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論玄義記 五、釋本文 甲二別釋衆品 乙四 立名不同門

  乙四 立名不同門

   丙一 通辨衆論立名不同

  次明衆論立名不同門。衆論立名,凡有叁種:一從法爲名,如《成實論》等,實謂四谛之理,成謂能成之文,故雲:“爲成是法,故造斯論。”謂從法立名也。二從人立名,如《舍利弗毗昙》等,《智度論》雲:犢子道人受持此毗昙,亦名《犢子毗昙》也。叁從喻立名,如《甘露味毗昙》等,亦如诃梨跋摩師,鸠摩羅陀造《日出論》等也。

  衆論立者,不出叁種:謂人、法、喻,皆是單名。《舍利弗毗昙》是從人立名,《成實論》是從法立名,《甘露味毗昙》是以喻爲名,如文易解。

  丙二 別釋四論立名不同

  四論立名,並是從法,非人非喻。就中自開四種:《大智度論》從所釋之經立名。大謂摩诃,智謂般若,度謂波羅蜜。論釋經題,故從所釋爲名。《中論》從理實立名,《十二門論》從言教爲目,《百論》從偈句爲稱也。若通而爲言。四論通顯中道理實,並得就理立名;四論同有言教,開通理實,並得以教爲稱;同有偈句,通得從偈立名。今欲互相開避,故有四部差別,所以立名不同也。

  四論立名不同。《智度論》以所釋之經爲名,《中論》從所顯的理實爲名,《十二門論》從言教開通立名,《百論》從偈數爲稱。《智論》以所釋之經立名者,《大智度論》是解釋《摩诃般若波羅蜜經》的。大即摩诃,智是般若,度爲波羅蜜,論釋經題,故名《大智度論》。梵文全稱是《摩诃般若波羅蜜修多羅優婆提舍》,漢文全名應是《大智度經論》,通常多簡稱《大論》、《釋論》或《智論》。《中論》從所诠理實爲名者,此論所說,是中道實相之理,故以所诠立稱,名爲《中論》。《十二門》因爲此論有十二章段言教,即以此爲門,開通真空實相,故是從言教爲稱。《百論》從偈數得名者,因此論有一百個偈頌,故名《百論》。其實,這四部論,宗旨大致相同,四論皆闡述中道實相,故皆可以從理實爲名,四論皆有言教、偈數,並可以從言教、偈數立名,今欲明四部論的差別,故立名不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