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明發展簡史
宏度法師
大凡一種學說根植于社會,自必有它存在的客觀條件、曆史背景並社會根源。因明的産生、發展,同古印度學術文化的繁榮和辯論風氣的盛行是緊密聯系的。公元前四世紀笈多王朝時期,是印度文化史上諸教派的爭嗚時期。極盛于當時且影響于後來的學派有:數論派(Sankhya僧伽)、聲論派(Mimamsa前彌曼沙)
、 勝論派 (Vaisesika吠世史迦)、吠檀多派(Ve-danta後彌曼差)、正理派(Nyaya尼耶也)、
順世派和佛教。其中,注重思維考察的彌曼沙派、被稱做“因論者”的順世派、引導人們尋求主真谛的正理派、世人譽爲“覺悟之學”的佛教等宗教派別,各自運用獨特的辨論方法,作爲闡揚其教義的工具,常常立于不敗之地。至此論辯之術才引起了們的重視。
大約公元前叁世紀,正理派學者足目(生平不詳),依據論辯之實際,把諸學派以及前人積累的邏輯知識作了全面整理,編集而成《正理經》。以十六句義━━第一句義“量”即知識的來源(知識論)、第二句義“所量”即知識的對象(人生觀)、第叁句義疑、第四句義動機即對知識的追求、第五句義至第九句義是論議的過程、第十句義至第十二句義是論議法的種類、第十叁句義至第十五句義是謬誤論、第十六句義墮負是論議的敗北等,論述的核心在于邏輯形式與論辯方法。現在讀到的《正理經》是經過其門徒不斷修改、補充,至少在公元四、五世紀才最終完成的。
于此之際,佛教徒中的有識之士針對當時“百家競相論爭義理之長短得失,非善用論述不足取勝”之現實,亦積極研討辯論之學。于正理學說的基礎上,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繼承正理學派著重論證方面的特質,並予以發展。其殊勝功德在于確定了“因明”這一名稱,且把“因明”和佛家自宗學說“內明”等五明一概立爲佛弟子之修學要典,自此“因明”爲佛教所專有。其間著名的人物有:
1、龍樹(Nagarujna)著有《方便心論》一卷,後魏吉迦夜譯;《回诤論》一卷,後魏昆目智仙、瞿昙流支共譯。
2、彌勒(Maitreya)《瑜伽師地論》。
3、無著(Asanga)著《大乘阿毗達磨集論》七卷,唐玄奘譯;《顯揚聖教論頌》一卷,唐玄奘譯。
4、世親(Vasubandhu)傳說有《論式》、《論軌》、《論心》、 《如實論》等著作。
以上屬古因明。
公元五世紀,佛教大師陳那對因明又作了創造性的改革。撰有《觀叁世論》、《觀總相論》、《因門論》、《正理門論》、《取事施設論》、《集量論》等著作,計有八論,而以《因明正理門論》及《集量論》最著。前者“立破真似、以詳正確的論式”;後者“釋成量義,以詳正確的知識”。一重悟他、一重自悟,該攝自悟、悟他二門。陳那大師對因明的偉大貢獻在于:
(1)、將五分論式改成叁支作法,刪去重加詳說前叁分合、結二支;
(2)、重新劃分能立與所立,創立宗體、宗依說;
(3)、用“叁相具阙”判定因的正似, 實質上是在“九句因”的基礎上增加了遍是宗法性一相;
(4)、改造喻支,以古因明的喻體作新因明的喻依,另外增設喻體。
把古因明喻支從特殊到特殊的或然性類比推理,改創成假言命題,提高到必然性的演繹推理。
陳那大師將五分論式革新爲叁支作法,不只是簡單地砍去合、結二分論式,其不朽的功績在于對喻支的改造。經此革新改造,因明學取得長足進步,進入全新階段,故後均認陳那爲新因明的開祖。陳那往下,可分兩系:
一是商羯羅主(Sankarasvamin),爲陳那高足。
他的《因明入正理論》是新因明的代表作,論述更趨缜密、系統。商羯羅主傳法稱(Dharmakivti公元七世紀),因明經過他的重新組織發揮,打開了新的局面,西藏方面將因明說成“陳那法稱之學”可見一斑。他在學習陳那的《集量論》時,感覺有些論點不夠滿意,就著了《量評釋論》,並自注其中爲自比量品,爾後又作《量決定論》、《正理一滴論》、《因論一滴論》、《辯論的方法》、《成他相續論》、《關系的研究》、《關系研究的注釋》等,爲因明學者所必讀。《正理一滴論》尤其重要,現譯有多種文字,引起西方學者的重視。他的學說影響極大,後世注釋他的著作的,現存藏書中就有十五家、二十一部、四百余卷之多,資料極爲豐富。因明在西藏盛行開來。
一是陳那的另一弟子護法(Dharmapalg),也是精研因明的大師。他的《唯識叁十頌釋》等,純熟地運用了新因明。護法傳戒賢(Sila-bhadra)、戒賢傳玄奘。玄奘大師在印度求法十九年,于公元六四五年,唐太宗貞觀十九年,滿載盛譽攜帶六百五十七部梵文經卷(其中包括叁十六部因明論著)回到長安。于公元六四七年,唐太宗貞觀二十年翻譯《因明入正理論》,于公元六四九年,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翻譯《因明正理門論》。從此因明在漢地傳播開來。
窺基是玄奘的繼承人,作有《因明入正理論疏》留傳日本,不少日本朋友還爲他作了釋論,其中以日釋鳳潭的《因明論疏瑞源記》最爲詳備。玄奘的另一朝鮮籍弟子圓測撰有《因明正理門論疏》,學成歸國,又把因明帶到了朝鮮。
綜上所述,因明學是從正理學學派發展而來的。陳那之《因明正理門論》及弟子商羯羅主之《因明入正理論》都保留“正理”二字,就是極好的佐證。因明傳入我國有二支:一是商羯羅主、法稱系的藏學因明;一是護法、戒賢、玄奘系的漢學因明。史學界一般認爲因明是經唐玄奘大師的翻譯傳入漢地的(
然而在玄奘之前,因明于後魏由吉迦夜翻譯,已傳入我國,但影響不大,故鮮爲人知),
再由漢地遠播日本和朝鮮,至今約有一千叁百多年的曆史了。請看下表:
人類的開始
語言的産生
辯論的展開
足目編集《正理經》
佛教徒(龍樹、彌勒、無著、世親)取精成(古)因明
陳那改創爲新因明──以下分叁支:
┌─自在軍──法稱──西藏(帝釋慧、釋迦慧)
陳那┼─商羯羅主 ┏窺基《入正理論疏》─日本
└─護法、戒賢、玄奘─漢地┫
┗圓測《正理門論疏》─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