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號在處 即彌陀在
——慈法法師二零零九年結夏安居講《安樂集》期間的念佛隨緣開示
我們念佛人往生是目標,其它的不重要,不需要過分去在意叁昧。但往生的心念一定要細細錘煉,清晰了知,無疑無慮。這個地方馬虎不得,比叁昧更重要。善導大師有經驗教訓,要不然善導大師就不用立“一切往生皆以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爲增上緣”,他就不把這句話帖在這個教法的根本上了,他就應該提出人人都該修念佛叁昧。他是說以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爲我們往生的根本依止,這個是我們一定要日修,月修,時時修的。佛對目前,時時觀想,時時感激,時時恭敬,時時存念,這可能是特別重要,尤其這個時代,自信勸人心,大悲傳普化,共同報佛恩。
這樣來真誠地勸導更多的有情,依佛願往生阿彌陀佛國土,自信,讓人信,如實念佛,這不可思議。這個修持自他二利具足,無虧無欠,我們不會因爲是一個凡夫人而在自他二利上虧欠。叁個清淨心——無染清淨心、安清淨心、樂清淨心,叁個清淨心的運用對我們來說太重要了。真正修持這種清淨心,真誠報佛恩。不求單單的自利了。所以有時候我們修所謂的叁昧,是對隨順佛願的不徹底,還有點私心雜念,還有點不放心,還有點對佛不放心,不是對自己不放心。有時候會繁衍出這種東西,暗示,有意無意地不經意地會有這樣的東西。
善導大師出入叁昧是很自如的,他怎麼不提倡叁昧而提倡隨順佛願念佛呢?一定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因爲他是親證叁昧者。《觀經四帖疏》講,“觀佛本願,意在令一切衆生稱名念佛”,他說的是徹骨徹髓的一個心理的真誠奉獻你知道嗎?他不是一個推托之辭或者一個應酬的話,是他真正通過叁昧的修持與衆緣所觀、佛的教誨結合的地方。所以觀佛願以導引衆生持名念佛。
念佛看似沒什麼,但其背後力量不可思議。實質的功德普利十方九界,以凡夫口而饒益有情。凡夫的嘴巴可以饒益十方九界衆生。這能是小功德嗎?多大的菩薩能做得到呢?唯佛與佛親證,唯佛與佛能知啊!“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這是一個究竟的教誨啊!佛眼所見,佛力所成,真實功德所在。誠實言、真實言、究竟語,非方便設立。
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簡單的佛號,九界衆生同得大利。怎麼能比呢?此音遍傳法界,普利衆生,猶如大雨普降于天下,滋潤于衆生,滋潤于有情,無所偏頗。這個佛名怎麼不念呢?怕是狹隘自心多有自我蒙蔽。所以以廣大悲心,普利九界有情,無所障礙,同生安樂國土,以稱名故,就以稱名來宣化這樣的利益。這個地方由于我們平時的習慣、感知習慣、取相習慣不斷告訴我們這句名號能利益十方九界衆生。不斷告訴自己此萬德洪名真具萬德,是佛親證,假我之口傳達十方,利益有情。所以佛號在處,即彌陀在。
彌陀以甚深功德,不可思議之觀察力,把他的功德彙入一句名號之中,令衆生傳達普利于十方。所以名號在,彌陀即在。這是真實利益。這樣我們是個什麼信心呢?
我們以前許多世間的認知遮蓋了我們的廣大心源,此心源如佛啊,沒問題的;這個名號就是佛啊,沒問題的;所以念名即覺,不離當下,沒問題。主要是我們自己設計的東西太多,諸佛甚深功德就在我們事事相相中,在我們持名之中時時圓滿清淨真實不虛,所以令其清淨真實相續在我們生命中,時時得往生大利,普利十方。未往生,已經往生利益現前!未成佛,已度衆生!只有佛能度衆生我們怎麼能度衆生呢?名號在,佛即在,不是在度衆生嗎?假佛名號,普利十方,功德如是,實行如是,念佛如是,我們的心意如是。念念如是。
所以作意心中常有圓滿,常有清淨,常有真實。作意有爲法中,名號宣化本是有爲,但這裏面具足圓滿,清淨真實,以法性故,看!我們沒有見佛,佛與我們同在。見無見見,如來法身。不離本座,即利十方。方便在于此,用于此,感恩于此。
念佛法門這個易行真是徹骨徹髓的一個說法,真實易行,究竟了達,不設諸緣,就是不搞那麼多陰謀詭計,不搞那麼多花招,也不搞那麼多繁瑣,直截了當,啥花架子都沒有,拿來就用,廣利一切。張嘴即是,不是拿來就用麼?很多修法太多設置,末世有情心力不及啊!心力不及強而爲之,人必落難。就有難了,心裏就難受,不痛快。這個時代衆生處在迫在眉睫的生死攸關煩惱重重的時代,拿來就用還真是利人,真實安樂。
阿彌陀佛!
我們在無始業力糾纏中感到很蒼白無力,但是細細地把彌陀的慈悲周遍的教化、圓滿的回施、真實功德的加持脫口而出,南無阿彌陀佛!心即安樂,無虧無欠,前後際一時散壞。人能安樂于此,認識于此,皈命于此,怎麼不安心呢?怎能不安心呢?
想想人的執著取相、業習熏染是很實際的東西,那咋辦呢?我們就在業習承受力可許的情況下,就是不苦自己的情況下,念佛念法念僧,贊佛贊法贊僧。這個沒問題的。但要是在不可許的情況下強做,難免有悲壯的東西。悲壯若信心不退則大益現前,要是信心一退則危害就大了,甚至會謗佛謗法。信心特別重要,所以忍受力往往是信心的推動者與挫傷者。在造作分中,有時候會挫傷。
念佛法門就是至簡至明,了達真切,無有遮蓋,徹暢諸佛普度衆生本懷,無有遺漏教化衆生,就是沒有任何遺漏,不遺漏任何有情,願聽聞者鹹得大利,同趣入彌陀願海。實際說我們是周遍傳播者,也是利益者。傳播之時即得其利,利人之時就是自利。菩薩以利他爲自利。所以我們念佛說是利他,實是自利;說是自利,實是利他。自利利他同時現前。以佛圓滿名號回施故,同得大利,無有遺憾。很多修法中自利看著在修持但是利他分沒有。淨土中自他二利一時具足。
習氣太厲害了,人的責任感、良好的願望、自己的作爲、善法的住世……耿耿于懷,特別傷人。一念阿彌陀佛,算了,隨它去。人的習氣真是很好的借口,善良、正確……都是借口,會遮蔽自己。專念于佛,普利世間,唯佛是念,普利世間,自他二利,一時圓成,不假方便,究竟解脫,真實安住。
真實安心!說甚易,行甚易;說甚難,行甚難啊!“累劫修持總不成,放光即菩提”。因爲我們以前往往會用自己的識業、心業、所系業作爲緣起,所以多劫修持總不成,諸佛如來以淨光明中分化一言、一詞、一相令我等心開意解就成了。淨土教言有它的特定設置。
注:本文由德豫根據錄音整理文字,明燈校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