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以九種心依止上師

  以九種心依止上師

  根松成林曲傑嘉才仁波且

   第十五世噶mb上師與我們的大手印傳承有直接的法緣關系,他的法子第二世蔣貢康楚仁波且是噶瑪慈成上師的根本上師,而噶瑪慈成上師是直接傳授我大手印法的傳承上師。第十五世噶mb提出了一位密乘行者依止上師必需具備九種心,我們今天也應將此奉爲圭臬,如法地要求自己。

   第一、孝子心——如子女般孝敬

   佛陀在《父母恩重難報經》中列舉了父母的十大恩德:一者懷胎守護恩、二者臨産受苦恩……十者究竟憐憫恩。一一恩德,難以酬報。故經雲:“假使有人,爲于爹娘,手執利刀,剜其眼睛,獻于如來,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然而上師恩更勝父母恩!雖然無數劫的生死循環中,一世又一世的父母對我們有著無盡的養育之恩,但他們從來未能令我們從輪回的相續中獲得解脫,而今得遇救怙主上師如意寶,我們千萬劫渴望解脫輪回的痛苦,今生才終于得以實現。所以密乘弟子怎能不百般恭敬、供養上師,恒順上師的教誨?

   第二、金剛心——如金剛般不渝

   金剛是堅固不變之義,我們依止上師的心應堅固如金剛一般。不管外在的環境如何變遷,自身處于什麼樣的順逆境界,始終堅定對上師的信念。不論上師采取什麼樣的教導方式,即便是最嚴厲的訓斥、棒喝,也絕不改變依止上師的心。如密勒日巴尊者依止瑪爾巴上師一般,曆經無數次考驗,仍絲毫不退失自己的信念。

   第叁、大地心——如大地般承受

   大地承載著萬物,對形形色色的各類有情和無情衆生,大地均以博大的胸懷予以包容和納受。同樣,我們對上師的一切所作行也要以相對的清淨心恭敬勝解,不生邪見;對上師交代的事,要不怕任何艱辛,勇于荷擔。正因爲相應上師的這種信念,我們自心的善根也不斷地得到滋養,如同大地滋養著萬物一般。

   第四、輪圍山心——如輪圍山般環繞

   就像輪圍山以須彌山爲中心作環繞,我們也要以上師爲中心凝聚在一起,緊緊圍繞在上師的壇城周圍,如衆星拱月般共同愛戴上師,護持上師,護持上師的事業。

   第五、下屬心——如下屬般遵從

   如同臣民必須絕對遵從君主的命令,我們也要無條件地遵從上師的教誨。修行中不夾雜個人的主觀想法,嚴格按照上師怎麼傳,我就怎麼修。就像那諾巴尊者依止帝洛巴上師後,毫無疑義地遵照上師的指示實踐各種大小的苦行。

   第六、仆使心——如仆使般承侍

   我們要樹立如仆使承侍主人一般的信念,任勞任怨地爲上師、爲傳承的事業盡心盡力,同時在上師面前常懷謙卑。可是有些人覺得,我爲上師和傳承做了多少事,我很有功德,理應受到尊重;或者認爲自己很博學,很有財富,很有地位等等,因而貢高我慢,這些心態都是不該有的。

   第七、病人心——如療病般迫切

   《華嚴經》雲:“善男子,汝當于己起病人想,法起藥想,于善知識起醫王想,殷重修持起醫病想”。我們要把自己看作是久患輪回重病的人,受盡了五毒、叁苦、八苦等折磨,如今惟有上師大醫王才能救治。所以對上師生起迫切依賴的心,懇請上師慈悲施予甘露妙藥,把千劫輪回的病根徹底斷除。應時時想著:我是病人,急需救治,任憑上師大醫王如何對治、如何下藥,我都完全接受。

   第八、門犬心——如家犬般效忠

   家養的狗能爲主人看家護院,忠心耿耿。我們依止上師的虔誠心、對傳承護持的信念也要像門犬對待主人一般忠貞不二。

   第九、益友心——如益友般坦誠

   我們要把上師視爲最知心、最值得信賴的好友,心裏有什麼想法,要坦率地請教上師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要相信上師的慈悲與智慧,能解除我們心中的困惑。有些弟子老是把話藏在心裏,不敢對上師說,擔心讓上師知道了不好,這就沒有把上師當作益友。心裏話不能隨意對其他人講,但應該對最知心的朋友講。對上師要敞開心扉,把自己的難處、苦處、不解之處、自己的知見等等都應坦誠地向上師表白。

   第十五世噶mb給我們提出要以上述九種心來依止上師,我也總結了自己的觀點。更深層地講,要如珍愛自己的生命一樣珍惜上師。因爲一旦毀了上師戒,就直接毀了自己的慧命。對學佛人來說,慧命更重于生命,只要你真正明白因果,這道理是顯而易懂的。密乘所有戒的根本就是上師戒,你一旦違犯了,即使修法再積極,也徒勞無益。譬如有的人在依止某上師的過程中違犯了上師戒,然後就像若無其事地轉而依止其他的上師,以爲這樣就可以把先前犯戒的罪業一筆勾銷,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因爲違犯了上師戒,意味著皈依上師的戒體已經毀損,若不及時痛切地忏悔,必定墮落!

   諸成就上師都爲我們作過這樣的開示:視上師如佛陀一般恭敬。但事實上,很多人對待上師與佛的恭敬心是有差別的,他們總認爲上師與佛之間還有相當的差距。爲什麼上師相應法講金剛持與上師無二無別?因爲只有樹立上師如佛一般的信念,我們才能堅信上師所傳的一切法並精進地修行,這樣才能啓發、喚醒自己內在的上師。

   我們依止上師,首先要如兒女依賴父母般難舍難離。小孩子離開父母,自己就沒有生存的能力。同理,如果我們沒有上師的攝受引導和殊勝加持,學佛怎麼可能有所成就?所以依止上師一定要建立這種依賴心。

   其次,要如蠟燭般燃燒、奉獻。“我”就像蠟燭,什麼時候蠟燭燒完,我執沒有了,你就了悟空性。另外,我們對上師叁寶也要像蠟燭燃燒一般無私地奉獻,不圖任何的回報。

   再就是如魚水般相應。魚在水裏很自在、很歡喜,魚若離開了水也就活不成,所以魚、水是很相應的。你對上師有沒有魚水般的相應?我不是要求弟子一定要爲我做些什麼,你我一年見面的機會也不多,但希望你平時能按照上面的要求好好維護你心目中的上師---叁昧耶上師,你也會成就上師的果位。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