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九 明四論用假不同門
丙一 標立四假
次明四論用假不同門。一切諸法,雖並是假,領其要用,凡有四門:一因緣假,二隨緣假,叁對緣假,四就緣假也。
此文說:一切諸法並是假者,是約佛的言教說的。諸佛說法,隨機設教,不可定執。衆生的根性千差萬別,如來說法,數如恒沙,隨機施設,無有定相,故名爲假。如佛以四悉檀,說一切法,皆隨緣不定。《智度論》卷一說:“有四種悉檀:一者世界悉檀,二者各各爲人悉檀,叁者對治悉檀,四者第一義悉檀。四悉檀中總攝一切十二部經,八萬四千法藏。”這裏略釋四悉檀名義。隨順世俗而說,名世界悉檀;根據每個人的根機情況不同,而說法不同,名各各爲人悉檀;針對衆生的煩惱執見不同而說,爲對治悉檀;顯示諸法實相、中道第一義谛真理,名第一義悉檀。因衆生的根性不同,故約四種悉檀說法也各不相同。興皇大師,依四悉檀立四假義。《二谛章》卷下說:“四悉檀是通經之要術,解四悉檀則一切經可通;若不解四悉檀,一切經即不可通。大師約四悉檀,明四假義。四假者,因緣假、對緣假、就緣假、隨緣假。”今依《玄義》次第,配四悉檀。依第一義悉檀,立因緣假;依世界悉檀,立隨緣假;依對治悉檀,立對緣假;依各各爲人悉檀,立就緣假。皆是就緣而說,故稱爲假。梵語悉檀,此翻成就。謂以此四法,成就衆生,令諸衆生,成就佛道。
丙二 釋四假義
一因緣假者,如空有二谛,有不自有。因空故有;空不自空,因有故空,故空有是因緣假義也。二隨緣假者,如隨叁乘根性,說叁乘教門也。叁對緣假者,如對治常,說于無常,對治無常,是故說常。四就緣假者,外人執有諸法,諸佛菩薩,就彼推求,檢竟不得,名就緣假。此四假,總收十二部經,八萬法藏。
因緣即是假名義。《中論》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爲是假名。”有不自有。因空故有;空不自空,因有故空。這就是“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的緣起法則的體現。又二法相待皆是緣起或因緣。因長有短,對短說長,如是苦樂,生死涅槃等相待,皆是因緣假義。因緣假有即非有,因緣假空即非空,如是非空非有,即是中道第一義谛,故因緣空有,即顯第一義理。隨緣假者,真如實相,本無言說,所有言說皆是隨順世俗,故言“如隨叁乘根性,說叁乘教門”。《智度論》雲:“人等世界故有,第一義故無。”對緣假者,爲對治衆生顛倒知見,如《百論》,外道說一,以異對破,外道說異,以一對破。說異爲破一,說一爲破異,又如對治凡夫執常,所以說是無常,對治執無常者,又說涅槃常住。說常說無常,皆是對緣假設,故名對緣假。就緣假者,是將對方所提出的主張,與以研討,如外人種種說生相,有人言,萬物從大自在天生,有人言,萬物從自性生,有言從時間生,有言從四緣生。龍樹說,諸法不生。諸法于衆緣中,“先有亦不生,先無亦不生,有無亦不生,雲何當有生?”又說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非自他共生,亦非無因生,是故知無生。這是就外人說有生的主張,與研討批破,稱就緣假。
此四種假如四悉檀一樣,總攝叁藏十二部經,八萬法藏。所以皆稱爲假者,意謂如來言教,猶如標月指,捕魚筌,借言以明理,得理須忘言,不應執著和停留在語言文字上,爲欲令人不要執著文字,故言一切皆是假名。禅宗說,不立文字,是有它一定的道理,不過,若完全不要語言文字,又何以教化衆生,如來何必說此叁藏十二部經?可見,不是不立文字,要利用文字弘揚佛法,要由聞思修叁慧悟入佛道,只不要執著文字就是了。
丙叁 正明四論用假不同
然四論具用四假,但《智度論》多用因緣假,以釋經立義門故。《中論》、《十二門論》多用就緣假,《百論》多用對緣假。
四論都具用這四種假,但各有偏重不同。《智度論》多用因緣假,因爲要解釋經中所說的真如法性義故。《中論》、《十二門論》多用就緣假,因爲要破斥諸部小乘的偏執,根據他們的主張,給與分析批破,所以多用就緣假。《百論》是提婆與外人面對面針鋒相對的辯論,外人說有神,提婆就說無神,外人說常,聖天就說無常,故《百論》多用對緣假。佛智深遠,明見衆生的根機,如來隨機施教,故佛經多用隨緣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