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量總說略有叁種
一、真正的現量。即是聖者實證世界本來面目的現量智所證真實境界。所以我加了“真正”兩個字強調說:“真正的自相系現量之所得,非以分別之假智能得知,而必須依證真之智慧方能證知。”
二、顛倒的現量,錯覺的現量,假象的現量。不能實證真實的凡夫,則只能生起虛妄的顛倒的錯覺的假象的現量。這是由于凡夫無始以來的顛倒執著的妄想積累深厚造成的習慣性錯覺,雖然是顛倒顯現的虛妄假象,但由于積習深厚也形成了現量的顯現,只是這種顯現不反映世界的真實面目,而是顛倒錯覺的假象顯現。就好像幻視幻聽的精神病人一樣,雖然他的所見所聞實際是不存在的,但對于他來說他的所見所聞卻都是現量顯現的,而不是完全由他憑空想像出來的。我們凡夫所見聞覺知的這個世界也是這樣,雖然我們所見聞覺知的一切法都是畢竟空無所有的,但對于我們來說我們的所見所聞所覺也都是現量顯現的,而不是由我們憑空想像出來的。上面所引“如眼識緣色。稱自相故”,就是說的這種凡夫的顛倒現量,雖然也是現量,也可以說證到自相,但實際上並非真正的自相,所以也並非真正的現量。
叁、假說的現量。凡夫雖然有現量(如前五識、第八識、五俱意識等),但凡夫的粗顯意識不能明確地感知到現量的所緣境界,如果把這種意識叫做顯意識,也可以把凡夫的現量境界叫做潛意識。我們凡夫的顯意識只能認識名言境界,所以我們凡夫所知一切法都是名言,而名言都是依靠意識的分別假安立的,與事實本身完全是兩回事,所以在名言境界裏是不可能有現量認識的。雖然顯意識不能明確感知到凡夫的現量,但隨順這種現量認識生起的五後意識受到現量認識的影響,可以近似地反映現量認識的內容,這種實爲比量但又帶有現量特征的認識,也可以假安立爲凡夫的現量,因爲它雖不是現量但又與完全抽象的比量認識不同,有點兒像既非性境又非獨影境的帶質境的意思,爲了表示出這種不同,所以需要給它假安立一個(與完全的比量)不同的名字以示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