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研究
不知何時開始,佛法也和世間學問那樣成了一種學術,名之爲“佛學”。
在高校、社科系統乃至佛教界,都有人從事佛學研究,將佛教聖典當作研究資料,依照學術規範考證、研究,從而獲取學術成果。這一隊伍中,大體有幾種類型:
第一種是毫無信仰的人,研究佛學純粹是爲了追名逐利。他們對研究內容並不在意,只關注研究什麼能夠走捷徑,容易出成果。這種研究成果的價值,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種是雖無信仰卻有求真精神的人,他們淡泊名利,爲繼承某種思想文化或填補某個領域的空白,數十年默默無聞地埋頭苦幹,不求回報。在研究佛學的過程中,也頗能自得其樂。
第叁種是有一定佛教信仰的人,甚至也能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實踐一些佛法理念。但因爲學界對信仰還存有偏見,以爲擁有信仰便不能客觀從事學術研究。所以,即使有信仰的學者,也少有敢于公開身份的。
佛學研究的開展,固然在某種程度上扭轉了世人將佛教視爲迷信的流弊,但從目前的狀況看,又走向了另一個誤區。僅僅將佛學作爲一門學術,于己,無法得到佛法的真實受用,從而對人生有所改變;于人,無法准確傳達佛法的甚深智慧,引發他人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