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構成的叁要素 和持名念佛的四要領
律航法師著述
一、緒言
二、淨土法門構成的叁要素
叁、持名念佛四要領
四、結論
——爲正覺蓮社第二屆百零八周紀念而寫——
一、緒言
靈峰大師〈詠淨土詩〉雲:“聞聲見色都忘念,計後思前轉昧心;孤明六字全提出,百獸群中獅子音。”這首詩指示念佛法門,最扼要,亦最懇切。余根器鈍,學佛又晚,所以抱定一句佛號一向專念,雖然妄想未能完全泯絕,惟深信佛無诳語,決不欺人,佛大慈悲,亦決不棄我。因此對于淨土法門,絕無絲毫懷疑,向不敢標奇立異,故作翻案驚人的論議,亦不願作反駁文字,甘冒鬥诤堅固的嫌疑。但服膺印光大師一段開示:“淨土法門,普被叁根,實如來上成佛道,下化衆生,成始成終之妙道;彌陀誓願,九界齊資,乃衆生速出苦海,頓預蓮池,心作心是之良谟。此之一法,爲一代時教中仗佛力之特別法門,不可與一切大小權實仗自力之諸法門同論者。”余讀過這段開示之後,乃曾用心深刻思索,即自問:淨土法門怎樣構成的?采用幾種要素?又持名念佛的意義究竟是甚麼?古今大德議論宏多,有無最簡單的要領可資實行?如是經過多年體驗和多方參訪,才得到一個輪廓,特命名曰:“淨土法門構成的叁要素和持名念佛的四要領”。但先特別聲明,既曰要素和要領,則爲撮要诠述,提綱撷領而已,挂一漏萬,在所難免,識者諒之。
二、淨土法門構成的叁要素
(一)五經一論
佛說八萬四千法門,每一個法門,必有主要的經論構成之。淨土法門,以《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無量壽經》,《佛說阿彌陀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普賢菩薩行願品〉,爲主要的經。上來五經對于極樂淨土的贊揚,可謂徹底圓滿大暢佛懷。後來天親菩薩造《優婆提舍往生論》,標出五念法門,揭示修行淨土的大成。所以“五經一論”,爲淨土法門構成的要素。其他佛菩薩稱贊淨土,散見諸經論者,更仆難數,恕不具引。但是凡談論淨土者,當然以“五經一論”爲標准,若背乎此者即不合佛意,離經叛道,非魔說而何!
(二)全仗佛力
佛說法門大別爲教、律、禅、密、淨五宗,然若教觀、若戒律、若參禅、若密宗,皆仗自己力量,或大開圓解、或精嚴戒行、或明心見性、或叁密相應,悉皆全靠自力斷惑證真圓成佛道。惟淨土法門,除自己信願持名外,全仗阿彌陀佛四八大願來攝受,感應道交,呼應同時。若行人念力和彌陀願力打成一片,則臨命終時萬緣俱寂,心佛顯現而往生義成。所謂教內別傳不可與其他仗自力的一切法門相提並論者此也。
(叁)不可思議功德
阿彌陀佛,在無央劫前,以世饒王的因地,見佛聞法,棄國捐王,發四十八願,誓成就極樂淨土,誓攝化十方衆生,皆爲不可思議功德。所以十方諸佛,莫不異口同聲贊歎爲不可思議功德,不僅釋尊一佛稱贊爲然也。因此之故,淨土法門之帶業往生,永不退轉,一生成佛等方便中特別方便,殊勝中特別殊勝,唯佛與佛方能證知。等覺菩薩,不過略知少分,其他權位緣覺以下,完全不知,惟憑信願求生西方而已。今時自命博通經論的人,于此不可思議的法門,反要妄自思議,或混禅宗、或引唯識、或憑中觀、或執般若,以與全仗佛力淨土法門相提並論,馴致愈思而愈不通,愈議而愈支離。于是大膽武斷曰:“帶業不能往生,往生不能了生死,說甚麼橫超叁界”,種種狂瞽之論,皆由不知淨土法門爲阿彌陀佛不可思議之功德耳。《無量壽經》偈雲:“聲聞億劫測佛智,盡其神力莫能知。”永嘉禅師雲:“若欲不造無間業,莫謗如來正*輪。”唉!聰明人反被聰明誤,所謂最可憐憫也!
叁、持名念佛四要領
(一)極樂彌陀皆系的的實有
極樂世界,爲依報國土之名,確有其地,決非寓言的鳥托邦;阿彌陀佛,爲正報教主之號,實有其人,決非權現的幻化人。並且非過去已滅及當來未成,目前正在說法。故經雲:“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行人須從這裏信入,方能腳踏實地,老實念佛。倘有人以唯心淨土自性彌陀見告者,應即當下體會,極樂淨土種種莊嚴,雖爲一心之所現,而確有可到之地;無量光壽微妙功德,雖爲本性之所成,而實有能見之人。蓋彌陀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機感相應如影隨形,十萬億程,去此不遠,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故也。
(二)信願持名不必觀想參究
阿彌陀佛以名號接引衆生,故四十八願中,聞我名號及稱念我名,有十余處之多。行人只要深信切願,執持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即與阿彌陀佛大願相合互應,臨命終時,自來接引,自可往生。一得往生,永不退轉,壽命無量,何患不能了脫生死耶?故持名爲最大善根及最多福德,不勞觀想,亦不必參究。
(叁)一向專念不可貪求一心
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爲淨宗正行;修諸功德,回向法界,爲淨宗助行。以正攝助,理事圓融,正助兼修,萬修萬去。故《無量壽經》叁輩往生,皆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萬行回向,爲往生的正因。行人只要一向專念彌陀聖號,不論一心散心,皆可得生。蕅益大師雲:“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旨哉言乎。
(四)念佛往生唯仗彌陀願力
淨土法門,除信願自力外,兼仗他力。故執持名號,亦唯念他佛。淨土諸經論,皆無仗自力念自佛之說。良以至心系念他佛時,而自佛亦在其中矣。故經雲:“心佛與衆生,是叁無差別。”行人只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彌陀慈悲願力自來接引。蓋自他不二故,心佛一如故,衆生念力與彌陀願力,相感相應,俱不可思議故。
四、結論
嗚呼!時屆末法,法弱魔強,如來正法,不絕如線。惟有淨土法門,尚爲契機,芸芸衆生,僅恃此門可以了脫生死得離苦輪。不幸異端蜂起,群相破壞,外道侵淩,尚可避免,而教內獅蟲,直斬根株,當此時也,魔說雖不勝駁斥,正法尚須弘揚。日輪出而爝火頓息;獅王吼而百獸懾伏。桐鄉沈善登居士作〈報恩論〉,內載一聯,最快炙人口。上聯雲:“須摩提國,實有其地;阿彌陀佛,實有其人;明載叁經,自性唯心奚外是。”下聯雲:“統宗教律,爲無量光;達去來今,爲無量壽;要歸一念,橫赅豎徹總由他。”寥寥數十字,已把一部《大藏經》包括無遺!反觀余之叁要素四要領,已成剩語,慚愧無地。惟冀普結善緣,聊作參考耳。
香港正覺蓮社第二屆一零八次周六念佛會將印特刊,茲因道安法師的介紹,余甚贊佩全社同仁之精進,且更欽仰覺光法師之道範,故不揣固陋特獻拙文,以作慶祝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