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懷忿不舍戒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于他懷忿相續堅持生已不舍。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無違犯者。爲斷彼故生起樂欲。廣說如前。
作爲菩薩,當對他人産生嗔恨之後,堅持不舍,耿耿于懷,始終處于煩惱狀態而不能自拔,也是有染違犯。
如果是因爲煩惱深重,雖想方設法克服,但還不能有效對治自己的情緒,就不屬于犯戒的範疇。
我們心理狀態的延續也是緣起的,當我們恨一個人時,如果總想著對方的壞處,嗔恨的種子就會不斷增強;如果能將心念轉過來,想想對方曾經有過的好處,意識到自己作爲一個佛子應有的悲心,嗔恨的力量自然會越來越小。所以,當心念産生之時,將朝什麼樣的方向發展,關鍵是看我們給它創造什麼樣的因緣。在“瑜伽菩薩戒”中,如果懷恨時樂此不疲,就是有染違犯;如果努力對治,雖一時難以克服,也不爲犯,因爲你所創造的條件正在使煩惱向不同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