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臺宗概述
天臺宗,是中國佛教最早創立的一個宗派。因實際創始人四祖智顗大師(讀音:yǐ ,隋炀帝尊稱他“智者大師”)棲止浙江天臺山,創立伽藍爲終身道場,開拓鴻業,倡立一宗之教觀,故依天臺所立之宗稱爲“天臺宗”。其教義主要依據《妙法蓮華經》,故亦也稱“法華宗”。它集合南北各家義學和禅觀之說,加以整理和發展而成一家之言,當時得到朝野的支持和信奉,對隋唐以後成立的各宗派多有影響。元明以後,該宗學者往往兼倡淨土,形成“教在天臺,行歸淨土”之風。該宗在漢族地區雖幾經興衰,但仍延續至今不絕。
天臺宗以《妙法蓮華經》爲正依的經典,因之建立一宗的教義。此外並以《涅槃經》爲扶疏,以《大品般若經》爲觀法,以《大智度論》爲指南,更引《維摩》、《仁王》等經以坤信,引《佛性》、《它性》等論以助成,是以此一宗之教觀之所依。 《妙法蓮華經》,是釋尊成道以來四十余年間,以種種方便教化,根機垂漸調熟,于是在將入涅槃叁月前于清淨衆中演說,暢談出世之本懷,示一切衆生皆可成佛之旨,以明十界皆成之法,令諸弟子盡成一佛乘之人。《妙法蓮華經》是佛陀說法究竟之暢說,故智者大師宗之,爲根本所依。
天臺宗的主要思想
天臺宗的主要思想是實相和止觀,以實相闡明理論,用止觀指導實修。
實相淵源于叁祖南嶽慧思。他建立“十如”(即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的諸法實相說。 性相叁千與百界千如是天臺宗中重要的法相,其中作爲法華正體、天臺宗宗旨的十界十如,就是依此而推演的,而最後的歸著點,仍在于一念心中。一念之心能理具叁千諸法,更能事造叁千諸法,因此天臺宗修觀的下手處,即觀一念之心的叁千性相,即假、即空、即中,圓融無礙。如果不明瞭性相叁千,百界千如的意義,即不能入圓頓止觀,也不能正確地分判天臺宗法相。
修習佛法的一切具體行爲,都可以歸入到天臺思想理論之內,可謂“蕩蕩乎,莫知其高厚!”天臺禅修的方法可以用如下幾點結論來概述:
第一,天臺宗不但是佛學理論發展到了極致的宗派,在近叁千年的佛法史上始終保持著最高的水平,而且還是禅修方法臻至圓熟的實踐智慧學。其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的事實,這種曆史現象,可以說是佛教其它各宗難以企及的。
第二,在整個天臺禅修的方法中,除了以如來禅爲脈絡的止觀法門外,天臺曆史還告訴我們,可以接納棒喝直指,乃至參公案、看話頭等禅宗的修行方式;也可以奉行淨土宗的觀想念佛、持名念佛,以及衆人共結蓮社,集體求生西方淨土;亦可以修習適合于社會大衆的經忏佛事,進行自忏和忏他,普及佛法,利樂有情;更可以接納密教等秘密大乘的一切行持。可謂“圓人受法,無法不圓”,“舉手低頭,皆成佛道”。
第叁,在諸法實相論爲依據的融攝下,天臺禅修方法也就隨著各個時代的不同機宜之需要,而産生了沿襲和革新並進的弘法方式,這在曆代有大成就的祖師大德那裏尤其表現得特別突出。凡是不能與時俱進,不會契理契機地弘揚佛法,沒有發展思想理論和修行方法的年代,都是佛教灰暗停滯的時代。這除了特殊的社會原因外,對于弘揚佛法之人的眼光膽識,乃至對圓教思想的如實把握和運用,都是分不開的。這爲今天弘揚天臺佛法提供了寶貴的借鑒作用!修學天臺宗法門,首先要掌握好教與觀的兩個基本的內容。因爲教是佛陀的一代教育方法,它統攝佛法的一切言語文字及其性相義理。觀則是佛陀所指示的具體的實踐功夫,它包含佛法的無量行門與實證方法。二者相輔相成,總持了世出世間的事理諸法,而攝歸于成佛之路上的因果與心性,使人藉教悟理,由理而導行。以因地的觀行,漸趨果地的大覺,圓證心性妙法,成就不思議的力用。由此而知,教觀是天臺宗乃至一切佛法的關鍵,是一切佛法的理論與修持的總彙歸,也是學佛者依止進修的准繩。 天臺宗,以其博大精深的教理,細缜詳密的觀行,而影響著千百年來中國佛教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