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大學

  佛教大學

  近幾年,教界總在喊著要建一所佛教大學。這也是樸老、妙老等前輩大德的遺願,認爲佛教大國應有佛教大學。我不知道,他們心目中的佛教大學是什麼樣的格局。

  我早年參訪過日本教界創辦的大谷大學、佛教大學、駒澤大學,也在臺灣參觀過慈濟醫學院、華梵工學院、玄奘人文學院等等。印象中,那些大學和我們的佛學院截然不同,倒和社會院校相仿佛。不僅面向社會招生,開設課程也與社會上的綜合類院校相差無幾。當然,作爲教界所辦院校,佛學是其中的重要科系。最起碼,也會設立一個以研究佛學爲主的宗教研究所。此外,各佛教院校還有自身的定位,如華梵工學院偏向理工科教育;玄奘人文學院偏向文科教育。總而言之,海外的佛教大學除教界辦學的背景外,並沒有濃厚的佛教色彩。

  教界辦學,應該是受到基督教的影響。歐洲有很多教會學校,包括著名的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基督教傳入中國的初期,也是從辦學入手,影響了一大批中國知識分子,同時也使基督教在短時間內就在中國紮根。辦學本身,是一種與社會溝通的好方式,且對傳播文明及提高民衆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教界辦學的風氣,想必也淵源于此。我不否認海外教界辦學的意義,也隨喜他們對弘揚佛教及傳播文化所做的種種貢獻。但我心目中的佛教大學模式,既不同于國內目前的佛學院,也不同于海外的佛教大學。

  佛教博大精深,故佛教大學之課程完全可以圍繞佛教展開,包括佛教哲學、佛教法律、佛教曆史、佛教文學、佛教藝術、佛教行政管理、佛教傳播學、佛教考古、佛教旅遊等等。依這些內容成立各個科系,其下可再設立若幹專業。佛教大學可面向全社會招生,培養各方面的專業人才,滿足佛教界及高校、社科院、文管部門、旅遊單位的需求。此外,佛教大學應獲得教育部的認可,方便學生畢業後踏上社會。

  除面向社會的佛教大學外,各宗派祖庭可根據自身優勢創辦研究所或專宗學院。如唯識宗道場辦唯識學院,天臺宗道場辦天臺學院,禅宗道場辦禅修中心,律宗道場辦律學院。研究所和專宗學院以招收出家衆爲主,可適當吸納立志獻身佛教事業的在家衆。課程設置除佛教基礎知識外,主要學習各宗特有的教理和典籍,輔以相應的實修,爲各宗派培養一批法門龍象。

  總之,佛教大學應定位于佛法教理及佛教文化的傳播。社會院校有千千萬,故教界辦學應走出自己的道路。現代社會需要的,是一種既符合理性又充滿人文思想的宗教,而佛教恰恰具有這些內涵。身爲佛弟子,我們應該當仁不讓地大力弘揚佛教。

  

✿ 继续阅读 ▪ 佛學研究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