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感應錄》按語
一、討論佛法 天神擁衛 若念佛者 諸佛護持
念念在道 善神恭敬 散心雜話 惡鬼吐痰
吾人終日 常被鬼唾 何不一向 專稱佛名
古德學佛 唯爲生死 今人學佛 只作高談
群居終日 言不及義 好行小慧 孔子所歎
( 壹之1 )
二、彌陀願言 十方衆生 稱我名號 必生我國
言衆生者 上自天人 下至地獄 鬼畜蟲蟻
以此觀之 此八八兒 必生極樂 證大涅槃
人而不知 知而不念 劣于畜生 可痛惜哉
( 壹之2 )
叁、不知信心 亦無願心 唯嗜肉味 常稱佛名
以稱名故 皆得往生 此是彌陀 本願功能
彌陀誓言 稱我名號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彌陀今現 在世成佛 衆生稱念 必得往生
( 壹之3 )
四、曾爲高僧 及戒行僧 轉世便迷 再度造業
若其末路 能修淨土 一世解脫 不贻後悔
生死路險 輪回可怕 六道未出 難免墮落
我等行人 借鏡支某 誓生極樂 不蹈覆轍
( 壹之4 )
五、出家爲尼 已是難得 苦行卅年 更屬不易
唯仗自力 無他力持 煩惑未伏 再度沈迷
余門學道 蟻子登山 念佛往生 風帆順水
不生極樂 尚在娑婆 一旦生西 永斷輪回
( 壹之5 )
六、念佛婆子 宗乘教理 一無所知 唯佛是念
命終之後 瑞應神奇 確證往生 無可懷疑
生前慧解 不及僧尼 身後果證 僧尼不及
自力難脫 念佛易生 不可自負 誤了前程
( 壹之6 )
七、大集經言:若人但念阿彌陀 是名無上深妙禅
古 德 雲:一句彌陀無別念 不勞彈指到西方
又 雲:隨緣開妙法 教衆得真情
聖道多辛苦 西方一路平
( 壹之7 )
八、聖道門者:極智慧,證涅槃;
淨土門者:還愚癡,生極樂。
聖道門者:自力也,難行也,萬中無一;
淨土門者:他力也,易行也,百即百生。
聖道門者:縱令聖人根性,尚須叁祗百劫,方證極果;
淨土門者:即此崔婆癡頭,唯憑一句六字,往生成佛。
( 壹之8 )
九、別無他能 只是念佛 一槌一佛 念佛不辍
留偈立化 面不改容 異香芬郁 天樂鳴空
念佛作務 兩不相妨 士農工商 皆可模仿
但願如是 依樣行持 尋奇覓巧 將成虛度
( 壹之9 )
十、愚癡無智 樸實無僞 心口憶念 生佛宛然
日夜時處 念念不舍 終日娑婆 終日極樂
雖在六道 已出叁界 一生淨土 永絕輪回
念佛一法 方便直捷 善惡賢愚 毫不簡別
( 壹之10 )
十一、念佛一法 行住坐臥 時處諸緣 悉皆不妨
信口念佛 身是道場 任聲稱名 與佛同在
隨閑隨忙 不忘念佛 念茲在茲 動靜一如
念佛愈熟 處事愈明 念佛心淨 淨則慧生
( 壹之11 )
十二、軟動之類 至極無知 亦能念佛 脫離叁塗
可知念佛 殊勝簡易 若不念佛 求脫無期
念佛一聲 得生人中 若願淨土 亦必往生
彌陀誓言 惡道衆生 皆生我剎 悉使成佛
( 壹之12 )
十叁、若人問曰 何等衆生 能得成佛
斷然答曰 念佛衆生 能得成佛
念佛成佛 彌陀本願 釋尊所弘 諸佛所贊
( 壹之14 )
十四、彌陀救度 隨時存在 隨地存在 毫無條件
何人皆是 被救之人 何時皆是 被救之時
彌陀功德 回施衆生 令諸衆生 福慧具足
欲生我國 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是故衆生 不論何人 願生彼國 即得往生
( 壹之15 )
十五、一句彌陀 不論缁素 不論善惡 不論信疑
只要稱念 不知不求 便有如此 光景現前
不論何人 常念佛者 頂現圓光 身現佛相
凡夫肉眼 雖不能見 法爾自然 有此道理
( 貳之1 )
十六、因宿善故 遇緣皈依 因宿冤故 爆炸傷身
若皈依後 依教念佛 預解宿冤 可免此難
念佛能得 現當二益 現世安穩 往生成佛
禍福無門 唯人自召 善惡之報 如影隨形
( 貳之8 )
十七、群魔亂舞 如野幹吠 念佛音聲 如獅子吼
獅子一出 百獸潛蹤 佛聲一出 群魔遁迹
煩惱之身 無常之世 應依彌陀 安身立命
身心性命 信托彌陀 任何時地 憶佛念佛
( 貳之9 )
十八、肉體是客 心是主人 肉體雖死 此心不死
臨終之時 隨其心念 應其方所 投生其處
若其心念 憶佛念佛 當下與佛 磁光相融
光相融故 被佛攝取 一念之間 生于淨土
( 貳之11 )
十九、萬法由心 隨感而應 憶佛念佛 佛隨心現
念佛之人 機法一體 與佛同在 出入相隨
( 貳之12 )
二十、彌陀光明 最尊第一 諸佛光明 所不能及
佛光所在 能除戾氣 解冤釋結 轉惡成善
若在叁塗 見此光明 無複苦惱 皆蒙解脫
鬼神之處 不祥之地 應置佛名 以度幽靈
( 貳之13 )
廿一、王鐵珊者 位居將領 一聲令下 萬靈喪命
只有造業 不信佛法 不知教理 亦未皈依
病重身危 群鬼現前 叁日不眠 命在旦夕
參禅悟道 打齋拜忏 斯等修行 緩不濟急
只有念佛 不可思議 一念彌陀 群鬼遠離
再念彌陀 當夜安息 念念彌陀 重病痊愈
不問善惡 不問信疑 圓頓簡易 無法能比
( 參之2 )
廿二、一燈入室 長暗頓明 一佛當令 群魔退聽
一向專稱 彌陀佛名 既能解冤 又得往生
琥珀取塵 磁石吸鐵 我等惡業 如塵如鐵
彌陀佛名 如珀如磁 應作此想 常稱佛名
( 參之3 )
廿叁、聞佛名號 雖無信心 亦不稱念 也成道種
以由知故 遇境逢緣 便能提起 當下免難
猶如陳企 因念佛故 冤鬼不現 遂起信心
畢世念佛 臨終往生 歸述前因 親現妙相
倘未預聞 不知念佛 被鬼奪命 永劫沈淪
( 參之4 )
廿四、念佛之人 佛光攝取 念佛之地 龍天護持
大命將終 宿冤顯現 自己他人 應當念佛
鬼聞念佛 解冤釋結 業消慧朗 超生善趣
一句佛號 度人度己 缁素賢愚 無不堪宜
( 參之5 )
廿五、因殺生故 阻礙前程 因念佛故 化解殺冤
人生一世 不如意事 十常八九 皆由業故
阿彌陀佛 萬德洪名 一稱佛名 萬德齊圓
是故念佛 最能消業 業消慧朗 障盡福崇
( 參之6 )
廿六、念佛一聲 光來暗去 鬼離人安 靈驗神速
六字名號 亦是光明 是故名曰 光明名號
故念佛人 在佛光中 業消智朗 障盡福崇
機法一體 生佛不離 現世安穩 命終生西
( 參之11 )
廿七、冰生于水 而寒于水 青出于藍 更勝于藍
同學淨土 若知本願 既超他人 亦能利生
彌陀本願 救度有情 人天鬼畜 平等往生
但聞本願 生起因緣 一念信受 實時被救
( 參之14 )
廿八、兒女雖多 父母之心 特憐病子 時加撫慰
衆生雖多 彌陀之悲 常懷苦機 必欲救度
…
《《念佛感應錄》按語》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