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二心”。其受佛家尤禅宗影響之迹,灼然可見。
叁、從養氣煉形到性命雙修、以性兼命
早期道教從道爲元氣的哲學立場出發,在宗教實踐上注重養氣煉形,追求肉體長生的顯效。其修煉方法,綜合了華夏傳統的仙道、養生術,有服餌、服丹、服氣、辟谷、行氣(閉自)、導引、按摩、叩齒、咽津、存思等多種花樣,主要從調製身體和呼吸及外服丹藥入手,當然也重視心意的調攝,強調清靜離欲。大概因養氣煉形一類方法長生實驗的失敗和不理想,促使道教漸重修心,從先奏道家老莊守靜、守心、坐忘、心齋等修心煉神之道出發,融攝吸收佛家擅長的修心之道。《西升經》即重養神而輕養形,有雲:“僞道養形,真道養神,真神通道,能亡能存。神能飛形,並能移山,形爲灰土,其何識焉!”該經所倡“守一”之道,以調心令合于道之虛無體性爲要。後來道書中所述坐忘、心齋、定觀等,皆強調離絕妄念,以智慧觀察身、心、物之空無虛幻,令心寂定不動,乃至“寂無所寂”,與道合一。受佛家真如叁昧、實相禅、止觀的影響非常明顯。
修心煉神與傳統的養氣修命之術的結合,是唐宋以來以“性命雙修”爲綱宗的內丹之道。所謂性命雙修,實際是道教內丹命術與禅宗之禅的雙修、合修,是禅宗影響于道教的産物。性命雙修的丹法,依修煉次第,分先命後性與先性後命二途。先命後性,爲鍾呂內丹派南宗張伯端一系的路線,其修煉先從道教調息閉氣等方法人手,煉精化炁,煉炁化神,至煉神還虛階段,參究禅宗,了徹心性,以歸于佛家所謂究竟空寂之本源爲究竟。先性後命,爲鍾呂內丹派北宗全真道王重陽一系所主,其修煉先參酌禅法,收心煉已,識心見性,然後依所見元性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兩種丹法,實際上都以修性爲主,張伯端強調先須“以性引命”,丘處機謂全真內丹“七分性學,叁分命術”。關于識心見性,皆效法禅宗,以“一念不生”、“對境無心”爲妥,還采用了禅宗的打坐、參究、圓相、機鋒等方式方法。還有一種極端之說,是參照禅宗以深化老莊心齋坐忘之道,認爲命在性中,只要徑直做了性或煉神還虛的功夫,則以性兼命,精自然化炁,炁自然化神,神自然還虛。這種類似禅法的內丹,被奉爲“上品丹法”、“最上一乘”、“頓法”。
早期道教宣揚:修道學仙,得上等成就,可肉體飛升天界,甚至如晉代許遜,舉家拔宅飛升,留下“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俗話;次等者延壽數百千歲而不死;下等者屍解,屍體如生,爪發潛長,默煉于地下,謂之“太陰煉形”,久之得道,屍解者或先爲“地下主”(地府冥官),久久積功而得道成仙。屍解又有棺解(于棺中失其屍體,唯留爪發)、水解、火解、兵解、杖解等多種方式,還有未入斂而失屍者。內丹學說依丹法修煉,煉精化炁,可成“人仙”,百病不生,延年益壽;“大藥過關”,可成“地仙”,長生住世,寒暑不侵;煉炁化神,可成“神仙”,具諸神通,出有入無;神仙傳道度人,濟世功圓,上帝诏赴,煉就的“陽神,棄殼升天爲天官,稱“天仙”。後來受禅宗影響,說煉神還虛,粉碎虛空,了徹性源,與道合真,則永遠超出生死,爲自己生命的主宰乃至自然界萬有的主宰。粉碎虛空者,獲證法身,散則爲炁,聚則爲形,可分爲無數,傳道度人,謂之“形神俱妙”。形神俱妙,頗類藏密大圓滿心髄法的最高成就“大遷轉身”。
道教內丹還有調神出殼(“出神”)、分身、投胎、奪舍、移居等密法。《真龍虎九仙經》說元神離體後,“或歸住本性,或離入他身,或別從初起,或奪他安已,或令他離體”,與藏密的幻身,頗哇等密法相類。明初道士趙宣真述《靈寶歸空訣》,說人臨終時識破幻相、解脫輪回之法,略謂先是“頂門天鼓若雷轟”,次見鬼神、佛菩薩、仙人、曠野、殿宇、豬羊貓犬、花街柳巷等,皆應識爲自心變現,“堅持心印休貪著”;若見雷火電光、白光毫光,應“將身猛去不動心,即證人天歸淨土”;若識自性法身本無生滅,則能永超輪回,成“無生大法王”。訣稱此法傳爲達摩禅師作,實則蓋出藏傳密法。另外,道教也有其度亡濟幽之法,稱“煉度”,意謂以法師自己煉就的純陽之氣,煉化亡魂之陰氣,令其陽全升天。其法事儀式亦與佛家之法事相類。
道教的辟谷、煉氣、導引等術及多神崇拜,對佛教也有影響。內丹煉化精氣、男女雙修及服食丹藥、辟谷服石、以符箓驅役鬼神之術等,大概還曾傳入印度,影響于印度教及佛教密乘。佛家密法中,諸如服藥成仙、崇祀北鬥等諸天鬼神、修氣脈明點、辟谷服氣、男女雙運等,實多與道教之術相近者,蓋爲兩家曾有交流、互相攝取之證據。中國道教雖多融攝佛教,越來越近似于佛法,但尚保留自家傳統的特點,在哲學尤對自心的認識上,其說始終較佛學爲粗淺。中國佛門中正統人士,對道教曆來持批判態度,以《楞嚴經》十仙之說爲據,批評道教執著于肉體或虛無,落于有、無二邊見,雖精勤苦修,而不得真出生死,僅可成仙生天,終不出叁界,斥爲“守屍鬼”、“落空亡的外道”。道教中人,自晚唐以來率多出入于佛、道間,融會道、禅,由道歸佛,成爲普遍的趨勢。這大概是曆史對道教長生實驗結果的一種總結。
《生與死-佛教輪回說 第八章 中土人士的生死觀》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