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瑜伽菩薩戒要義 二、四十叁輕 1、不供養叁寶戒

  二、四十叁輕

  “瑜伽菩薩戒”的四十叁輕根據菩薩所應遵循的“六度四攝”而製定。布施爲六度之首,在“瑜伽菩薩戒”中,關于布施的內容有七條;關于持戒的內容也是七條;關于忍辱的內容是四條;關于精進的內容是叁條;關于禅定修行的內容是五條;關于開發般若智慧的內容是六條;另外十一條戒則結合了四攝法門的有關內容。所以說,菩薩戒的四重四十叁輕,一方面是幫助我們克服貪、嗔、癡煩惱,一方面幫助我們廣修六度四攝。

  1、不供養叁寶戒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于日日中若于如來或爲如來造製多所。若于正法或爲正法造經卷所。謂諸菩薩素怛纜藏摩怛理迦。若于僧伽。謂十方界已入大地諸菩薩衆。若不以其或少或多諸供養具而爲供養。下至以身一拜禮敬。下至以語一四句頌贊佛法僧真實功德。下至以心一清淨信隨念叁寶真實功德。空度日夜。是名有犯有所違越。若不恭敬懶惰懈怠而違犯者。是染違犯。若誤失念而違犯者。非染違犯。無違犯者。謂心狂亂。若已證入淨意樂地常無違犯。由得清淨意樂菩薩。譬如已得證淨苾刍恒時法爾于佛法僧以勝供具承事供養。

  作爲菩薩,時時都要供養佛法僧叁寶。供養的方式很多:以虔誠的禮拜來表達對叁寶的恭敬,以由衷的贊歎來稱頌叁寶的殊勝,或以清淨心憶念叁寶的功德,都屬于供養的範疇,若不如是而行,便屬于犯戒。如果內心對叁寶缺乏恭敬之心而不願承事供養,就屬于有染違犯,因爲其中夾雜著個人的煩惱和雜染。

  如果因忙碌而一時忘記,有所怠慢,雖也有犯,但屬于無染違犯。

  另外還有兩種情況是屬于不犯的:在內心狂亂、精神失常的前提下,未能供養叁寶不爲犯;或已是登地菩薩,時時處于清淨意樂之中,本身就屬于叁寶的一體,不需要以這樣的形式去供養,也不爲犯。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