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天臺佛法修證次第論綱(達照法師)▪P7

  ..續本文上一頁,火一樣的光芒煥發,能除諸冥暗。如受持佛法,于佛法的不明,就去除了。入了深定,那邪貪、邪嗔、邪癡等闇蔽,也不會再起,心光更加明淨,所以叫做發光地。

  隨順于下品無生法忍,來觀察一切法的現象和本質,以智慧的火焰燒盡一切無明習氣的惑業,名爲焰慧地。在第四地的菩薩,從修十波羅蜜多來說,精進波羅蜜多圓滿了。約四、五、六地修共叁乘法來說,是修習叁十七覺分。因爲精勤的修習覺分,火焰似的慧光,熾盛起來。依我見而來的著我、著法,種種愛著的習氣,都如火燒薪一樣,無余永滅,所以叫“焰慧地”。

  隨順于中品無生法忍而修習佛道,叁界之內的無明惑業,沒有不消除空盡的,名爲難勝地。菩薩至此地能破一切之情見,通達一切之法,即是諸佛之境界,而無能勝之者,故名難勝。雖然要修行這種種念,但側重點還是在修習禅波羅蜜,也就是以中道與佛相同的見解,來指導自己修習禅定,從而具備世出世間一切禅定的總持之法,不爲一切凡夫外道之所擾亂。證得滿分的禅定境界,于十度之中的定力非常最勝,但未涉及般若妙慧,所以從其自受用的角度來說,已經是難以置信的殊勝了。

  隨順于上品無生法忍,觀察十方叁世一切諸法,都是寂滅性空無二無別,名爲現前地。到了六地菩薩,在般若慧、大悲願的資持下,能入滅盡定,而且于定中現證佛性。那時,佛法皆現前,了了明見,所以叫現前地。在這甚深的空慧中,“緣起真實性”也就是幻有即空,空即幻有的不二平等,也能深徹照見。到第六地,只要多修無相作意,就能現證空有無礙的緣起中道。所以六地菩薩,能常寂,又能常常悲念衆生。常寂是般若的現證,所以這是大悲般若不二,爲大乘的不共勝法,而勝過了、超出了二乘的智證。這樣在滿分般若波羅蜜的修習之後,空、無相、無願等百千叁昧都能獲得,成就微妙不可思議的佛法,六度齊滿,六弊永滅。于此中道佛性的見地之下,圓滿具足定慧等持之力,若再精進努力,便能進入第七遠行地了。

  真正證得了下品無生法忍之後,觀察有情衆生的諸多煩惱體性,不有不無而離于二邊的執著,常常精進地向上地的境界攀登,而心中卻能夠念念寂滅,名爲遠行地。到了第七地,就能于滅盡定中,念念能起定,也念念能入定。一般的入定出定,就是到了超作意位,也得有方便。而現在竟然念念能出能入。這不但是要入就入,要出就出,而且是入定就是出定,出定就是入定。這如《維摩經》說:“不起滅定,而現諸威儀。”由于定的深妙,依定的般若,也到了無相有功用行的境地。此菩薩具足修習十波羅蜜中的方便波羅蜜偏多,其余並非不行,只是隨力、隨分而已。所以,在真正徹底的明心見性之後,加工用行刻苦保任,還是不可缺少的。到這裏,別教聖人無相有功用行的修道位就結束了。七地如二國中間的瓯脫地帶,以前是有相行、有相與無相的間雜行、無相而有功用行,從此第七地滿心以後,純是無相無功用了。第七地到了這一邊緣,所以叫遠行。

  證得了中品無生法忍,觀諸法不生不滅,解脫了叁界六道十方法界的各種束縛,身心真正達到了如如不動的地步,即名爲不動地。七地菩薩方便慧成就之後,需要啓發往昔所立誓願,由于自身功德、願力所攝、如來加持等等因緣,便可升進第八不動地。而在此地的菩薩還需認真修習無相的無功用行,也就任運自然趣入于法界的本來面目。

  證入上品的無生法忍,並以此爲觀法,念念之中具足無量智慧辯才,學佛化度衆生,完全成就無生法忍之大道,名爲善慧地。九地菩薩,能得法、義、辭、辯──四無礙解智,在一切說法人中,爲第一大法師,守護佛的法藏。菩薩能一音說一切法,爲無量差別根性,一時說一切應機的法門,自然而然地不加功用。在十波羅蜜多中,九地能圓滿清淨一切力波羅蜜多。在這個地上的菩薩,其智慧善巧和度衆生的能力,已經達到極致了,佛陀所說之法如爪上土,未說之法如大地土,此菩薩都能善巧了知如來已說未說之法,並能隨應衆生的根機而爲宣說,使之聞法歡喜,深得妙法之受用。

  證入中道寂滅之理觀,准備接受佛陀的事業和職位,既相同于真如實相,又相同于法界體性,智慧微妙說法如雲,普覆一切衆生,名爲法雲地。菩薩到了十地,是法王子,位居補處,也就要圓滿成佛了。這就有十方一切諸佛,放大光明,集合而流入菩薩的頂內。這是佛光灌頂,象征了一切諸佛的菩提智光,入于菩薩心中;菩薩的菩提智光,與諸佛無二無別;也就是菩薩的菩提心寶,圓滿清淨得與諸佛一樣,這是成佛的象征。爲什麼叫法雲呢?因爲在十度的修學中,十地是智波羅蜜多增勝。除佛以外,九地菩薩的一切智慧善根,都不能及。所以不但能自在說法,而且能遍法界而現神通,現身說法。降澍大法雨,如大雨滂沛,無處不滿;大地的一切卉草樹木,不問大小,都得到滋潤而茁長一樣。法雨從法雲而來,十地菩薩是:“從願力生大慈悲,福德智慧以爲密雲;現種種身,爲雜色雲;通明無畏,以爲電光;震大雷音,說法降魔。一念一時,能于上所說微塵世界,皆悉周普,以善法雨,甘露法雨。”所以,十地菩薩的現通說法,能長養一切衆生善根,如大雲的時雨滂沛一樣。

  別教聖人就在中道實相觀的背景下,有次第的對十波羅蜜進行修習,在徹見佛性後,步步增上,勤奮于十波羅蜜一切法門,直趨圓滿菩提佛果。須經極爲久遠劫的精進不懈,才能成辦大乘菩薩行,方能成就菩提道上那無量無邊的福德智慧,宣揚正教,永無疲倦!直到最後法雲地,說法如雲布雨,滋潤一切衆生。

  B、等覺菩薩

  更斷一品無明,入等覺位,亦名金剛心,亦名一生補處,亦名有上士。于十地的後心利用中道寂滅之理觀,再斷一品無明,方能證入等覺位。《四教義》卷四說:“就是得到了圓滿的邊際智 ,而進入重玄門 。如果相對于法雲地來說,就可以稱之爲佛了。但相對于妙覺佛果而言,就稱爲金剛心菩薩,也叫做無垢地菩薩。五陰魔、煩惱魔、天魔等叁魔已經除盡,唯獨還剩有一品死魔,還需要斷除最後的無明習氣。” 《四教儀集解》卷下說:“發廣大智解而能夠隨心進入百千叁昧,于叁昧中觀照一實相之理,而無生死相,無涅槃相,寂滅無爲。相對于妙覺來說,還相差一個等級,對比于以下的十地而言,則可以稱爲覺,所以就叫做等覺。所修行的觀察真理之智慧,純一無雜堅固銳利,比喻就象金剛一般,名爲金剛心。” 

  一生補處,還剩一品無明,所以還有一生,超越了這一生,就補上了妙覺佛果的極位。《觀音玄義記》卷上說:“猶如王太子將紹王位,先且暫時儲于東宮的意思一樣。” 《妙宗鈔》卷上說:“還有一品微細的無明惑可以斷除,這就叫做有上士。” 

  C、妙覺佛果

  更破一品無明,入妙覺位,坐蓮華藏世界,七寶菩提樹下,大寶華王座,現圓滿報身,爲鈍根菩薩衆,轉無量四谛*輪,即此佛也。《四教義》卷四說:“金剛心位的最後一刹那心,朗然獨照功勳圓滿大覺現前,微妙的般若智慧已經窮源揭底,最後一品微細無明習氣頓時除盡,名爲真正解脫。翛然自在無牽無挂,照而常寂,寂而常照,名爲妙覺地。”

  四、圓教的修證次第

  天臺宗所說的圓教義理,如《四教義》卷一說:“圓就是不偏的意思,這個圓教所闡明的是不思議不生滅十二因緣,法性與無明爲真俗二谛相即的中道之理,事造理具叁千諸法圓融具足無二無別,專門教化最上利根之人,所以稱爲圓教。” 這是說,在化法四教當中,圓教乃是最爲深妙的教法。《法華經》以外的其他大乘經典並非不談圓教,然均雜有藏、通、別之粗教,故並非究竟圓滿了義的教法;而《法華》所說則是純圓獨妙,胸襟之廣大,超越之微妙,高出余經。圓教之意就是中道實相的妙理,一切萬有諸法當體即是真如實相的中道;叁千世間即空、即假、即中。叁千世間是一切萬有的事理總別,本來互相融镕、虛通無礙。叁千諸法非如吾人目前之所思慮,而是遠離凡慮的,故即空。而其當處諸相宛然,柳綠花紅不相紊亂,故即假。此不紊亂的諸相當體,即是融镕無礙、絕妙不可思議,故雲即中。如此,叁千世間叁谛圓融,事理、色心、因果悉皆不二,此稱爲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或雲一色一香非中道。凡此皆表示:“叁千在理同名無明、叁千果成鹹稱常樂、叁千無改無明即明”。故其“即”並非如通教之二物相合,也不是別教的背面相翻,而是當體即是的“即”,煩惱生死本身即是菩提涅槃。雖雲中道,並不是從空、假而出的中,而是即空、即假、即中,所以圓教所闡揚的是“不但中”之中道實相,此乃是究竟了義的無上圓滿教法。

  叁谛圓融,不可思議,名圓妙。叁一相即,無有缺減,名圓滿。圓見事理,一念具足,名圓足。體非漸成,故名圓頓。圓伏五住,圓常正信,圓斷五住,圓行一行一切行,圓位位位相攝,妙用莊嚴,故雲自在,四悉普益,故雲建立。這是說,大開圓解之後,就能夠具備圓教圓滿純正的見地,具備了這樣的見地之後,在整個修行道路上,便是一種非常特殊的修行方式,那就是在“一切都是圓滿究竟的真實”這個思想上,以無有修行的心態來修習一切諸法。

  圓教初入門的修行者,聽聞到了圓教的名字義理,解悟圓教的道理之後,便能利用一心叁觀,觀察一境叁谛,境智相應,而此五住煩惱也就不伏而伏,故名爲圓伏。圓常正信即佛之理,對于自己身心世界的一切萬事萬物,就是微妙實相的全體,一切色相皆是佛身,一切音聲皆是佛語,一切心念皆是佛意,一切都是圓滿究竟的真實,能夠徹底相信,不驚、不怖、不疑,亦不怯弱,敢于承當。圓斷就是圓滿斷除五住煩惱,這裏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圓斷煩惱是不斷而斷,並非有一個煩惱可以作爲斷除的對象。因爲在前面已經圓信當下即佛的道理了,所以,在生活中遇到了任何煩惱,都能夠看到煩惱的真…

《天臺佛法修證次第論綱(達照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天臺宗大義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