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國藏傳因明之人物

  中國藏傳因明之人物

  俄-洛丹喜饒(1059—1109)

  藏傳因明翻譯家。藏地古量論時期譯師俄-雷必喜饒侄子,故亦稱“小俄譯師”。曾在克什米爾學佛經,與吉慶王共同譯出法稱後學智生護的《量評釋論莊嚴釋》,和利他賢合譯出法稱的《量抉擇論》、法上的《量抉擇論詳疏》等。回西藏後又譯出了耶麻黎的《釋量論莊嚴釋詳疏》共82卷,法稱後學莊嚴派、閘義派的主要著作多由他譯出,共有《量論》等因明著述近20種。

  俄-雷必喜饒(活動于11世紀)

  藏傳佛教經譯師。生于俄氏家族,受阿裏小王之命與仁欽桑波等同去迦濕彌羅(今克什米爾)學法,回藏後從事譯經,被稱爲“洛窮”(小譯師)。譯有《量釋論頌》、《法稱自釋》、《天帝慧後叁品釋》及《釋迦慧疏》。並聚徒講授,其所譯者史稱舊因明。

  恰巴-曲吉森格(1109—1169)

  又稱“恰巴-曲森”“恰巴-法獅子”。西藏葛丹派桑浦寺第六任堪布(主持),帕竹迦舉派創始人扒摩竹巴的羯摩師。以闡楊傳授因明學見長。有《定量論廣注》、《量論攝義頌》和自釋、《攝類辯論》等。其中《攝類辯論》爲藏人所著大量同名書之初本,在此書的影響和作者的倡導下,漸使藏人以辯論方式學習因明成爲傳統學風。

  薩班-貢噶堅贊(1182——1251)

  藏傳佛教“薩迦五祖”中第四代祖師。名前“薩班”意爲薩迦班智達(班智達即“通達五明學者”之義),是對他的尊稱,簡稱“薩迦班欽”。原名貝丹敦珠,後藏拉堆降人。幼時從叁伯父紮巴堅贊學習佛法和梵文,並從受近事戒,改名貢噶堅贊。南宋嘉泰四年(1204年),依止釋迦師利及其弟子僧迦師利,學習多種經論釋典。開熹二年(1206年),從事迦師利受比丘戒,並進一步從學顯密教法。經二十余年的精進深造之後,以暢曉“大五明”(聲明、工巧明、醫方明、因明和內明)、“小五明”(詩詞、韻律、修辭、歌舞和星算)隆名于世。嘉定九年(1216年)接任薩迦寺寺主,薩迦派也因其淵博學識而盛行于西藏。淳佑六年(1246年)應召到涼州(進甘肅武威),次年會見闊瑞皇太子,議定西藏地區歸順元朝的條件,並致書西藏各地僧俗首領,使西藏地區從此結束四百年的分裂割據局面,統一歸入中國版圖。薩迦派也因以取得了對西藏地區政教的領導地位。此後他一直留在涼州傳法沒,間或行醫。在大小五明方面都有著述,共計十九種,其中影響最大的有叁種:《正理藏論》(又稱《量理藏論》)、《叁律儀論》、《薩迦格言》。《正理藏論》是現存最早的藏人因明自著,在藏傳因明史上有重要地位。

  宗喀巴(1357——1419)

  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創始人。原名“羅桑紮巴”,青海湟中人。藏語稱湟中一帶爲“宗喀”,故被稱爲宗喀巴。幼時從噶當派名僧達瑪仁欽出家,學顯密教法。16歲赴西藏深造,多方遍求名師,習五論、五明之學,遂通顯密各派教義。後在各地講《現觀莊嚴論》、《因明》、《中論》、《俱舍論》等大小乘經論。因鑒于當時西藏各派佛教戒行廢弛,僧侶生活放蕩,追逐世俗名利,遂倡導“改革”,以中觀爲正宗,以噶當派教義爲立說之本,結合自己見解,建立體系。著有《菩提道次第廣論》和《密宗道次第廣論》等書,闡明顯密兩宗修行次第,主張顯密都須恪守戒律,形成一代宗風。其“改革”得到西藏帕竹地方政府支持。明永樂七年(1409),在被明朝冊封爲闡化王的紮巴堅贊等資助下,于拉薩大昭寺發起大型祈願法會,他被公認爲西藏佛教界的領袖人物。同時又在拉薩東建立甘丹寺,形成格魯派。後其弟子在各地廣爲建寺弘法,以其逝世日十月二十五日爲宗教節日。藏語系的佛教徒多尊奉宗喀巴爲教主。因明著作有《因明七論入門》,繼承了法稱後學教義派的傳統,把因明看作是成佛的必由階梯,開創了格魯派的因明傳承。著作極多。全集藏文拉薩版共十八帙,一百六十多種。著名弟子有賈曹傑、克珠傑、绛央卻傑、绛欽卻傑,根敦珠巴等。

  賈曹傑(1364——1432)

  全名賈曹傑-達瑪仁欽。藏傳因明學者,宗喀巴大弟子。宗喀巴弟子中最善因明者。著《釋量論頌能無顛倒顯示解脫道論》,該論分爲爲自比量品、成品量、現量品、爲他比量品,與法稱《釋量論》的體系對應。作者在後記中特別聲明該著的宗旨是依據宗喀巴的教導,把量論作爲如實修行的解脫道。著作還有《集量論詳釋》、《定量論大疏》、《正理滴論善說心要》、《觀相屬論解》、《量論導論》等。

  克珠傑-格雷貝桑(1385——1438)

  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弟子之一。“克珠傑”是他成名後的尊稱,意爲“顯密賢通尊者”。生于柴達突森哲欽亞噶達官之家。據《蒙藏佛教史》記載,他自幼聰慧,先後拜許多名僧爲師,盛修佛法,貫徹真谛,因而名聲大揚。後爲哈勒拉混地方之達勒奇通寺寺主,並以寺名尊稱之,皈依者甚衆。從寺中耶喜巴拉喇嘛修法,聽金剛經;從耶喜巴拉、坤格哲拉森等喇嘛學習顯密各經。克珠傑曾爲仁達瓦薰奴洛追(1349——1413,薩迦派著名學者)的弟子,並從學《中觀論》、《入中論》和《中觀名句論》等。明永樂五年(1407年),仁達瓦把他介紹給宗喀巴,從學各種經論。後繼宗喀巴的大弟子賈曹傑任甘丹寺墀巴,直至逝世。曾爲一世達賴的法師。後在格魯派上層僧侶建立班禅活佛系統時,被追認爲一世班禅額爾德尼。克珠傑學富五明,博通群經,善于雄辯。據說他破斥異論,所向無敵,弘揚自宗,無不應心。被與宗喀巴、賈曹傑並稱爲“師徒叁尊”。所著因明論著中影響較大的有《因明七論除暗莊嚴注》、《現量品述記》、《量理海論》、《宗喀巴傳》等。其著作甚多,後編成《克珠傑全集》。後又被分門別類的編入《師徒叁尊全集》,有拉薩版、日喀則版。

  根敦朱巴(1391——1474)

  又名僧成。藏傳因明學者。宗喀巴弟子之一,黃教後世追認爲一世達賴。後藏薩迦附近霞堆人,1447年在日喀則修建紮什倫布寺並任首任法臺二十年。主要因明著作有《釋量論釋》,是黃教寺院必修的因明教本。該書是對法稱《釋量論》義理的系統介紹,在成量品中闡述了“新生無欺智爲量”,從流轉門和還滅門論證了佛何以成爲定量。在“自義比量品”和“他義比量品”中系統地介紹了法稱因明的邏輯思想,如對因叁相概括表述爲“宗法,彼分遍”。正因叁種差別性的分類,宗、因“無則不生”的邏輯聯系等。

  嘉木樣協巴多吉(1648——1721)

  藏傳因明學者。其名在藏語中意爲“妙語笑金剛”。出生于甘肅夏河甘加灘,就學于哲蚌寺的郭莽紮倉,曾任郭莽紮倉的堪布康熙敕封爲“護法禅師額爾德尼諾門汗”。後在家鄉甘加建立拉蔔楞寺,爲黃教的第六大寺,成爲黃教在安多地區最大的活佛轉世系統。藏傳因明由其傳入蒙古,其徒賽-阿旺紮西著有《量論要義根本釋智者頸飾》,全書共有26項攝類項目,成爲拉蔔楞寺的專用因明讀本。

  布敦-仁欽朱(1290——1364)

  又譯“布敦寶成”和“布敦”。藏傳佛教學者,夏魯派創始人。原屬綽浦舉派。學習過噶舉、噶當、薩迦等派教法,佛學知識廣博,寫了不少佛學和曆史的著作。首次編訂了藏文的大藏經丹珠爾部目錄。著有《善逝教法史》(亦稱《布敦佛教史》,是研究藏傳佛教發展史的名著。14世紀中,到夏魯寺主持寺務,寺院得以重新擴建。元朝末年,順帝曾請他進京傳法,未成行。卒後,夏魯寺開始有了轉世系統,學說爲其轉世後輩及弟子所承襲。在因明方面著有《量抉擇論注釋明顯句義論》等。

  普覺-強巴

  藏傳因明學者。全稱“羅桑楚臣強巴嘉措”,意爲慧戒慈海。而普覺,按藏文後加字的發音又叫普布覺。這是其居住的庵刹的名稱。此庵刹(或茅庵)因建築在色拉寺左側的一個山上,遠看象一座飛騰的碉樓而得名。將此庵名冠于其真名“羅桑楚臣強巴嘉措”上,故簡稱“普覺-強巴”。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