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大梵天王、遍入天(音譯:毗濕奴)、大自在天(音譯:濕婆))全都皈依了正覺佛陀。諸如此類的大威力是可以祈請來保護禅修者的,所以完全否定對祂們的信仰以及祂們可以給我們的幫助,是很大的錯誤!
(8)有人說:「佛教是無靈魂主義」,他們不但否定其他宗教所說的絕對的靈魂,也否定有一個依條件而生起的神識存在。佛陀雖然破斥有所謂的絕對靈魂的存在,但並沒有說依條件而存在的神識的看法是錯誤的。佛陀告訴我們揣測如何把絕對的靈魂與絕對的真神合一,是錯謬之見;但是卻沒有否定一個依條件而存在的神識(通常被看成是一個人格的延續)。佛陀的教法是中道、不落于兩邊的。
如果我們不能見到這個依條件而産生的「神識」(第八識自我),我們怎能了解它呢?更遑論要否定它了!進入甚深禅定中,我們可以看見這個第八識我,我們必須透過無我空性的正見,來把它連根拔起。如果在相對的條件狀況下都不承認它的存在,那麼如何去看到它,甚至消除它呢?
一般人不能深入定境,因爲他們的心一直受六識所生起的影像所困惑。只有在進入甚深禅定時,才能經驗到第八識(阿賴耶識),它就是一般人執以爲我或神識的不淨藏識。在我們能依空性正見把第八識轉化成佛智之前,我們必須先看到且辨認它。(原注:依據唯識宗的教理,另有一個清淨的阿賴耶識,但最高的中觀見教理卻不如是說。)
在我們實修前,我們至少必需知道有一個依條件而存在的神識,才能根除它。一般人的心習于散亂,根本無法發現到這個第八識我,因此不應錯誤地否定其存在。
(9)再來指的是對禅宗有錯誤的見解。有些西方人誤以爲禅宗的教法中是不講因果法則的(梵文爲hetu-phala,因緣法),而且他們可能還會衍伸到認爲因果法則是假的。他們便試著效法一些古代中國禅師的行徑,否定因果;殊不知禅師的言行和一個初學的凡夫應持的學法態度是有天壤之別的。有一個僧人自以爲是禅師了,因爲他誤導了問法的人,否定因果,所以五百世墮爲野狐身。對凡夫而言,因果法則是真實不虛的,對此法則的否定只會使他們惑亂而已。證悟的大禅師們所教授的最高真理是一切非緣生亦非非緣生。對于這些禅師的開示,我們必須仔細分辨他們究竟是站在相對真理的層次說的,抑或是站在絕對真理的角度說的,才不會造成誤解。
因此,在解釋經或論的文義時,要非常謹慎。切不可斷章取義,也不可「依語不依義」。
(10)這是最基本的錯誤:對于佛教習定禅修的最高目的的無知。以下我們便針對此項仔細地討論。
B. 禅修的真正目的
上述禅修的錯誤目的是依其粗顯到細微的次第漸近說明的。現在我們要扼要地討論修習禅定的積極目的。
(1)想修習佛教禅法的人必需先要有很好的佛教理論基礎。對于經論等有了透徹的理解後,經由禅修,得到佛教的正見。此時,無論他處于何種情境之下,都不會偏離佛法,身口意的一切行動都是依正見爲准則。這是最低的條件。
即使一個人已出離世俗,過出家人的生活,但種種世俗的想法,如金錢、名譽、貪欲等仍會不斷湧起,這意味著此人尚未能把心投注在佛陀的教法中。(見附錄III,IB及附錄II、I)。
若不能全心投入佛法,以佛法正見爲准則,就不可能對佛法有圓滿的了解,當然就更談不上「正命」了。若能依正命而行,則一切作爲都與佛法息息相關,自然也不會做出任何違背佛法的事。因爲念念都在佛法上(這對俗務繁多的在家人是很難的事),正見的中心思想得以形成,而佛陀
的教示的真義也隨之變得清楚。
佛對于宇宙人生的開示非常的多,在此不細說。感興趣的讀者請讀《陳氏英文小冊第29號》,或參看其他有關的英文書籍。
(2)任何想要在佛法上獲得成就的人都應該要具備無爲任運的能力,也就是證得漏盡通(貪、愛、無明、不正見四漏完全消除)。六種神通中的其他五種(神足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及天眼通)只是世間的神通,而不應計及。
陳先生笑著說,在西藏有一個很長的故事,我來說一說讓你們輕松一下。記述者很高興聽;以下是我們聽到的故事﹕
有一個西藏的喇嘛到印度去依止佛教的上師學法,他已經開發了前五種通力,但仍沒有成就漏盡通。他聽說有一位叫叁世智的大師已圓滿覺悟,這位很自負的喇嘛想要和這位大師較量神通。當他到了那位大師的寺廟時,正在准備用餐,他很驚訝于這位大師的簡樸,因爲在火上煮著的只有水和糌粑而已!他心想﹕「這位神通大師竟吃這麼簡陋的食物」。叁世智知道他心中想什麼,卻不聲張,只向他要一根湯匙來攪拌鍋內的食物。他攪動了叁次,然後盛了一碗給這位喇嘛。這位喇嘛吃了以後,發覺産生了未曾有的快樂,甚至比他禅修時最好的境界還要殊勝。這時他的傲慢已消除了一半,但還留有一半。他問這位大師說﹕「可不可以請你和我較量一下神通?」
這位大師回答說﹕「我已老邁,不過我有很多弟子,你就任選一個人和你比吧!」
他環顧了一下叁世智的衆弟子們,挑了一個很瘦且看起來不像具有不凡成就的徒弟。這個徒弟就問他﹕「你打算用什麼方法來較量?」
因爲山上的積雪很深,所以這個喇嘛就決定他們兩人坐在山巅上,把雪溶成蒸汽。這個徒弟同意了,很禮貌地問喇嘛要挑高一些還是低一點的地方。這個喇嘛心裏想﹕「我還是坐低一點比較好,這樣我才能看到他是否真的有此能力」。他就告訴這個徒弟說他要坐在下方,這位徒弟很尊敬的說﹕「我是在你的命令之下才坐到較高的位置去哦」,然後向這喇嘛一鞠躬便爬上山去了。
兩人坐定後,雪水立刻奔騰而下,往坐在山腰的喇嘛身上傾瀉,但雪水並未真正淋到他身上,而是在他頭頂上方虛懸著。這個徒弟把雪溶化成水,但他的上師的慈悲,阻隔了大水,免得喇嘛被淹死。
一個具有前五種通力的人,碰到了證得漏盡通的行者,他的前五種通力是半點也施展不開的。當時這個喇嘛一籌莫展。可是僅管他的法力是暫時消失了,他仍以爲「或許就是靠我的功力,才能把大水擋回去」。
此刻,叁世智大師騎著獅子在空中出現(獅子是大智文殊菩薩的表征),勸告這個喇嘛說道﹕「不要驕慢,我是來救你的。你還有什麼方法來贏過我這個徒弟呢?到我的寺院來,我會給你教法,你會成爲我的好弟子」。
對佛教感興趣的西方人通常對神通很好奇,但他們應好好依本書所說的方法修習,努力證得漏盡通,而不要去管前五種通力。
(3)任何想要達到禅修最後目的的行者,應努力證得法身,使自他都能得到解脫。他必需一直努力精進直到證得法身爲止。
(4)禅修者也應希求證得圓滿報身的清淨法樂。(佛的自受用報身只有八地以上的菩薩才看得到)。
(5)禅修者也應追求證得救度一切衆生的大悲。因修大悲而證得佛的化身(佛在六道中顯現或應化的外在、肉身或表相身體。這是佛住世時各種動物、人及天神等,所見到的身體)。
(6)了解六大瑜伽(地、水、火、風、空、識)的道理是很重要的,它可以縮短行者成證的時間到只要十六生便成佛。(參看第十二章之第五節及第八節)。修習六大瑜伽法可以證得佛的體性身(不是一個單獨的個體,而是法、報、化叁身的總集)。
(7)爲了更縮短成證的時間,行者應該進求金剛乘的無上瑜伽,尤其是有關第叁密灌的修法,因而得以在此生成就大樂智慧身(第十叁章第二部分)。這是佛教禅法最終極的目標!
《佛教禅定實修體系 第二章 修習佛教禅法的確實與終極目的》全文閱讀結束。