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不受忏謝戒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他所侵犯。彼還如法平等悔謝。懷嫌恨心欲損惱彼不受其謝。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雖複于彼無嫌恨心不欲損惱。然由禀性不能堪忍故不受謝。亦名有犯有所違越。是無染違犯。無違犯者。若欲方便調彼伏彼。廣說一切如前應知。若不如法不平等謝。不受彼謝亦無違犯。
作爲菩薩,和他人産生糾紛之後,對方來向你道歉,而你卻依然憤憤不平,拒不接受,也是有染違犯。“瑜伽菩薩戒”所說的每一條,都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非常富有人情味。
如果對對方已無嗔恨之心,也不是故意要氣惱對方,只是“由禀性不能堪忍故不受謝”,則屬于非染違犯。
還有一些情況是屬于無違犯:如果目的是爲了更好地幫助對方,那麼,不接受對方的道歉也不犯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