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瑜伽菩薩戒要義 二、四十叁輕 27、舍內學外戒

  27、舍內學外戒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現有佛教于佛教中未精研究。于異道論及諸外論精勤修學。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無違犯者。若上聰敏若能速受。若經久時能不忘失。若于其義能思能達。若于佛教如理觀察。成就俱行無動覺者。于日日中常以二分修學佛語。一分學外。則無違犯。

  作爲菩薩,如果對佛教的經論典籍還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就開始鑽研外道論著,或鑽研世間的哲學、文學等等,除佛法外什麼都學,那也屬于有染違犯。

  還有些情況是屬于無違犯:或者自己的根基特別好,又有因緣成就,短時間內就可掌握很多世間典籍或外道理論。同時,自己已樹立了佛法正見,對于世間及外道的觀點能正確辨別,且能妥善處理學習佛法和世間法的關系:“日日中,常以二分修學佛語,一分學外,則無違犯”,也就是說,一天中以兩分的時間學佛法,一分的時間學習世間文化和外道典籍,也是戒律所允許的。

  從“菩瑜伽菩薩戒”中我們可以看出,它的規範非常合乎情理,非常接近凡人認識和接受的標准。當然不是說其它經論就不近人情,而是它們所針對的層次更高,有的是針對地上菩薩的境界。如“梵網菩薩戒”,是盧舍那佛在蓮花藏世界爲大菩薩們所說,又由釋迦牟尼佛爲我們轉示,對象不同,要求也就不同。而“瑜伽菩薩戒”爲彌勒菩薩所說,他根據娑婆世界衆生的特點,將佛經裏有關菩薩的行儀整理出來,所以我們學習起來感覺格外契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