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藏傳因明學中真因的元素

  藏傳因明學中真因的元素

  作者:羅勁松

  1、宗法的元素──無過欲知有法

  以舉例安立說明:“以所作性成立聲是無常的無過欲知有法”的性相爲:其既是被認作是“以所作性成立聲是無常”的诤依

  ,又是被依量決定“其是所作性”,並由此存在有欲知其是否“無常”的補特伽羅者。而此作爲成立“聲是無常”的無過欲知有法爲唯在“聲”中,不假其余。

  2、周遍的元素──同品和異品

  關于同品的性相,這裏舉例以說明:如成立聲是無常的作式,“無常不空”者,是“成立聲是無常的同品”的性相。它與“是無常”是同義。若“無常空”者,是成立彼宗之異品的性相。其又與“非無常”是同義。異品又可分爲:“相違異品”,對上舉例如:常;“唯別異品”,對上舉例如:所知;“非有異品”,對上舉例如:兔角。其中“唯別異品”之“唯”是簡別“相違”和“非有”而言,不是爲簡別“同品”而言。

  附說同品異品的所依元素:同喻和異喻。由于同喻異喻在實際論式的應用中,含義複雜,難以具體定義,故一般藏傳因明的文獻和教材鮮有見對此給予性相描述者。本文所依主要教本中雖就同喻作性相的說明,但就其所定義的“被認作是同喻者”來看,這不過只能作爲一則說明,而不可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定義。不僅如此,沿此以下我們也未能對個別舉例如“成立聲是無常的同喻”作出有效的定義,其解釋說明爲“被認作是成立聲是無常的同喻者”。另外,應知就一般而言的“同喻”與“某一特例宗上的同喻”可堪是同義,然而,此與“某一特例宗上的真同喻”則不能同義。例如,我們可以認爲但凡同喻均可是“成立聲是無常的同喻”,但不一定是“成立聲是無常的真同喻”。關于“成立聲是無常的真同喻”,一般藏傳因明文獻和教科書上同樣鮮少說明。雖然在洛色林劄倉的教材中有列明其性相,但那個描述如上所列的形式一般,真不堪作爲真正的性相。事實上,關于什麼是真同喻的辯論勢必會引伸到藏傳因明共許的比量的定義是否准確,乃至牽涉比量是否必要唯演繹推理所成等重大問題,當另行專文討論,亦請智者們詳辯,茲略不贅。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