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釋名題
《叁論玄義》一名《中論玄義》。查古代《叁論宗章疏目錄》和《東域錄》(見《大正藏》卷五十五),均載吉藏只有《中論玄》一卷,二錄並無《叁論玄義》之名。又日本古代元興寺沙門願曉,著有《金光明最勝王經玄樞》卷一,引《叁論玄義》即引作《中論玄》。其文雲:《中論玄》雲:“以經論驗之,教唯二藏,無五時矣。”(《大正藏》卷五十六)此之引文即《叁論玄義·呵大執》章中的文句,可見《叁論玄義》在早期名爲《中論玄義》,不知是何時改稱爲《叁論玄義》的。日本古德,稱“玄義”或“玄論”均簡稱作“玄”,如嘉祥的《大乘玄論》被簡稱作《大玄》,《法華玄論》簡稱作《華玄》,《叁論玄義》簡稱爲《叁論玄》,可見稱《中論玄》者,即是《中論玄義》。又《叁論玄義》也可稱爲《四論玄義》,因爲此書的內容,四論並談,既是四論並談,即可稱爲《四論玄義》。如吉藏大師固然常自稱爲叁論學者,但也常自稱爲四論學者。《法華統略》卷一說:“余少弘四論,末專習一乘。”又興皇門下,有位慧均法師,與嘉祥是同學,均法師著有《四論玄義》十卷,今嘉祥所著,理應例同。今以《叁論玄義》爲名者,略有叁意:一者我國傳習龍樹提婆宗者,一向被稱叁論學者,故名爲《叁論玄義》。二者本書首頁就說:“論雖有叁,義唯二轍。”故稱《叁論玄義》。叁者從義雖可立叁種名,今既不從一中觀立名,又不從四論立名,取其適中,故稱《叁論玄義》。又此叁論都是申經通論,宗旨教義相同,而今重點合釋叁部的宗旨大意,故此名爲《叁論玄義》。
釋名題。叁論是《中觀論》(簡稱《中論》)、《十二門論》和《百論》。就中《中論》、《十二門論》是龍樹菩薩製造,《百論》是龍樹的上首弟子提婆所造。龍樹菩薩總依諸部大乘經,造《中觀》和《十二門》等諸論,開創了第一個大乘教派,爲大乘佛教樹立起鮮明的旗幟,大乘佛教從此便立于不敗之地,後來諸宗興起,並以龍樹爲本源,所以有人稱龍樹爲大乘八宗的共祖,是有一定道理的。龍樹傳弟子提婆,共贊大乘。提婆智辯超群,廣破異教,大弘中觀之學,使大乘佛教,中觀思想更加發揚光大。
爲什麼叫作《中觀論》?以所诠爲名。“中”是正義,論辨中正的理論,故名《中論》。又“中”是中道實相,宇宙的真理;“觀”是觀慧或觀察,謂以正確的觀慧觀察萬有真理;說明中道真理,名之爲論。合此叁義在一起,故名爲《中觀論》。《百論》以偈數爲名。此論在梵文因有一百個偈頌,故名《百論》。提婆《百論》不止一種,今所知者有叁種《百論》:一是《經百論》,又名《百論經》,即羅什所翻。此論是提婆破外道所說,直說稱爲修多羅,即十二部經的第一種,修多羅(亦譯作“修妒路”),即是經。此《百論》文句,皆標明爲修妒路,故名《經百論》。《經百論》之名出《大慈恩寺叁藏法師傳》及文軌《廣百論疏》,《百論經》之名出《提婆傳》。其次是《四百論》,因有四百個偈頌,即以之爲名。玄奘翻譯的《廣百論》就是《四百論》後半部的兩百頌,比羅什譯的《經百論》多一百頌,故稱《廣百論》。第叁《百字論》是提婆菩薩臨命終時用血書的,在梵文中只有一百字,故名《百字論》。今叁論宗所依的就是羅什翻譯的《經百論》,一般只叫作《百論》。《十二門論》因此論有十二章,十二段論文,稱爲十二門言教,從此十二門言教可以悟入真空實相,是故名爲《十二門論》。
“玄義”,“玄”是深奧的意思,是玄遠玄妙的意思,“義”即義理,深遠玄妙的義理,就叫“玄義”。又中道實相,非有非無,離相絕念,微妙寂滅,稱之爲“玄”,說明其所以然的道理,名之爲“義”。在沒講叁部論文之前,先談談叁部論的宗旨大意,就叫《叁論玄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