以誰的爲准,誰的爲對,誰都不能評判,只有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才行的。可能他們都是畫的桌子的一個角度,但我們不知道他們畫的角度是哪兒。于是,我們現在就是說,我們現在不是在教給你佛法,我現在只是給你領路,我作你的向導,把你引到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的面前,讓他老人家來指導你修行。我們現在人可憐,我們現在幷不是沒有修行人,而是沒有好老師,修行到什麼境界了,沒有人來給你印證。慧能大師,因聽《金剛經》而心有所動,于是去找弘忍大師,因誦出“菩提本無樹”而受到弘忍青睐,這時可以說慧能大師是窗紙只差一點了,點破就行了,就象畫龍點睛一樣,龍早就畫好了,只剩下點睛的一筆,弘忍給慧能講《金剛經》,慧能有福呀,他遇上了弘忍,可我們現在人呢?

  有人說:緣起唯能識,識是活潑潑的,那我們是不是想幹啥就可以幹啥?若只是心識之變現,豈不是想咋著就咋著?告訴你,不是的,不行的,我有心識,你也有心識,這個世界是大家的心識共同創建的,這心識互相做增上緣或者疏所緣緣。法的生起需要諸緣,但是,識是緣起絕待的,生的當下就滅,所以,我們在每一刹那都可以決斷善惡,刹那能向善,刹那能斷惡,所以我們修行,就必須在刹那的當下用功。但是,從發心到成佛,必須得叁大阿僧劫,在緣起法之中,只要種了因,一定會有果,一發菩提心,一定可成佛。有人問,地藏菩薩能不能成佛?爲什麼呢?他說,地藏大願是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何時可空?地獄若是空了的話,佛教六道輪回不能建立。所以地藏菩薩不能成佛。我說,這不對,地藏菩薩若不能成佛,我們更不能成佛。有人說宣化上人發願百歲焚身,然而七十多歲就圓寂了,就說宣化上人騙人,這不是自己沒正見麼?

  我們的障礙有無量,但我們是可以成佛的,爲什麼呢?比如說做夢,在夢中我們作了多少事兒呢?無量的。那麼我們在無明大夢中,無始以來在輪回,有多少煩惱呢?無量。然而當我們夢醒時,刹那間一下就醒來了,與你夢中跑了多遠毫無關系。我總不可能若作夢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了就好半天醒不來,若作夢到南關逛市場了就很快醒來~~沒有這說法。禅宗說的頓悟成佛,那就是在無明大夢中刹那間一下子醒來了。當然,什麼事兒都得衆緣和合,無緣不成的,所以佛說從初發心到成佛中間有叁大阿僧祗劫,這個數字雖然很大,但它有限。比如,我們從睡夢中徹底清醒過來,也需要幾分鍾時間,甚至十幾分鍾,不是說刹那間一下子就徹底清醒,立馬可以工作,那麼,從無明大夢中清醒過來,也不是一下子的事兒,也需要叁大阿僧祗劫。有人說可以即身成佛,這個說法迎合了一部分人的習氣,大爲流行。其實修道是在因上用功的,你不能怕時間長,你只要有正見、正信,何患不成佛呢?

  所以,修行的第一步,是求正見。有正見了,則可斷二障,可決疑惑。這個正見可以壞一切而自己不壞。比如般若,般若是大智能,般若是正見的功德。正見的自體,只能憑親證來見。

  正見實在來說,很不容易建立。正見是依什麼而建立的呢?是依法爾本具的無漏種子,因爲我們有法爾本具的無漏種子,所以我們能夠有正見。這法爾本具的無漏種子,無始以來,一直潛藏著,沒有遇到使它生長發芽的助緣,現在遇到了,就是佛陀所安立的這些教法,這種子慢慢就要發芽了。雖然說我們現在還沒有看見無漏種子發出的菩提芽,但它的力已經在增長了。剛才說了,說般若是正見的功德,而般若是與真實相應的,可無明呢,卻是幻化的。

  現在的情況呢?

  有的人不解緣起法,只記著了佛陀的只言詞組,用一法代替一切法,說這法最好,除了這法門,一切都不好。這簡直是外道。比如現在有人說,一句佛號含攝八萬四千法門,只要一句佛號不停地念下去,就可以了。抗日戰爭時,日本一個佛教派別傳過來,說只念一句“大乘妙法蓮花經”,這都是外道!我們看淨土經典,比如早晚功課中的《佛說阿彌陀經》,中間就說道,西方極樂世界,佛在說法,說的五根、五力、七菩提、八正道等等好多。怎麼可能一句佛號就行了,不用學別的行嗎?

  有的人不解緣起法,在自己的見地上牢牢執著,還自以爲是佛法見地,這是修行人有了那麼一點兒工夫,出了境界。他再勇猛精進,也不能成功。這就象大力士,不管你力氣再大,你也不能把自己舉起來。

  有的人不解緣起法,執著真如爲體,要親證真如,真如是共相真理,怎麼去親證常恒不變的真如呢?真如是不可親證的,若真如能親證,那麼真如也成假的了。佛既然能親證,那麼,佛一定是假的。

  有人不解緣起法,說智能本具,智能常恒不變,若真的這樣的話,有什麼能障礙智能?若沒有能障礙智能的,那麼我們本來就該解脫。是不是無明障礙了智能呢?若無明連智能都能障礙住,那麼我們還怎麼來斷二障?若沒有什麼可以斷障,我們就沒法子解脫了!這個呢,請大家看看《圓覺經》等。

  有的人執著境,認爲若無境,那是不可思議的,但有境的話,境該怎麼親證呢?沒法兒,于是,就把空性弄成了頑空,一頑空,就什麼都沒了,無境無識,無因果無緣起。本來,佛在有些地方是講無境無識,但是,那是破你的想的,這是破想(見)不破法。他們說,境是有的,但境是不可以親證的,所以真實是沒辦法證得的。

  亂七八糟的還有一些。

  那麼,到底什麼是真正的緣起呢?緣起唯能識!這是真正的緣起。那麼,真如呢?真如也只是假名而已,但是,雖然真如只是假名,但佛陀安立這個假名,可也不是鬧著玩的,“亦非無事而爲宣說”,自有深意。二障是緣起,聖道也是緣起,當障盡的時候,真實自然顯現,到那時,有就見其有,無就見其無。

  我們要想求得正見,就該依止聖教,遠離我見、我慢,怎麼辦?就要象嬰兒學說話那樣,不管懂不懂,只管學就是了,媽媽教“你好”,你就學“你好”,至于“你好”的含義,你不要管;鄰居教“他媽的”,你就學“他媽的”,到底“他媽的”是什麼意思,你不要管……你學多了,自然就學會了說話,學會說話了,慢慢的就明白了。就象小學生學習一樣,你只管記住老師教給你的1+1=2,別管爲什麼1+1=2,這就夠了。

  

  

《佛學講座 依正教立正見》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