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明論式中的“喻”與相近現象之比較
江蘇技術師範學院 程樹銘
本文所說的因明論式專指新因明的叁支作法。“喻”是因明論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和我們所熟知的叁段論的大前提、修辭中的比喻、類比推理中的類比事物及其屬性、探求因果聯系法的求同法和求異法等有著某些共同點,同時又存在著若幹差異。
一、“喻”與叁段論的大前提
請看下面一組例子:
因明論式:
聲音是無常的,
因爲是人工造作出來的,
凡人工造作的都是無常的,猶如瓶等;凡是常住的,都不是人工所造作的,猶如虛空。
叁段論:
凡人工造作的都是無常的,
聲音是人工造作出來的,
所以聲音是無常的。
從作用上看,“喻”與叁段論的大前提大體相當。但是也有種種的不同:從地位上看,“喻”不如大前提重要,在叁段論中,大前提與小前提是同等重要的,而在因明論式中,“喻”是因的輔助成分。從功能上看,“喻”要勝于大前提,叁段論的大前提在于指明普遍的原則,但是沒有說明這普遍的原則是如何獲得的,所以,如果大前提虛假的話,是不易發覺的,而因明的“喻”不僅提出推論的普通原則,還對這普遍原則的來源進行說明,從正反兩方面審察普遍原則的可靠性,因而能及時發現錯誤,予以糾正;從結構上看,“喻”往往要用兩個命題及另外兩個概念表達(有時省略一個命題,因而也少用一個另外的概念),大前提只用一個命題表達;[1]從位置上看,“喻”出現在論式的結尾,而大前提往往出現在開頭(在叁段論的變式中,大前提可以出現在其他位置)。
二、“喻”與修辭中的比喻
從語義上分析,喻就是比喻,就是通過打比方而使人明白事物或道理。應當承認,因明論式中的“喻”和修辭中的比喻目的是相同的。但是從表達上看,因明論式中的“喻”語言平直,合乎客觀實際情況,而修辭中的比喻追求形象生動,往往言過其實,有誇張的成分。從功用上看,因明論式中的“喻”重在說理,而修辭中的比喻重在描述。
叁、“喻”與類比推理中的類比事物及其屬性
請看下面一組例子:
因明論式:
聲是無常,(宗)
所作性故,(因)
若是所作,見彼無常,(喻體)譬如瓶等。(喻依)
類比推理:
瓶是人工造作出來的,瓶是無常的;
聲音是人工造作出來的,
所以聲音也是無常的。
“喻”中的喻依與類比推理中的類比事物相似,“喻”中的喻體與類比事物的屬性相似。不同的是:在類比推理中,類比事物及其屬性是在前提出,而在因明論式中,“喻”是在後提出;在類比推理中,先說類比的事物,後說類比事物的屬性,而在因明論式中,先說喻體,後說喻依。表述順序的不同,致使推理形式也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推理效果。因明論式屬于必然性推理,而類比推理則屬于或然性推理。
四、同喻論式與求同法
請看下面一組例子:
只含同喻的因明論式:
此山有火,
以有煙故,
凡有煙處必有火,如竈。
求同法:
山有煙,山有火;
竈有煙,竈有火;
…有煙,…有火。
故有煙是有火的原因。
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看出,只含同喻的因明論式類似探求因果聯系法中的求同法,其本質特點都是異中求同,只是前者的論證不如後者詳密罷了。
五、異喻論式與求異法
請看下面一組例子:
只含異喻的因明論式:
聲是無常,
所作性故,
諸有常住見非所作,如虛空等。
求異法:
聲音是人工造作出來的,聲音是無常的;
虛空不是人工所造作的,虛空是常住的。
故人工造作是無常的原因。
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看出,只含異喻的因明論式類似探求因果聯系法中的求異法,其本質特點都是同中求異。
總的來看,因明論式是比較嚴謹的邏輯形式,因明論式中的“喻”有其獨特的作用,它和一些相近現象既有共同點,又有不同點。
參考文獻:
[1]沈劍英,因明學研究,東方出版中心,1985年5月,P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